金磚國家與“保護的責任”
本文選題:金磚國家 + 保護的責任; 參考:《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摘要】:"保護的責任"與金磚國家的興起是當前國際秩序變動的重要表征。金磚國家在"保護的責任"理念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金磚國家對"保護的責任"有自己的理解,特別是對第三個支柱中的強制性干預(yù)持懷疑態(tài)度。金磚國家對規(guī)范建設(shè)的審慎參與促成了"保護的責任"的穩(wěn)妥發(fā)展與適當調(diào)整。同時,在敘利亞危機等問題上,金磚國家的立場也存在微妙差異。中俄對于制裁及強制手段的反對更為明確,而印度、巴西和南非的態(tài)度則相對靈活。這是由各國不同的秩序理念、現(xiàn)實訴求以及外交能力所決定的。金磚國家對"保護的責任"與國際強制干預(yù)的保留態(tài)度還將繼續(xù),但不應(yīng)將其簡單視作阻力,巴西提出"保護過程中的責任"等努力顯示,金磚國家有可能在"保護的責任"的演進中扮演更為積極主動的角色。
[Abstract]: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nd the rise of the BRICS are important signs of the curren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BRICS countr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R2P. The BRICS have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nd in particular are sceptical of mandatory intervention in the third pillar. The prudent participation of BRICS countries in normative building has contributed to the sound development and proper adjustment of R2P. At the same time, on issues such as the crisis in Syria, there are subtle differences in the position of the BRICS. China and Russia oppose sanctions and coercion more clearly, while India, Brazil and South Africa are relatively flexible. This is determined by the different order ideas, realistic demands and diplomatic ability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BRICS reservations on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nd international coercive intervention will continue, but they should not be seen simply as resistance, as shown by Brazil's efforts to propose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rotection". The BRICS are likely to play a more proactive role in the evolution of R2P.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wù)學院;
【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課題“中國參與國際人道主義干預(yù)規(guī)范塑造的對策研究”(課題批準號:2013EGJ001) 上海市教委2013年度“晨光計劃”項目“國際人道主義干預(yù)規(guī)范變遷機制與中國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3CG14) “上海交通大學文科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2QN13)的支持
【分類號】:D814.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永中;馬韶青;;金磚國家為什么能坐在一起[J];世界知識;2011年08期
2 呂有志;;論“金磚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及其制約因素[J];國際展望;2011年03期
3 李向陽;;金磚國家經(jīng)濟面臨的共同機遇與挑戰(zhàn)[J];傳承;2011年10期
4 陶文釗;;金磚國家走過初創(chuàng)階段[J];世界知識;2012年08期
5 金彪;;淺析中國和巴西多邊框架內(nèi)的合作——從聯(lián)合國到金磚國家機制[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2期
6 羊蕾;鄒國煜;;2012年金磚國家智庫論壇觀點摘編[J];當代世界;2012年11期
7 馬莉莉;;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發(fā)展基礎(chǔ)與選擇[J];國際問題研究;2012年06期
8 范斯聰;顧煒宇;;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第五次金磚國家峰會述評[J];求是;2013年09期
9 陳宇;;俄羅斯對金磚國家機制的設(shè)想[J];國際研究參考;2013年04期
10 余建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發(fā)展進程與前景”研討會綜述[J];國際關(guān)系研究;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左連村;;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廣東的機遇和對策[A];市場經(jīng)濟與轉(zhuǎn)型升級——2011年廣東經(jīng)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鄭新立;;金磚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A];中國智庫經(jīng)濟觀察(2011~2012)[C];2012年
3 楊希雨;;第二十一期 金磚國家:全球經(jīng)濟復(fù)蘇的領(lǐng)跑者[A];中國智庫經(jīng)濟觀察(2011~2012)[C];2012年
4 李凡;章東明;;金磚國家技術(shù)吸收能力因素比較研究[A];第九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牛海彬;;全球治理中的金磚國家:一支進步力量?[A];全球治理:新認識與新實踐——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12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guān)系學科卷[C];2012年
6 宋昱;;金磚國家體育發(fā)展研探[A];第四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馬蔡琛;王亞欣;;預(yù)算透明度的國際比較與啟示——基于“金磚國家”視角的考察[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2年
8 達蒂亞娜羅西多;;金磚國家對全球經(jīng)濟起重要作用[A];中國智庫經(jīng)濟觀察(2011~2012)[C];2012年
9 ;第二部分 演講嘉賓與聽眾的互動問答[A];中國智庫經(jīng)濟觀察(2011~2012)[C];2012年
10 那華;;金磚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后的角色[A];中國智庫經(jīng)濟觀察(2011~2012)[C];201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徐珊珊;確保金磚國家峰會和論壇年會安保工作萬無一失[N];海南日報;2011年
2 林躍勤 周文;金磚國家崛起動力:從比較優(yōu)勢走向競爭優(yōu)勢[N];中國財經(jīng)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王哲;金磚國家工商論壇:加強工商界磋商的重要平臺[N];中國貿(mào)易報;2011年
4 B.R.Deepak 印度杜恩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小樂 譯;“金磚國家”:為確保地區(qū)與世界繁榮提供新方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張春;金磚峰會的南非視角[N];東方早報;2011年
6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永全;“金磚國家合作前途光明”[N];光明日報;2011年
7 鄭熙文;開拓創(chuàng)新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N];光明日報;2011年
8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zhàn)略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 王]N生;金磚國家順時而動[N];解放日報;2011年
9 記者 莫莉;金磚國家加速崛起 助力全球經(jīng)濟復(fù)蘇[N];金融時報;2011年
10 記者 莫莉;金磚國家:深化合作謀共同繁榮[N];金融時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晗璐;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研究[D];外交學院;2011年
2 許玲;“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丁愚;金磚國家的氣候合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4 劉航;俄羅斯的金磚國家戰(zhàn)略研究[D];外交學院;2014年
5 沈希希;“金磚國家”的合作及其機制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6 董雯;金磚國家合作:動因與前景[D];外交學院;2013年
7 尤麗婭;全球化背景下“金磚國家”對國際經(jīng)濟影響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田豐娟;“金磚國家”合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年
9 徐明;金磚國家股市聯(lián)動性實證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黃文利;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貿(mào)易關(guān)系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877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88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