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新外交
本文選題:中國新外交 切入點:中國夢 出處:《新視野》2014年02期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上升,中國外交面臨的壓力也在與日俱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主動謀劃,積極進取,統(tǒng)籌協(xié)調,在外交領域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外交的良好開局。特別是提出了"中國夢"的重要思想,在外交上加強頂層設計,搞好策略運籌,堅持底線思維,既拓展了中國外交的發(fā)展空間,也有力地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和正當權益,中國外交步入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rise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the pressure on China's diplomacy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new central leadership collective, with Xi Jinping as its general secretary, has taken the initiative to plan, make positive progress, and coordinate as a whol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diplomatic field have achieved a good start in diplomacy. In particular, he has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t idea of "Chinese Dream", strengthened the top-level design in diplomacy, done a good job in strategy development, and adhered to the bottom-line thinking. It not only expands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China's diplomacy, but also maintains the core interests and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China's diplomacy has stepped into the path of big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系;
【分類號】:D8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閻學通;;俄羅斯可靠嗎?[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12年03期
2 閻學通;;權力中心轉移與國際體系轉變[J];當代亞太;2012年06期
3 孫德剛;;論新時期中國的準聯(lián)盟外交[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2年03期
4 張文木;;中俄結盟的限度、目標和意義[J];社會觀察;2012年03期
5 趙華勝;;“中俄結盟”為何缺乏現(xiàn)實可行性——基于兩國關系歷史和現(xiàn)實的考量[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德剛;;中國在中東開展斡旋外交的動因分析[J];國際展望;2012年06期
2 陳玉剛;;制度創(chuàng)新、大國崛起與國際體系變革——比較政治與國際關系交叉研究的視角[J];國際觀察;2013年04期
3 高程;;周邊環(huán)境變動對中國崛起的挑戰(zhàn)[J];國際問題研究;2013年05期
4 于迎麗;;中國周邊戰(zhàn)略與朝鮮半島統(tǒng)一前景[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5 趙可金;;“中國夢”開辟中國新外交[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3年06期
6 葉文英;于龍海;;當今中國與普法戰(zhàn)爭后德國地緣優(yōu)勢和劣勢及應對的比較[J];今日中國論壇;2012年11期
7 朱鋒;;東亞安全的結構性危機會爆發(fā)嗎?——2012年東亞安全形勢回顧與2013年展望[J];和平與發(fā)展;2013年01期
8 王存剛;;論中國外交調整——基于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的視角[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2年11期
9 趙華勝;;“中俄結盟”為何缺乏現(xiàn)實可行性——基于兩國關系歷史和現(xiàn)實的考量[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10期
10 劉豐;;國際政治中的聯(lián)合陣線[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蔣宜寧;層次分析視角下的雙邊聯(lián)盟解體根源探析[D];南京大學;2013年
2 李星;歸因理論視角下中國—東盟區(qū)域合作中的信任問題研究[D];中共江蘇省委黨校;2013年
3 張馨月;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經(jīng)濟內涵及其影響[D];外交學院;2013年
4 于龍海;中德崛起中地緣政策的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5 何建春;二十一世紀中巴友好關系研究(2000-2010)[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6 朱獻輝;冷戰(zhàn)后中俄雙邊經(jīng)貿關系研究[D];湖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德剛;;國際體系轉型與新時期大國在中東的準聯(lián)盟外交[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6期
2 趙可金;彭萍萍;;中國文化軟實力面臨的困境及其解決路徑[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03期
3 唐彥林;;奧巴馬政府“巧實力”外交政策評析[J];當代亞太;2010年01期
4 門洪華;;中國軟實力評估報告(上)[J];國際觀察;2007年02期
5 陳玉剛;;試論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軟實力的構建[J];國際觀察;2007年02期
6 劉鳴;黃仁偉;顧永興;;轉型中的國際體系:中國與各主要力量的關系[J];國際問題研究;2008年04期
7 閻學通;;俄羅斯可靠嗎?[J];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12年03期
8 高飛;;加強軟實力建設——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J];當代世界;2012年04期
9 閻學通;;或可考慮改變“不結盟”戰(zhàn)略[J];領導文萃;2011年21期
10 何杰;;世界體系的變遷與大國崛起的歷史規(guī)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N];世界報;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國順;胡錦濤;;軟實力視角下中國的和平發(fā)展[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5期
2 常欣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平發(fā)展道路[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5期
3 楊慧娟;;試析制約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J];學理論;2009年04期
4 王宣華;;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與當代大學生和諧發(fā)展的關系[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9年06期
5 王晉京;耿國祥;;中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J];法制與社會;2011年12期
6 肖貴清;劉愛武;;和平發(fā)展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17期
7 郭震遠;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與前景[J];國際問題研究;2005年01期
8 張沛;;“中華文明復興與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研討會綜述[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年04期
9 王歷榮;;“和平發(fā)展”:中國崛起之路的必然選擇[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康紹邦;;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國際戰(zhàn)略[J];新遠見;2006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公展;;中國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三個路標[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7年
2 俞新天;;“和諧世界”與中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3 張宏毅;;中國和平發(fā)展的必然性及其世界影響 ——從《中國的非和平崛起》一文談起[A];和諧社會自主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2006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6年
4 夏立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中國和平發(fā)展道路[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5 劉建飛;;和諧世界理念與中國和平外交[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劉賽力;;和平發(fā)展的中國在競爭與合作中同世界共贏[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7 姜大為;;和平發(fā)展 和諧世界——駁“中國威脅論”[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新世紀初的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6年
8 余建華;;構建和諧世界的關鍵一環(huán):中國與亞洲區(qū)域合作[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9 夏立平;;論21世紀中美印三邊關系——用三種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進行分析[A];和諧世界 和平發(fā)展與文明多樣性——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世界經(jīng)濟·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學科卷)[C];2006年
10 趙曜;;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A];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新世紀初的世界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詠南;共同為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作貢獻[N];浙江日報;2006年
2 記者 王經(jīng)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N];人民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李玉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觀察世界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展示中國[N];學習時報;2011年
4 中央黨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執(zhí)筆 康紹邦;始終不渝走和平發(fā)展道路[N];光明日報;2007年
5 張幼文;和平發(fā)展道路與科學發(fā)展觀[N];解放日報;2004年
6 亞太所 張宇燕;通向和諧世界的和平發(fā)展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7 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副局長、市警察學會會長 曾憲萍邋齊齊哈爾市警察學會副會長兼警察學會秘書長,齊齊哈爾市首屆十佳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 包良玉;“和平發(fā)展”是建立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必由之路[N];齊齊哈爾日報;2007年
8 李e,
本文編號:16778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67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