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后70年日本國家戰(zhàn)略的發(fā)展演變
本文選題:戰(zhàn)后年 切入點:日本國家戰(zhàn)略 出處:《日本學刊》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宣告了其"軍事立國"國家戰(zhàn)略的破產(chǎn)。1947年《日本國憲法》施行,1951年《舊金山和約》、《日美安全條約》簽署,標志著戰(zhàn)后日本"經(jīng)濟中心"導向型國家戰(zhàn)略體系逐步確立。戰(zhàn)后70年日本國家戰(zhàn)略的發(fā)展演變經(jīng)歷了三大歷史階段:戰(zhàn)敗投降至20世紀70年代的"經(jīng)濟中心"導向型戰(zhàn)略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的醞釀轉型與新目標確立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直至目前的"大國化"目標導向型戰(zhàn)略階段。這一發(fā)展演變過程的內在邏輯,在于自身條件與外部環(huán)境變化之間的相互作用,引發(fā)日本核心利益界定的變化、戰(zhàn)略目標的調整以及路徑選擇的改變?v觀70年來日本國家戰(zhàn)略的發(fā)展演變,追求"大國化"的歷史基因一以貫之,從未消退,這促使我們就日本未來走向作持續(xù)深入的思考與探析。
[Abstract]:The defeat of Japan in 1945, declared the "military nation" national strategic bankruptcy.1947 < Japanese Constitution > > <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eaty of San Francisco in 1951, the Japan US security treaty signed < >, the sign of Japan's Post-war "economic center" oriented national strategic system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post-war development of Japan's national strategy 70 years experience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of evolution: surrender to the 1970s "economic center" oriented strategic stage, from 1980s to mid 90s brewing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new target establishment stage, the middle of 1990s until the current "superpower" goal oriented strategic stage.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lf condition and the change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lead to changes in Japan's core interest, strategy adjustment and path selection changes. Throughout the 70 year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rategy Evolution, the historical gene for the pursuit of "great power" has never subsided, which prompted us to think and explore the future trend of Japan.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分類號】:D83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帆;;高坂正堯早期國際政治思想述評[J];國際政治研究;2012年02期
2 田慶立;;戰(zhàn)后初期日本國家戰(zhàn)略的三大轉變及其原因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張伯玉;;制度改革與體制轉型——20世紀90年代日本政治行政改革分析[J];日本學刊;2014年02期
4 凌星光;;八十年代后半期日本國家戰(zhàn)略及其對外政策[J];日本研究;1985年04期
5 楊伯江;;國際權力轉移與日本的戰(zhàn)略回應[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9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乃根;;論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J];北方法學;2010年03期
2 楊耕;;戰(zhàn)略性對抗的中日互惠關系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3 王亞寧;;論我國邊境安全戰(zhàn)略的特點[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9年08期
4 郭兵云;卓旭春;;當代中國四種國家身份的關系[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孔凡偉;;經(jīng)互會與歐盟的不同命運及其經(jīng)濟根源[J];濱州職業(yè)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黃真;陳岳;;中國合作性外交及其目的分析——一個歷史的視角[J];長江論壇;2009年01期
7 李U,
本文編號:15854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waijiao/1585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