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來中國公眾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4-02-22 05:30
中國公眾史學研究已走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在諸多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可謂是初具形態(tài),并在學界占有一席之地;研究過程中,它所涉及的主要論域包括譯名辨別、概念界定、框架建設、特性認識、學科教育、域外經驗、實踐探索等方面,在這些方面已初具共識;但客觀來說,中國公眾史學研究尚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下一步的重點是如何推動該項研究走向深入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遵循公共性、實踐性、本土性、創(chuàng)新性以及時代性等基本原則。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國公眾史學研究引起學界積極反應
(一) 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理論與方法
(二) 初步建立了人才培養(yǎng)體系
(三) 多次召開高層次學術研討會
(四) 發(fā)表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性文章
(五) 出版了眾多重要的學術著作
(六) 成立了一些專業(yè)研究中心
(七) 研究出現(xiàn)了新動向
二、中國公眾史學研究的主要論域
(一) 譯名之辨
(二) 概念之定
(三) 框架之建
(四) 特性之識
(五) 學科之教
(六) 異域之鑒
(七) 實踐之探
三、中國公眾史學研究走向深入中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 公眾性[13]
(二) 實踐性
(三) 本土性
(四) 創(chuàng)新性
(五) 時代性
本文編號:3906469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中國公眾史學研究引起學界積極反應
(一) 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理論與方法
(二) 初步建立了人才培養(yǎng)體系
(三) 多次召開高層次學術研討會
(四) 發(fā)表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性文章
(五) 出版了眾多重要的學術著作
(六) 成立了一些專業(yè)研究中心
(七) 研究出現(xiàn)了新動向
二、中國公眾史學研究的主要論域
(一) 譯名之辨
(二) 概念之定
(三) 框架之建
(四) 特性之識
(五) 學科之教
(六) 異域之鑒
(七) 實踐之探
三、中國公眾史學研究走向深入中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 公眾性[13]
(二) 實踐性
(三) 本土性
(四) 創(chuàng)新性
(五) 時代性
本文編號:390646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390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