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20世紀史家對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反思與實踐

發(fā)布時間:2019-05-16 07:37
【摘要】:紀事本末體是傳統(tǒng)歷史編纂體裁中的"第三極",經(jīng)過近代史家的反思和改造,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史書體裁。當代史家在接續(xù)近代史家歷史編纂思想和成果的基礎上,根據(jù)當代特定的歷史情勢和時代思潮,吸收傳統(tǒng)史書體裁的精華和西方章節(jié)體史書的優(yōu)勢,化合中西體裁體例,以彌補紀事本末體之不足,在紀事本末體的編纂實踐中突出歷史事件的價值與地位,注意拓展紀事本末體記載史事的縱橫范圍,增強紀事本末體事件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在紀事本末體的改造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Abstract]:The end of the chronicle is the "third pole" in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ompilation genre, which has become a more mature genre of historical books through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historians. On the basis of continuing the thought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compilation of modern historians'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ought of the times, contemporary historians absorb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literature genre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western chapter and section historical books, and combin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genres with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genres.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end of the chronicle, highlight the value and posi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compilation practice of the end of the chronicle, pay attention to expanding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cope of the record of the end of the chronicle, and enhance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ents of the end of the chronicl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ronicle.
【作者單位】: 韓山師范學院政法系;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10YJA770043) 2010年度廣東省教育廳學科建設專項基金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崔凡芝;以紀事本末體例撰寫地方史的嘗試——《山西歷代紀事本末》的寫作思考[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廣智;傅斯年、陳寅恪與蘭克史學[J];安徽史學;2004年02期

2 陳曦;從“文史不分”到“文史異轍”:略議中國古代正史傳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3 梅雪芹;;從“人”的角度看環(huán)境史家與年鑒學派的異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趙白生;“我與我周旋”——自傳事實的內(nèi)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陳曦;從“文史異轍”看“正史”傳記的缺憾[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6 瞿林東;繼承白壽彝先生的史學史思想遺產(chǎn)[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7 張越;五四時期的中西史學交融[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8 于翠玲;論官修類書的編輯傳統(tǒng)及其終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9 劉家和,陳新;歷史比較初論:比較研究的一般邏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10 王菊梅,宋秀珍;梁啟超的文化史研究述評[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謝勤亮;;影像與歷史——“影視史學”及其實踐與試驗[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曾業(yè)英;;論1928年的東北易幟[A];中華民國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華民國史(1912—1949)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卷)[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京力;歷史評價論研究——以中國古代評價問題為中心[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音正權;刑法變遷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田旭東;20世紀中國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孫承希;醒獅派的國家主義思想之演變[D];復旦大學;2003年

6 劉招成;施堅雅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志永;建國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復旦大學;2003年

8 魏天無;九十年代詩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修彩波;近代學人與中西交通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周建漳;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洪良;《檀弓》散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2 丁海燕;論《呂氏春秋》的史學成就[D];西北大學;2001年

3 逄錦波;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的理論構成[D];青島大學;2002年

4 張龍秋;“六經(jīng)皆史”說考論[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5 梁潔;中國近代實證主義史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志揚;傳統(tǒng)傳記理論的終結:章學誠傳記理論綱要[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陳秋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普通高中教育經(jīng)費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李安;從“真”到“通”: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體系化及其終結[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9 陳蘭蘭;漢代簡牘中的私文書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10 劉剛;隋唐時期類書的編纂及分類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文印;;紀事本末體史書的特點及其發(fā)展[J];史學史研究;1981年03期

2 辛雨;;《通鑒紀事本末》及其同類著作[J];歷史教學問題;1983年01期

3 陳其泰;;建構中國歷史編纂學學科體系的思考[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舒習龍;晚清紀事本末體史書的杰作——《圣武記》特點與價值[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屈寧;;谷應泰與清初紀事本末體史書的修撰[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6 陳其泰;略論馬殨的史學成就[J];史學月刊;1985年02期

7 姚繼榮;清代方略館與官修方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舒習龍;;中國近代史家對傳統(tǒng)歷史編纂學的守護[J];史學月刊;2010年10期

9 陳其泰;近三百年歷史編撰上的一種重要趨勢——自馬殨至梁啟超對新綜合體的探索[J];史學史研究;1984年02期

10 ;問題解答[J];歷史教學;1987年08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周少川;首選的入門書《通鑒紀事本末》[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梁偉岸;高岱的《鴻猷錄》及其史學價值[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冬蕊;章學誠與中國史學的近代轉型[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3 何周;淺論呂思勉史學思想的幾個問題[D];安徽大學;2007年

4 麻玉霞;《呂著中國通史》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1年

,

本文編號:247812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47812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520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