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15年間的中國通史編纂
[Abstract]:The period of 1900-1915 was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radition to universal history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ideas put forward by Zhang Taiyan and Liang Qichao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compile a new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to the practice of compiling the "textbook style" of China by Xia Zengyou and others, to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that began in 1915 to promote science, Western "universal history" model gradually became the leading mode of Chinese general history compilation. The period of 1900-1915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ity in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general history.
【作者單位】: 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桑兵;;以通史的眼光撰寫和閱讀近代史[J];近代史研究;2007年05期
2 陳立柱;百年來中國通史寫作的階段性發(fā)展及其特點概說[J];史學理論研究;2003年03期
3 劉家和;論通史[J];史學史研究;2002年04期
4 方秋梅;“近代”、“近世”,歷史分期與史學觀念[J];史學史研究;2004年03期
5 俞旦初;二十世紀初年中國的新史學思潮初考[J];史學史研究;198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瞿林東;;范曄“謀反”新說——兼論沈約對范曄的評價[J];安徽史學;2006年01期
2 方用;中西文化結合觀的歷史發(fā)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劉華杰;“反科學”種種:一種語義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馮小祿;從模擬論揚雄《反騷》的范式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過常寶;“春秋筆法”與古代史官的話語權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李曉明;重估科玄論戰(zhàn)——兼論丁文江對傳播科學精神的貢獻[J];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Z1期
7 盧毅;建構論唯理主義與進化論理性主義——一個解讀“科玄論戰(zhàn)”的新視角[J];東南學術;2001年04期
8 江瓊;關于“科學主義”思潮的辨析——從“科學與玄學論戰(zhàn)”說起[J];東南學術;2003年04期
9 張世飛;論中共歷史分期的理論資源與科學體系[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5年03期
10 蔡中宏;中國科學教育的誤區(qū)及其批判[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潘光哲;;傅斯年與吳晗[A];“傅斯年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易蘭;蘭克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鄧京力;歷史評價論研究——以中國古代評價問題為中心[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伏俊連;俗賦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4 鄒華清;楊守敬學術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鄭f媐,
本文編號:220915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220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