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普爾《普遍規(guī)律在歷史學中的作用》之文本研究
本文選題:亨普爾 + 普遍規(guī)律; 參考:《史學史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正1942年,亨普爾于《哲學雜志》第39卷第2期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普遍規(guī)律在歷史學中的作用》的論文。①在這篇僅有14頁的短文中,針對那種認為歷史學在方法論上迥然有別于自然科學的流行觀點,亨普爾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zhàn)。他明確主張,與在自然科學中一樣,普遍規(guī)律在歷史學中也同樣發(fā)揮著決定性作用,是歷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此觀點一經(jīng)提出,立即激起了分析哲學家們
[Abstract]:In 1942 , Herr published a paper entitled " The role of universal law in history " in Vol . 39 , Vol . 39 ,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Philosophy .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耕華;;略論歷史歸納中的幾個問題[J];史學史研究;2010年04期
2 К.-О.阿佩爾;王龍;;解釋-理解爭論的歷史回顧[J];哲學譯叢;198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爽;當代俄羅斯社會史研究的特點及趨向[J];北方論叢;2004年06期
2 韓璐;;年鑒學派的史學思想理論對中共歷史研究的啟示[J];北京黨史;2007年02期
3 梅雪芹;;歷史學與環(huán)境問題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張曉校;;關于建構“20世紀史”若干斷想[J];長白論叢;1997年02期
5 趙凌云;探尋經(jīng)濟理論與經(jīng)濟史的結合——“新經(jīng)濟史革命”評析[J];東南學術;2001年01期
6 韓璐;;年鑒學派的史學思想理論與中共黨史研究[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7年01期
7 周兵;心理與心態(tài)──論西方心理歷史學兩大主要流派[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8 張廣智;關于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問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何中華;;從“理解”與“解釋”的區(qū)分看馬克思哲學的實質[J];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10 李小樹;;中國史學的革新思潮與李大釗的變革主張[J];甘肅理論學刊;200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大川;約翰·理查德·格林《英國人民簡史》史學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卓立;歷史相對主義的脈絡[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龍先瓊;近代湘西的開發(fā)與社會變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代洪亮;復興與發(fā)展:學術史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史研究(1980-2010)[D];山東大學;2011年
5 郭艷君;歷史與人的生成[D];黑龍江大學;2002年
6 陳茂華;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7 易蘭;蘭克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8 梁民愫;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及在中國的反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傅瓊;19世紀西方文化史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10 賴國棟;歷史記憶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進全;傅斯年史學思想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錢芳華;卡洛·金茲堡微觀史學思想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鵬;伊格爾斯的跨文化史學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晨輝;英國近代前期貴族家庭的財產分配[D];河南大學;2011年
5 傅光敏;湯普森與文化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6 姚正平;論弗格森的史學[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高楠;超越文化轉向—林亨特《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8 劉璇;年鑒史學派的跨學科方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隋丕寧;論臺灣的臺灣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林棟梁;哲學詮釋學的方法論意義[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名安;;亨普爾的歷史哲學[J];哲學動態(tài);1990年04期
2 袁繼紅;;亨普爾的社會科學解釋觀述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高名潞;;作為一般歷史學的當代美術史[J];新美術;1988年04期
4 寧翔宇;;論歷史研究的核心問題——讀卡爾的《歷史是什么?》[J];黑龍江史志;2009年04期
5 涂紀亮;;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問題[J];哲學研究;2009年08期
6 張云飛;;歷史學含義的五個維度[J];北方論叢;2010年05期
7 R.F.阿特金森;姜文彬;;西方哲學家和歷史學家論歷史[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9期
8 塔奇曼;薛剛;;歷史學家的機會[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4年06期
9 T3于廑;揭晪朗克史學客觀主義的外衣[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60年Z1期
10 培高;;美國研究歐洲史的情況[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雷夢水;;謝國楨先生的兩首詩[A];明史研究第2輯——紀念謝國楨先生九十誕辰專輯[C];1992年
2 葛景;;生產價格規(guī)律是市場經(jīng)濟的普遍規(guī)律[A];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探析[C];2002年
3 汪舒明;;歷史學家視角里“9·11”后的世界——市世界史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黃龍祥;;困惑·思索·開拓[A];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文獻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張榮明;;歷史學是否科學——以阿克頓史學為例[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6 托馬斯·羅斯基;談谷錚;;經(jīng)濟學與歷史學家[A];近代中國(第七輯)[C];1997年
7 王紅;;關注哲學與自然科學關系共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8 彭剛;;相對主義、敘事主義與歷史學客觀性問題[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9 衣俊卿;;馬克思主義哲學演化的內在機制研究[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10 汪云九;;意識問題是自然科學交叉研究的熱點[A];第九次全國生物物理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唐學鵬;一個歷史學家的遺產[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2 仲偉民;歷史學家的良知與責任[N];光明日報;2004年
3 魯稚;歷史學家越來越像偵探[N];中國郵政報;2006年
4 王慶云;章韞胎 生物學家 歷史學家和詩人[N];江淮時報;2006年
5 余彬;總統(tǒng)的歷史學[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6 每文;一個歷史學家眼中的俄羅斯[N];學習時報;2006年
7 ;流動大學的跨國史[N];社會科學報;2008年
8 廖奔;歷史學家對待“戲說”一法[N];文藝報;2001年
9 孫立新 于曉華;國家崇拜與民族災難[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吳錚;“贏不了”,歷史學家多數(shù)“看空”麥凱恩[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萍;亨普爾科學解釋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孫曉喜;觀念的歷史與歷史的觀念[D];吉林大學;2007年
3 董立河;歷史與想象[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孫玉良;歷史、理解與真理[D];復旦大學;2008年
5 王春辰;夏皮羅中世紀美術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6 王興斌;歷史事實的結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談麗;小阿瑟·施萊辛格史學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8 賴國棟;歷史記憶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9 徐志宏;馬克思科學觀初探[D];復旦大學;2005年
10 畢文勝;科學說明相關性問題及其解答[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邵帥;淺談覆蓋律解釋模型在歷史研究中的應用及其困難[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張作成;論十九世紀德國實證主義史學的批判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王鵬;柯林武德歷史認識主觀性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云吉龍;論沃爾什的歷史哲學理論[D];內蒙古大學;2006年
5 馮會華;戰(zhàn)士與學者[D];山東大學;2008年
6 李茹;過去與現(xiàn)在:占有與認識[D];廈門大學;2007年
7 劉晶;克羅齊歷史哲學核心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房小敏;高中生自然科學類科普讀物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寶祥;波普爾歷史思想再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何榮毅;社會信息化與歷史研究方法的變革[D];山東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790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97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