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鶚與元代金史撰述
本文選題:王鶚 + 元代; 參考:《史學集刊》2011年06期
【摘要】:在元代所修宋、遼、金三史中,《金史》頗為學者所贊賞,這與元初名臣王鶚的艱辛努力密切相關(guān)。王鶚不但是元代金史纂修的倡導者與開啟者,而且所撰寫的《汝南遺事》一書與所輯集的金代史事,為金史的撰述提供了珍貴的史料。他的史學活動為元末《金史》編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Song, Liao and Jin in Yuan Dynasty, Jin Shi was greatly appreciated by scholars,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ard work of Wang E, a famous official in the early Yuan Dynasty. Wang E is not only the initiator and initiator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Yuan Dynasty, but also the book Runan Legacy and the coll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Jin Dynasty, which provides valuable historical material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Jin Dynasty. His historical activitie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Jin Shi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學研究”(05JJD770109)
【分類號】:K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繼光;有關(guān)《金史》成書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1981年02期
2 任崇岳;;王鶚與《汝南遺事》[J];駐馬店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仁義;;簡論張須《通鑒學》的學術(shù)成就[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1期
2 朱春龍;;從文化形態(tài)史觀探析魏晉南北朝史學發(fā)展的原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趙平分;李治和封龍山書院[J];保定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4 趙平分;;李治的文學成就勾沉[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5 張文濤;;共時性與歷時性:中國傳統(tǒng)史學與西方近代史學的分途[J];北方論叢;2011年04期
6 楊忠謙;;金代文學家族的空間流動與文學交流[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7 趙連穩(wěn);王春福;;北京古代書院藏書探微[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8 晏選軍;金代理學發(fā)展路向考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王麗;;從“以史附經(jīng)”到史部確立[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林順虎;;元朝二元法制成因初探[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王建軍;;“慨然思復三代庠序之法”:許衡的教育追求[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建軍;;教育與政治:元朝國子監(jiān)創(chuàng)辦之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陳銳;;關(guān)于浙東學派與浙江精神研究中的若干問題[A];“浙學傳統(tǒng)與當代浙江精神”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趙琦;;大蒙古國時期十路征收課稅所考[A];蒙古史研究(第六輯)[C];2000年
5 崔允精;;大蒙古國時期鰥寡孤獨救濟與常平倉[A];蒙古史研究(第七輯)[C];2003年
6 劉巍;;經(jīng)典的沒落與章學誠“六經(jīng)皆史”說的提升[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別道玉;《國語》與先秦文化精神[D];南開大學;2010年
3 曹利云;宋元之際詞壇格局及詞人群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孫昊;女真建國前社會組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吳超;經(jīng)、史視閾下的清初實學學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楊滿仁;智識與情感:沈約的思想世界[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邱軼皓;蒙古帝國的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13-14世紀)[D];復旦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鑾;元代地方監(jiān)察法制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2 侯威;漢魏六朝史注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薛雅芬;漢魏六朝人物傳記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欒玲玲;執(zhí)著于“道統(tǒng)”的重建[D];吉林大學;2011年
5 郭藝鴿;《欽定續(xù)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的目錄學價值與文獻價值[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中會;元代典賣人口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劉政;斡脫商業(yè)與元代社會[D];蘭州大學;2011年
8 方瑾毅;北宋前中期私家修史述略[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彥風;元代官牧場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崔英杰;東晉政治影響下的史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毛慧明;;甘肅天水縣發(fā)現(xiàn)元代銅權(quán)[J];考古;1986年11期
2 桂金元;;安徽省青陽縣發(fā)現(xiàn)元代銅權(quán)[J];考古;1988年06期
3 包祥;新近在內(nèi)蒙古發(fā)現(xiàn)的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語金質(zhì)圣牌[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尤中;蒙元對西北各民族地區(qū)的經(jīng)營設(shè)治[J];思想戰(zhàn)線;2000年05期
5 王忠閣;元代設(shè)有管理伊斯蘭教的官署嗎?[J];河南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6 邱樹森;元代基督教在江蘇的傳播[J];江海學刊;2001年04期
7 周良霄;元代旅華的西方人——兼答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J];歷史研究;2001年03期
8 洪天福;計光華;;云南省首次出土元代差發(fā)銀錠[J];內(nèi)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2期
9 張鳴;宋金“十大曲(樂)”箋說[J];文學遺產(chǎn);2004年01期
10 楊印民;論元代腹里地區(qū)的軍事工業(yè)[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金銑;;元代兩淮地區(qū)的屯田[A];第二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陳雨前;;元代景德鎮(zhèn)青白瓷特征研究[A];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2006學術(shù)年會論文專輯(上)[C];2006年
3 牛汝極;;元代景教碑銘和文獻中的敘利亞文突厥語語音系統(tǒng)分析[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宮艷君;;談對隆化鴿子洞出土元代囊袋修復的一點體會[A];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實——第八屆全國考古與文物保護(化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吳偉;姜茂發(fā);;元代礦冶業(yè)生產(chǎn)賦課制度研究[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科學技術(shù)哲學)[C];2008年
6 何泉,
本文編號:19463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94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