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史評的識與見——以《唐舊書雜論》為例
本文選題:晁補之 + 史評。 參考:《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摘要】:晁補之的史評文章有著十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在《唐舊書雜論》中,他以史學家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指出了唐代君臣的是非功過。甚至于對受到人們一再褒揚的太宗皇帝和他的賢臣魏征、馬周等,晁補之都毫不留情地直揭其短。這些富于激情的議論,生動地表現(xiàn)出作為一個正統(tǒng)的儒家知識分子對于社會和歷史的看法,也體現(xiàn)了一個知識分子積極入世的情懷。
[Abstract]:Chao Buzhi's article on history review has a very rich ideological content. In the mixed Theory of the Old Books of the Tang Dynasty, he points out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monarch in the Tang Dynasty with a serious and serious attitude. Even to the emperor Taizong and his meritocracy Wei Zheng, Ma Zhou and Chao Buzhi who were praised repeatedly by people, Chao Buzhi did not hesitate to expose their shortcomings. These passionate comments vividly show the view of society and history as an orthodox Confucian intellectual, and also reflect the feelings of an intellectual actively joining the WTO.
【作者單位】: 菏澤學院中文系;
【分類號】:K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2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項曉靜;;劉仁軌研究三題[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商兆奎;邵侃;;唐代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變遷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3期
5 張文華;;淮河流域漢唐時期農(nóng)業(yè)災害發(fā)展的基本特征[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6 張文華;;淮河流域漢唐時期蝗災的時空分布特征——淮河流域歷史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之二[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10期
7 彭鳳蓮;;道法傳統(tǒng)與立法寬簡[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白旭;;試論李杜并稱兼談唐詩分期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9 龔靜;;淺論高力士在溝通君相關系中的作用[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李福定;司家龍;;唐代城市社區(qū)的社會保障[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賴瑞和;;論唐代的檢校郎官[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2 于賡哲;;唐代人均食鹽量及鹽的使用范圍[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蓉;雜劇喜劇技巧史[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賈名黨;中唐儒學與文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3 王強;貨殖名物研究[D];揚州大學;2005年
4 張敬文;從現(xiàn)代物理學理論發(fā)展探討孫思邈修道養(yǎng)生觀[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吳超;13至19世紀寧夏平原農(nóng)牧業(yè)開發(fā)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姚曉菲;兩晉南朝瑯邪王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7 夏增民;儒學傳播與漢魏六朝文化變遷[D];復旦大學;2007年
8 黃桂鳳;唐代杜詩接受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志勇;唐宋家訓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田渝;16至19世紀中葉亞洲貿(mào)易網(wǎng)絡下的中暹雙軌貿(mào)易[D];暨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莉;唐元和時期音樂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尚琰;武德貞觀時期音樂文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慈平;元代歷史地理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4 江海鷹;論溫庭筠詩歌的情感體驗和藝術境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佳;理學視域下的明代前期戲劇創(chuàng)作[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嵐嵐;試論初唐的山水田園詩[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7 張國清;后唐幕府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8 馬豫鄂;《全唐詩》中的服飾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周艷;《羯鼓錄》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10 張迪;韓PS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顯征;論史評與史考文體的形成及其特點[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人文版);1996年06期
2 姚晚霞;王鳴盛史評的顯著特色[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3 劉偉航,李莉;從《三國志》史評看陳壽的政治思想[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4 陳冬冬;;《十七史商榷》史評問題新論[J];沈陽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5 何曉濤;葉適的史評特色——以《習學記言序目》的唐史論斷為例[J];中州學刊;2004年02期
6 蕭平漢;劉珍喜;;船山史學的新發(fā)展[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7 蕭平漢;;王船山的史學思想[J];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02期
8 劉海峰;;史學評論的里程碑——讀《文心雕龍·史傳》[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9 趙俊;貞觀年間史評探析[J];社會科學家;1987年04期
10 駱墨;《史學新書評(1998~1999)》[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睿;史評類目源流考[D];蘭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485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84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