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郭沫若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與發(fā)展

發(fā)布時間:2018-04-06 22:15

  本文選題:馬克思主義史學 切入點:終篇 出處:《史學理論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正一"草徑已經開辟在這兒,我希望更有偉大的工程師,出來建筑鐵路。"~(1)這是郭沫若在1930年出版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的終篇里所寫的話。這意味著在他看來,他篳路藍縷、艱辛奮斗所踏出的路,只是一個"草徑",他期待著將來會有"偉大的工程師"沿著這條路來"建筑鐵路"。時光已經過去了近九十年,在他踏出的"草徑"上,已經修建好一條寬敞、堅固的鐵路,這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
[Abstract]:Zheng Yi "the path of grass has been opened up here. I hope there will be great engineers to build railways." (1) this is what Guo Moruo wrote in the final chapter of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published in 1930.This means that, in his view, the road he has painstakingly worked out is just a "grass trail" along which he expects "great engineers" to "build railroads" in the future.Nearly ninety years have passed, and a spacious and solid railway has been built on the "grass path" he has stepped on. This is Marxism in China.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臣,王國范;試論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發(fā)展[J];許昌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2 ;馬克思主義史學必須以實證研究為基礎[J];新長征;2000年08期

3 侯云灝;馬克思主義史學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及其基本特點[J];學術研究;2001年12期

4 侯云灝;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fā)展與新時期史學思潮[J];史學月刊;2002年06期

5 侯云灝;新史學與馬克思主義史學[J];學術研究;2002年12期

6 許殿才;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發(fā)展趨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7 許殿才;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發(fā)展過程與階段性特點[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4年03期

8 張廣智;關于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問題[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洪認清;;20世紀前半期學人的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思想[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10 洪認清;;抗戰(zhàn)時期延安與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區(qū)域特色[J];三明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劍平;;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馬克思主義史學評價問題[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2 方詩銘;劉修明;;“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堅持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開拓者郭沫若的正確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輯[C];1985年

3 李紅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三個三十年[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毛曦;王善軍;;堅持與發(fā)展:漆俠先生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方法[A];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C];2009年

5 田昌五;;堅持郭沫若史學體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6 孫功達;;四十年來歷史與現(xiàn)實關系問題討論綜述[A];歷史與現(xiàn)實論稿[C];1991年

7 李紅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三個三十年[A];過去的經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8 杜蒸民;;試評郭沫若的中國古史分期和“百家爭鳴”的學說[A];郭沫若研究(第十輯)[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首屆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論壇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N];團結報;2013年

2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沙健孫;研究歷史 推進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陳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fā)展[N];浙江日報;2005年

4 董欣潔;我院世歷所舉辦“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研討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張鳳娜;筑牢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堅強陣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顧言;堅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7 曉為;準確評價馬克思主義史學[N];光明日報;2001年

8 李紅巖;晚清“新史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9 記者張微;實施管理強院戰(zhàn)略 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建設[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10 張艷國;要重視新世紀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建設[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于文善;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林國華;范文瀾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霏;日本戰(zhàn)后人民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fā)展[D];遼寧大學;2011年

2 胡緯;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成就和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李航;簡論侯外廬對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探索[D];河北大學;2015年

4 馬英姿;李大釗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體系的構建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楊凌林;抗戰(zhàn)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6年

6 張美麗;20世紀前半期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的道路[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曾黎梅;《學術研究》(云南)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云南的建立與發(fā)展[D];云南大學;2011年

8 錢丹紅;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貢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雷萱;民國時期吳澤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王紹櫻;反省與嘗試:新時期史學系統(tǒng)論思潮述評(1980-1989)[D];山東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17191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7191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e2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