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代學術譜系的構建——以陶行知研究學術史為例
本文關鍵詞:論當代學術譜系的構建——以陶行知研究學術史為例 出處:《江漢論壇》2014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作為有著相似的學術起源、類似的話語結構與知識體系以及共同的價值觀念構成的學人共同體,學術譜系在知識傳承過程中起到了維系紐帶的重要作用。但由于五四時期推崇全盤西化的后遺癥抑制了當代學術譜系的建構,造成了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譜系的危機。根據對陶行知研究史中學術譜系的分析,只有努力突破"當代人不做當代史"的局限、適度緩解學者們對"拉幫結派"的顧慮以及中西學之間的隔閡、為當代學術譜系的構建尋找到諸如口述史等合適有效的方法論,庶幾可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學術譜系體系。
[Abstract]:As a community of scholars with similar academic origin, similar discourse structure and knowledge system and common values. Academic pedigre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link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mission, but the sequelae of advocating total westernization during the May 4th period inhibit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pedigre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cademic pedigree in Tao Xingzhi's research history, we can only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contemporary people do not do contemporary history". In order to find a suit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pedigree, this paper tries to alleviate the scholars' concern about the "clique" and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tudies, so as to find a suitable and effective method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pedigree, such as oral history. We can establish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pedigre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南京曉莊學院陶行知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國近現代教育史學家群體的學術與生活研究”(13YJC880044) 南京曉莊學院青年專項研究課題(2013NXY8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一“譜系”一詞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概念本源出自中國傳統(tǒng)的“譜牒學”,屬于家譜理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以家族的血緣關系構建起來的人群系統(tǒng)。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涌入,“譜系”的概念從家族血緣關系逐步衍伸發(fā)展開來,成為一種解釋物種變化體系的語言。在西方文明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吳炫;;告別歷史進步論,建立歷史不同論——在東南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論壇上的演講[J];山花;2002年08期
2 徐思彥;;口述史的有效與有限:以《歷史研究》復刊為例[J];云夢學刊;2009年04期
3 方銘;當代學風的流弊及發(fā)揚“漢學”傳統(tǒng)的意義[J];中國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4 徐兆仁;;歷史解釋學:史學史研究突破藩籬的理論探索[J];學術研究;2008年03期
5 孫建民;莽原又見一耕新——評程民生《宋代地域經濟》[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6 ;區(qū)域性歷史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6年06期
7 李良玉;關于前人著述的史料性質[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南開大學教授 王先明;在回觀歷史中探求“三農”發(fā)展趨向[N];人民日報;2010年
2 石磬;新修清史應在體裁體例上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03年
3 包偉民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史學患“理論饑渴癥”[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4 陳遠;關注當代文化生態(tài)[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愛國;東亞發(fā)展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畢德廣;以“物”見“文”:沈從文文物研究的成就和意義[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3906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390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