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史學理論論文 >

史語所遷臺與1950—1960年代臺灣的人文學術建設

發(fā)布時間:2017-12-02 11:13

  本文關鍵詞:史語所遷臺與1950—1960年代臺灣的人文學術建設


  更多相關文章: 史語所 臺灣 人文學術建設 實證史學 考古人類學


【摘要】:當代臺灣地區(qū)人文學術的建構,無疑以1948年底前中研院史語所的遷臺最具開局意義。當此天翻地覆的歷史大變局之際,盡管史語所同仁在學術和政治的復雜抉擇中心態(tài)糾結,卻始終堅持了以學術為本位的進路,篳路藍縷,從專業(yè)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規(guī)范的確立等方面,為臺灣現(xiàn)代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的發(fā)展奠定了不拔基業(yè)。由此寫下了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章,給后人以深刻的啟示。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歷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重大項目“六十年來的港臺人文思潮研究”(11JJD7700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隨著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和臺灣光復回歸祖國,其地的人文學術事業(yè)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建設時期。在此過程中,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遷臺及其活動曾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這在1950—1960年代顯得尤為突出。故考察和認識該時期臺灣地區(qū)的學術發(fā)展路徑,自不能不由此入手。一史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蔣冬梅;;略論中國人的權利意識問題[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2 王奇生;;戰(zhàn)時大學校園中的國民黨:以西南聯(lián)大為中心[J];歷史研究;2006年04期

3 陳進國;;考古材料所記錄的福建“買地券”習俗[J];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4 李剛;;建國初期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喜旺;學術與教育互動[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鄭若玲;考試與社會之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 吳原元;1949—1972:中美對峙時期的美國中國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宗韻;明代家族上行流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宋洪兵;韓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楊小輝;從士紳到知識分子[D];上海大學;2007年

7 葉舟;清代常州城市與文化:江南地方文獻的發(fā)掘及其再闡釋[D];復旦大學;2007年

8 宋長琨;家庭背景與明代徽州雙籍進士的地位升遷[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王可云;中瑞西北科學考察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廖林子;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高校教育管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3 楊億紅;青島意象[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4 黃香華;略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明;;首屆東亞“文史與社會”研究生論文發(fā)表會簡訊[J];探索與爭鳴;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金炎;;法國年鑒學派名著《封建社會》漢譯本出版[A];近代中國(第七輯)[C];1997年

2 張?zhí)?;發(fā)現(xiàn)史料之外的歷史——以傅斯年研究為例[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洪波;“史語所集刊”:院士文章也不能免審[N];中華讀書報;2009年

2 中華書局歷史·漢學編輯室主任 李晨光;“中研院史語所集刊”:名山寶藏[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特約記者 燕舞;王明珂:寧愿做臺灣學界的“毒藥貓”[N];中華讀書報;2009年

4 復旦大學 陳洪波;讀史雜談[N];中國文物報;2007年

5 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 李揚眉;民國學術版圖中的傅斯年[N];光明日報;2007年

6 齊文;夢回舊學求真解[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7 胡曉 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民國后期學術重鎮(zhèn)(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劉波;施耐德:歷史沒有結局[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9 盛韻 黃曉峰;施耐德談民國非主流史觀[N];東方早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陳潔;何茲全:期頤老者眼中的紅塵[N];中華讀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樊慶臣;現(xiàn)代中國史學專業(yè)學會的創(chuàng)建與運作[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偉魏;傅斯年的史學理論析論[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2 單領軍;達恩頓《屠貓記》的新文化史學研究視角[D];山東大學;2008年

3 劉進全;傅斯年史學思想探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2447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2447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56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