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歷史觀與史學意識論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16:18
本文關(guān)鍵詞:孔子的歷史觀與史學意識論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孔子 “六藝” 歷史觀 史學意識
【摘要】: 孔子生活于禮崩樂壞的時代,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大夫出”,“乃至陪臣執(zhí)國命”?鬃訛榛謴汀坝械馈鄙鐣隽朔e極的努力,周游列國,游說諸侯,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但最終還是“言之不用,道之不行”?鬃右晕幕瘋鞒姓咦匀,整理、保存并闡發(fā)典籍,創(chuàng)辦私學,講授古代文化知識,并有意識的評古論今,這其中體現(xiàn)了孔子豐富的歷史觀和深刻的史學意識。孔子對歷史人事進行評價,并得出自己的標準和原則,對史官也提出具體的要求。他還以古今、有道無道、文質(zhì)等對待概念分析概括歷史的變化,對禮樂教化功能及人心風俗予以重視。另外,孔子對歷史的關(guān)注,對文化典籍的認識,也體現(xiàn)出他對史學有了一定自覺意識。他善于不斷學習知識,不是為知識而知識,而是為了分析總結(jié)歷史,全面把握歷史,從而,形成了取歷史精華,以為救弊方案的明道經(jīng)世的史學價值取向,孔子的這種考實精神與經(jīng)世思想一直為后世進步史家所繼承。 孔子所處的時代,史學還是朦朧的史學,遠沒有作為一個學科而形諸事實,史學意識也很朦朧,處于萌芽狀態(tài),但我們卻能從孔子的言行及對歷史的認識中,明顯地感受到其對歷史看法的深刻及史學意識的濃厚,這是因為他對人文有一份真誠的關(guān)懷,重視歷史演進的連續(xù)性的結(jié)果。
【關(guān)鍵詞】:孔子 “六藝” 歷史觀 史學意識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K09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一 孔子與歷史文獻9-15
- (一) 孔子對時代病弊的診斷9-10
- (二) “與易”現(xiàn)實的切近致力10-12
- (三) 復“有道”的深謀遠慮——整理與傳承文獻12-15
- 二 孔子的歷史觀15-24
- (一) 對歷史人事的評價及其標準、原則15-20
- (二) 對歷史變動的認識20-22
- (三) 對禮樂教化及人心風俗的重視22-24
- 三 孔子的史學意識24-31
- (一) 考實精神24-25
- (二) 即器明道,溝通歷史和現(xiàn)實25-28
- (三) “兼采”的歷史借鑒思想28-29
- (四) 孔子的歷史思維和意象思維29-31
- 結(jié)語31-32
- 參考文獻32-35
- 后記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小平;孔子、司馬遷史學思想的傳承及啟示[J];安徽史學;1997年02期
2 萬慶;試析孔子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3 張永剛;;孔子史學觀念發(fā)微[J];船山學刊;2006年01期
4 董鐵松;;孔子的歷史思想和史學意識[J];古代文明;2008年02期
5 程良慶;;也談孔子的認識論[J];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6 李俊義;;孔子思想的矛盾及其認識論根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3期
7 姜東光 ,萬利生;論孔子與希羅多德的史學思想、治史態(tài)度及治史方法[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8 王成軍;中西文化與孔子史學思想之探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毛曦;孔子──中國史學、東方史學之父[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6年04期
10 張富祥;魯文化與孔子[J];孔子研究;1988年02期
,本文編號:1062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06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