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化視域下的抗戰(zhàn)歷史文獻研究
本文關鍵詞:時代化視域下的抗戰(zhàn)歷史文獻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時代化 抗戰(zhàn)文獻 文化形態(tài)
【摘要】:站在新的歷史發(fā)展起點上,文章審視抗戰(zhàn)文獻順應世界潮流、把握國內趨勢、推進現實路徑的時代化"三維度",探討時代化視域下抗戰(zhàn)文獻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發(fā)揮時代發(fā)展的精神引領作用的價值取向,有利于深刻理解抗戰(zhàn)文獻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有利于推動抗戰(zhàn)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作者單位】: 重慶圖書館;重慶商務職業(yè)學院;
【關鍵詞】: 時代化 抗戰(zhàn)文獻 文化形態(tài)
【基金】: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青年項目“多維視域下抗戰(zhàn)文獻的文化形態(tài)研究”,項目編號:2014QNCB21 重慶市“青年文化優(yōu)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培養(yǎng)編號:2014QNWHYC06 重慶市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科學研究規(guī)劃青年項目“重慶圖書館抗戰(zhàn)文獻資源建設的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5DH01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092
【正文快照】: 文/王兆輝閆峰Wang Zhao-hui Yan Feng抗戰(zhàn)文獻是指在中日戰(zhàn)爭(1931—1945)歷史語境下,記錄或描繪知識信息的一切載體。[1]它作為特定時代語境下產生的歷史文化載體,不僅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主要文本載體,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歷史文化遺產。同時,抗戰(zhàn)文獻還承載了中華民族由弱變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兆輝;閆峰;;重慶中國抗戰(zhàn)大后方歷史文獻中心的建設現狀與發(fā)展研究[J];圖書館;2015年09期
2 王兆輝;;重慶抗戰(zhàn)文獻資源建設的SWOT分析[J];現代情報;2013年10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王兆輝;閆峰;;時代化視域下的抗戰(zhàn)歷史文獻研究[J];山西檔案;2016年04期
2 王兆輝;閆峰;;重慶圖書館抗戰(zhàn)文獻資源的陣地建設模式[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6年01期
3 王兆輝;閆峰;;重慶中國抗戰(zhàn)大后方歷史文獻中心的建設現狀與發(fā)展研究[J];圖書館;2015年09期
4 劉安東;王兆輝;;圖書館歷史文獻展覽活動芻議——寫在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5年04期
5 王兆輝;閆峰;;構建重慶中國抗戰(zhàn)大后方歷史文獻中心的探索與思考[J];抗戰(zhàn)文化研究;2014年00期
6 王兆輝;;基于PEST-SWOT分析的抗戰(zhàn)文獻資源建設——以重慶圖書館為例[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7 王兆輝;;基于PEST-SWOT分析的抗戰(zhàn)文獻資源建設——以重慶圖書館為例[J];公共圖書館;2014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兆輝;閆峰;;構建重慶中國抗戰(zhàn)大后方歷史文獻中心的探索與思考[J];抗戰(zhàn)文化研究;2014年00期
2 王兆輝;;構建抗戰(zhàn)遺址及抗戰(zhàn)文獻利用的立體形態(tài)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4年03期
3 王兆輝;王祝康;;重慶抗戰(zhàn)文獻整理開發(fā)的價值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4 王兆輝;;重慶抗戰(zhàn)文獻資源建設的SWOT分析[J];現代情報;2013年10期
5 王兆輝;王?;;抗戰(zhàn)文獻中心構建的發(fā)展對策研究——以重慶地區(qū)為例[J];晉圖學刊;2013年05期
6 王兆輝;;重慶中國抗戰(zhàn)大后方歷史文獻中心構建的戰(zhàn)略價值[J];河北科技圖苑;2013年05期
7 陳琳;;特色數據庫共建共享的SWOT分析與發(fā)展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12年04期
8 張丁;王兆輝;;濃墨重彩 滄桑厚重——民國文獻的價值及館藏現狀[J];圖書與情報;2011年02期
9 曾建勛;鄧勝利;;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資源建設與服務發(fā)展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年02期
10 王祝康;;重慶圖書館抗戰(zhàn)文獻利用狀況調查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0年3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國標;;尋找哲學時代化的門徑[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2 楊炳勛 ,劉英;物質概念應該時代化[J];社會科學輯刊;1982年06期
3 侯晨曦;高麗萍;;馬克思社會發(fā)展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涵解析[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4年02期
4 柴毅龍;袁實勇;;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語境中的艾思奇前期思想及其當代意義[J];昆明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何懷遠;;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經驗[J];哲學研究;2011年07期
6 譚培文;鄧伯軍;;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實踐路徑——紀念恩格斯誕辰19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哲學研究;2011年02期
7 李晨;;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綜述[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8 陳洪玲;;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實現[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2年06期
9 王宇環(huán);;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特征及其當代意義[J];神州;2013年23期
10 韋漢吉;;尊嚴觀念時代化的構建性原則[J];社會科學家;201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娟;;淺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2 李紅專;;準確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科學內涵[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3 胡延風;;關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幾個問題[A];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4 羅名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A];宜春社會科學——社科普及之窗?痆C];2012年
5 劉世文;;從“實踐”范疇的存在論意義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和中國化[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6 李年鑫;;關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多維度思考[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張悅;;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的內在邏輯[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與理論探索[C];2010年
8 郭建寧;;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A];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9 汪勇;;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貴州發(fā)展——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理論研究[C];2011年
10 肖貴清;;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經驗[A];中國共產黨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運毅;構建時代化、大眾化、開放性的儒商文化[N];聯(lián)合日報;2014年
2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郭建寧;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整體[N];北京日報;2010年
3 孫榮春 孫銘虎;中國化 時代化 大眾化[N];營口日報;2010年
4 弘毅;推進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時代化大眾化市場化[N];光明日報;2013年
5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溫憲元;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重要文獻[N];南方日報;2014年
6 張能華 本報記者 黃超 黃昆侖;與時代同行的“播火者”[N];解放軍報;2010年
7 高放;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位一體[N];學習時報;2009年
8 西安政治學院 尹從國;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N];解放軍報;2010年
9 記者 肖健 通訊員 曹鹿琪 劉志明;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N];益陽日報;2011年
10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N];文匯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正興;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實現過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董軍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曲井洋;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及意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程燁;當代中國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基本路徑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3 陳璐;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發(fā)展進程與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孫鵬飛;馬克思主義時代化視域下的大慶精神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5 楊鵬鵬;馬克思主義"三化"目標方位和路徑選擇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6 寇孝娟;艾思奇《大眾哲學》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歷史進程中的意義和價值[D];黑龍江大學;2015年
7 李臻;論胡錦濤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貢獻[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4年
8 王茹;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化問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3年
9 劉茹;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D];中共湖北省委黨校;2011年
10 王世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時代化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502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xll/105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