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朝兩國聯(lián)合抗日歷史與“一史兩用、歷史共享”問題
本文關鍵詞:論中朝兩國聯(lián)合抗日歷史與“一史兩用、歷史共享”問題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 朝鮮 聯(lián)合抗日 共同歷史 一史兩用
【摘要】:1910年,朝鮮被日本強制"合并"淪為其殖民地,朝鮮愛國志士被迫來到中國東北地區(qū)繼續(xù)堅持抗日獨立運動。20世紀30年代,東北的朝鮮民族抗日革命者大都自愿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他們肩負著直接投入中國革命和積極準備、努力促進朝鮮革命的"雙重使命",與東北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進行著長期的抗日武裝斗爭。朝鮮民族共產(chǎn)主義者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東北抗日游擊戰(zhàn)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一段歷史是中國東北抗日革命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朝鮮抗日民族獨立解放斗爭史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內(nèi)容,是中朝兩國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因此,對于這段歷史兩國史學界應該采用"一史兩用、歷史共享"的觀點去研究。
【作者單位】: 延邊大學朝鮮半島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關鍵詞】: 中國 朝鮮 聯(lián)合抗日 共同歷史 一史兩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延邊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KSCH2016 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朝鮮反日民族解放運動與中國共產(chǎn)黨關系研究”,項目編號:15XSS006
【分類號】:K15
【正文快照】: 經(jīng)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民政部于2014年9月及2015年8月,先后公布了第一、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體名錄。(1)在這兩批共900名的抗日英烈中,朝鮮民族(2)有20余人。其中,李紅光(1910-1935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參謀長兼第1師師長)、李東光(1904-1937年,中共南滿省委組織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岳武;;近代中朝交涉案件審理研究(1840-1895)[J];學術界;2012年05期
2 金俊斌;;中朝意見分歧在朝鮮戰(zhàn)爭中的出現(xiàn)與解決[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3 馬智豪;;朝鮮戰(zhàn)爭中導致中朝同意停戰(zhàn)的原因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4 孫學寶;試論抗美援朝時期中朝與美國在“遣俘”問題上的斗爭[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9年03期
5 沈志華;;試論朝鮮戰(zhàn)爭期間的中朝同盟關系[J];歷史教學問題;2012年01期
6 倪屹;李宗勛;;清季中朝乙酉勘界談判探微[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7 ;抗美援朝:中朝司令部的分歧[J];蘭臺內(nèi)外;2011年01期
8 沈志華;;朝鮮戰(zhàn)爭期間的中朝同盟[J];炎黃春秋;2012年03期
9 沈志華;;朝鮮戰(zhàn)爭期間的中朝同盟[J];發(fā)展;2012年04期
10 安善花;;近代日本侵略中朝思想中的民族優(yōu)越論分析[J];東北亞論壇;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英順;;中朝實學文化之比較[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增香;;從中西文化成因?qū)Ρ瓤粗谐F(xiàn)代化起步的尷尬[A];多元視野中的中外關系史研究——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第六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曹志剛;當代中朝貿(mào)易發(fā)展研究[D];延邊大學;2012年
2 宋慧娟;清代中朝宗藩關系嬗變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姜秀玉;近代東亞中朝日三國的社會變革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家榕;論19世紀末期中朝海洋貿(mào)易的發(fā)達[D];延邊大學;2015年
2 鄭鐘云;近代中朝貿(mào)易述論(1840-1910)[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郭寧寧;論近代“中朝”關系的演變(1840-1881)[D];揚州大學;2010年
4 趙佳鍇;近代中朝兩國開港條約的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3年
5 茍雪艷;海倫·斯諾與中朝反日斗爭(1931-1940)[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89449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89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