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海權競爭及其對德國發(fā)展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英德海權競爭及其對德國發(fā)展的影響
【摘要】:德意志帝國建立之初,尚未充分認識到海權的重要性。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國力增強以及海外利益拓展,德國向海洋霸主英國發(fā)起挑戰(zhàn),并掀起海軍軍備競賽。由于德國片面理解海權,加上失敗的外交,最終導致挑戰(zhàn)失敗,帝國也隨之覆亡。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關鍵詞】: 德國 海權 海軍 軍備競賽
【分類號】:K516
【正文快照】: 16世紀以來,在歐洲民族國家興起之時,伴隨著一股海外擴張的浪潮。海外擴張,奪取殖民地和市場,以及謀求海權,似乎成為一些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顯著特征。對這些國家來說,謀求海權和民族國家的形成,是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和英國的歷史就是例證。但這并非意味著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富源;;中國和平發(fā)展與新軍事變革[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葉青;;中東地區(qū)國際體系的發(fā)展演變及其特點[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3 李犖;;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海軍的發(fā)展變化[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賈韶罡;;“比薩拉比亞問題”研究[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5 趙艷霞;;威脅平衡與利益平衡——試析波美關系[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李興;文化民族主義:論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于沛;對近代大國崛起的文化思考[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8 于春苓;;影響俄羅斯外交的傳統(tǒng)因素[J];北方論叢;2006年05期
9 朱兵;陶永新;;近代歐洲政治話語的創(chuàng)新——“國家理性”觀析微[J];北方論叢;2010年02期
10 郭關玉;冷戰(zhàn)后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與北約東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家成;冷戰(zhàn)后美國東亞戰(zhàn)略:底線、挑戰(zhàn)與應策,,1989-2009[D];吉林大學;2011年
2 程銘;近代以來日本的地緣政治思想與地緣戰(zhàn)略選擇[D];吉林大學;2011年
3 孫興杰;帝國·霸權·區(qū)域:權力邊界與東方問題的演進[D];吉林大學;2011年
4 祖彥;21世紀初中國東北亞國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巍巍;東北亞地區(qū)的國際沖突與危機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曉軍;冷戰(zhàn)后俄羅斯軍事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譚笑;“遏制”戰(zhàn)略再審視:從卡特到布什—冷戰(zhàn)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魏雪梅;冷戰(zhàn)后中美對非洲援助比較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9 賈春陽;論“疆獨”問題與美國的政策[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王建華;馬克思主義視閾下的美國民族理論與政策評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海峰;霸權穩(wěn)定論的演進、反思與中國的選擇[D];國際關系學院;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春林;;1990年以來中國近代海權問題研究述評[J];史學月刊;2009年01期
2 劉新華;試論中國發(fā)展海權的戰(zhàn)略[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3 師小芹;;試析19世紀后期法國“青年學派”的海權理論[J];軍事歷史;2010年01期
4 李強華;;基于中國近代海權意識嬗變?yōu)橐暯堑膶O中山海權觀探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5 陸俊元;海權論與俄羅斯海權地理不利性評析[J];世界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6 卞秀瑜;胡德坤;;從海權強國向海權霸主的轉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海權戰(zhàn)略探析[J];江漢論壇;2013年09期
7 林燦鈴;;保護,從海權談起[J];環(huán)球人物;2007年15期
8 陸儒德;;中國海權思考:馬漢《海權論》的局限與當代海權觀[J];國家航海;2013年01期
9 盛清才;;孫中山的海洋思想與實踐[J];史學月刊;2012年07期
10 李斌;李鴻章與晚清海權[J];歷史教學問題;199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強華;張繼平;;歷史與現(xiàn)實:中日海權戰(zhàn)略之比較[A];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暨第三屆中國海洋社會學論壇:海洋社會學與海洋管理論文集[C];2012年
2 陳偉;;國力之盛衰強弱 常在海而不在陸——孫中山海權觀及現(xiàn)實意義研究[A];民革中央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上海海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長 軍事理論研究室主任 時平 記者 王君策 實習記者 高悅 整理;孫中山的海權思想是近代中國海權最先進的主張[N];中國海洋報;2011年
2 記者 袁于飛;應加強“漁權”來維護海權[N];光明日報;2012年
3 張文木;試論當代中國“海權”問題[N];中國海洋報;2004年
4 倪樂雄;海權與文明的興衰[N];中國國防報;2007年
5 倪樂雄;二十一世紀看海權[N];文匯報;2007年
6 鞠天相;研究海權理論 維護海洋權益[N];人民日報;2009年
7 孟凡明 許晨光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zhàn)役教研部;海權思想的沿承與中國發(fā)展海權的辯證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劉中民;海權與大國興衰的歷史反思[N];文匯報;2010年
9 陳宇 朱奎;借鑒他國經(jīng)驗,強化海權意識[N];中國國防報;2011年
10 田一楓;爭海權要靠“哼哈二將”[N];世界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成;海峽兩岸海權維護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2 楊震;論后冷戰(zhàn)時代的海權[D];復旦大學;2012年
3 李昌新;海權與國家安全[D];暨南大學;2006年
4 孔志國;現(xiàn)代條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帥;弱勢海權非對稱戰(zhàn)略理論與實踐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2 尹博;冷戰(zhàn)后美日海權同盟的發(fā)展及其對中國海權的影響[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3 陳益華;中印海權戰(zhàn)略比較[D];暨南大學;2009年
4 高坤;中日東海海權之爭[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5 侯蘇潔;中日海權爭端及其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張連蓮;海權視角下中國海洋法律制度完善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7 陳祥軍;冷戰(zhàn)后日本海權戰(zhàn)略轉型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8 陳亞東;論和平發(fā)展時期中國新型海權的構建[D];湘潭大學;2008年
9 寇艷香;海權視角下英國海灣政策及其實施(1798-1853)[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10 賀培福;歷史上的海權之爭及其啟示[D];外交學院;2014年
本文編號:5240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52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