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想象與文化認同:外國涉華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研究 ——以BBC The Story of China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3-01-08 18:21
國家形象不僅展示著一國的整體面貌,也是他國衡量雙方關系的重要尺度。近年來,圍繞中國形象產(chǎn)生的“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責任論”始終不絕于耳。中國國家形象一直在“他塑”中因他者化的立場和價值觀念而不斷變化。這不僅折射出國家形象他塑訴求和愿景的不同,也影響著我們自身形象塑造的方向和重點。紀錄片在塑造國家形象上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紀錄片以影像的直觀性和紀實性記錄國家歷史,其影像表達的敘事技巧、對象選擇以及符號化呈現(xiàn)蘊含著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內(nèi)涵、思想性和審美性。同時,紀錄片也是歷史的再現(xiàn),承載著歷史變遷的重大變革。因之,紀錄片成為呈現(xiàn)國家形象建構和傳播的有力途徑。本論文試圖通過典型文本分析,研究“他者”視角下中國形象影像化建構和傳播的特征和規(guī)律,進而探索中國國家形象影像建構和傳播的歷史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策略,最終推動中國國家形象的完善和強化。本文從紀錄片的他者視角和影像表達兩個維度入手,以文本分析和比較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通過橫向?qū)Ρ群涂v向深入,分析《The Story of China(中華的故事)》“他者”視角下的中國形象及其生產(chǎn)機制,并由此推演國家形象影像建構的現(xiàn)實策略。本文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緒論部...
【文章頁數(shù)】:10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綜述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 現(xiàn)實意義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The Story of China的中國敘事
一、The Story of China的文本典型性
二、The Story of China的影像敘事分析
(一)聲音與畫面的雙線敘事
(二)視點交錯的雙重透視
(三)非線性的敘事時間
(四)多層次的敘事空間
(五)博學的敘述者
三、故事化的敘事策略
(一)設置懸念
(二)選擇沖突
(三)刻畫細節(jié)
四、對仗式的敘事結構
(一)國家敘事vs家族變遷的強勁張力
(二) 集體記憶vs精神追求的明暗交織
(三) 史實回顧vs人文呈現(xiàn)的套層疊化
第二章 The Story of China中符號化呈現(xiàn)
一、中國的象征與代表——龍
二、時代特色的書簽——建筑
三、中國風俗文化的濃縮——儀式
四、影片中其他的中國符號
第三章 The Story of China中的中國形象
一、歷史悠久、深具民族記憶的東方古國
二、謙和有禮、尊重祖先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
三、和諧包容、追求和平崛起的現(xiàn)代中國
第四章 涉外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對比分析
一、紀錄片介紹
二、對比分析
(一)題材
(二)內(nèi)容
(三)視角
(四)感情色彩
第五章 影像中國記錄的敘事邏輯:他者想象和文化認同
一、紀錄片生產(chǎn)者的主體身份、權力以及社會關系
(一)BBC的公共廣播電視模式
(二)媒體權力
(三)紀錄片創(chuàng)作理念
二、紀錄片生產(chǎn)的時代語境——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交關系
(一)政治的影響
(二)經(jīng)濟政策以及商業(yè)化、全球化的影響
(三)外交關系的影響
三、紀錄片生產(chǎn)的深層理想文化結構——西方現(xiàn)代性中的中國形象
(一)觀看者的主體性認同和文化心理
(二)對話機制的建立——跨文化認同的動機和心態(tài)
(三)話語/權力的制衡與控制
第六章 中國形象影像記錄的文化策略
一、平和的敘事策略
二、和諧包容的價值認同
三、文化外交為主的傳播策略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后記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英國脫歐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 馮仲平.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16(07)
[2]抽絲剝繭:英國脫歐的后果及影響[J]. 趙俊杰. 世界知識. 2016(14)
[3]英國脫歐:原因、影響及走向[J]. 金玲. 國際問題研究. 2016(04)
[4]英國脫歐對英國及歐洲金融市場影響[J]. 高波. 中國銀行業(yè). 2016(05)
[5]東方“他者”的中國形象——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的形象建構與跨文化傳播[J]. 陳薇. 中國電視. 2016(05)
[6]從心理學角度談英國脫歐中的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J]. 趙英鵬. 科技經(jīng)濟導刊. 2016(13)
[7]圖像時代背景下外媒對中國形象的塑造——以KBS紀錄片《超級中國》為例[J]. 卜潤慧. 西部學刊(新聞與傳播). 2016(03)
[8]跨文化傳播語境下敦煌題材紀錄片的文化認同[J]. 張茜. 中國報業(yè). 2016(06)
[9]觀照中國的新視角——《超級中國》與《運行中國》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J]. 楊致遠.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6(03)
[10]國家形象敘事的“他者”視域:從《超級中國》說起[J]. 侯洪,董彥君. 新聞界. 2016(01)
博士論文
[1]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中國形象生成和建構—批判性對話視野下的研究[D]. 劉一川.復旦大學 2014
[2]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運用與傳播[D]. 蒙象飛.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4
[3]影像呈現(xiàn)與重構:新中國紀實影片研究(1949-1976)[D]. 馬修倫.上海大學 2013
[4]中美對日作戰(zhàn)戰(zhàn)爭電影比較研究[D]. 宮曉鵬.山東師范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BBC野生動物題材紀錄片影像敘事探析[D]. 何子嬋.西北大學 2015
[2]他者之眼:NHK紀錄片中國鏡像呈現(xiàn)與思考[D]. 王琇婷.安徽大學 2015
[3]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Ⅰ》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審美特征研究[D]. 張懷兵.山東師范大學 2015
[4]他者眼光與影像中國—安東尼奧尼紀錄片《中國》研究[D]. 韓佳.湘潭大學 2013
[5]電視紀錄片《電影傳奇》的敘事研究[D]. 樊斯文.江西財經(jīng)大學 2013
[6]紀錄片構建文化中國形象的啟示[D]. 熊力穎.暨南大學 2013
[7]央視《看見》欄目的敘事藝術研究[D]. 黃璐.湖南師范大學 2013
[8]偏見與雙重偏見[D]. 江哲.華中師范大學 2013
[9]NHK《新絲綢之路》的敘事研究[D]. 陳桃.蘭州大學 2013
[10]電視紀錄片敘事藝術研究[D]. 宋曉雪.西北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28961
【文章頁數(shù)】:10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綜述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研究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 現(xiàn)實意義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The Story of China的中國敘事
一、The Story of China的文本典型性
二、The Story of China的影像敘事分析
(一)聲音與畫面的雙線敘事
(二)視點交錯的雙重透視
(三)非線性的敘事時間
(四)多層次的敘事空間
(五)博學的敘述者
三、故事化的敘事策略
(一)設置懸念
(二)選擇沖突
(三)刻畫細節(jié)
四、對仗式的敘事結構
(一)國家敘事vs家族變遷的強勁張力
(二) 集體記憶vs精神追求的明暗交織
(三) 史實回顧vs人文呈現(xiàn)的套層疊化
第二章 The Story of China中符號化呈現(xiàn)
一、中國的象征與代表——龍
二、時代特色的書簽——建筑
三、中國風俗文化的濃縮——儀式
四、影片中其他的中國符號
第三章 The Story of China中的中國形象
一、歷史悠久、深具民族記憶的東方古國
二、謙和有禮、尊重祖先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
三、和諧包容、追求和平崛起的現(xiàn)代中國
第四章 涉外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對比分析
一、紀錄片介紹
二、對比分析
(一)題材
(二)內(nèi)容
(三)視角
(四)感情色彩
第五章 影像中國記錄的敘事邏輯:他者想象和文化認同
一、紀錄片生產(chǎn)者的主體身份、權力以及社會關系
(一)BBC的公共廣播電視模式
(二)媒體權力
(三)紀錄片創(chuàng)作理念
二、紀錄片生產(chǎn)的時代語境——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交關系
(一)政治的影響
(二)經(jīng)濟政策以及商業(yè)化、全球化的影響
(三)外交關系的影響
三、紀錄片生產(chǎn)的深層理想文化結構——西方現(xiàn)代性中的中國形象
(一)觀看者的主體性認同和文化心理
(二)對話機制的建立——跨文化認同的動機和心態(tài)
(三)話語/權力的制衡與控制
第六章 中國形象影像記錄的文化策略
一、平和的敘事策略
二、和諧包容的價值認同
三、文化外交為主的傳播策略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后記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英國脫歐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 馮仲平.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16(07)
[2]抽絲剝繭:英國脫歐的后果及影響[J]. 趙俊杰. 世界知識. 2016(14)
[3]英國脫歐:原因、影響及走向[J]. 金玲. 國際問題研究. 2016(04)
[4]英國脫歐對英國及歐洲金融市場影響[J]. 高波. 中國銀行業(yè). 2016(05)
[5]東方“他者”的中國形象——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的形象建構與跨文化傳播[J]. 陳薇. 中國電視. 2016(05)
[6]從心理學角度談英國脫歐中的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選擇[J]. 趙英鵬. 科技經(jīng)濟導刊. 2016(13)
[7]圖像時代背景下外媒對中國形象的塑造——以KBS紀錄片《超級中國》為例[J]. 卜潤慧. 西部學刊(新聞與傳播). 2016(03)
[8]跨文化傳播語境下敦煌題材紀錄片的文化認同[J]. 張茜. 中國報業(yè). 2016(06)
[9]觀照中國的新視角——《超級中國》與《運行中國》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J]. 楊致遠.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6(03)
[10]國家形象敘事的“他者”視域:從《超級中國》說起[J]. 侯洪,董彥君. 新聞界. 2016(01)
博士論文
[1]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中國形象生成和建構—批判性對話視野下的研究[D]. 劉一川.復旦大學 2014
[2]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文化符號的運用與傳播[D]. 蒙象飛.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4
[3]影像呈現(xiàn)與重構:新中國紀實影片研究(1949-1976)[D]. 馬修倫.上海大學 2013
[4]中美對日作戰(zhàn)戰(zhàn)爭電影比較研究[D]. 宮曉鵬.山東師范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BBC野生動物題材紀錄片影像敘事探析[D]. 何子嬋.西北大學 2015
[2]他者之眼:NHK紀錄片中國鏡像呈現(xiàn)與思考[D]. 王琇婷.安徽大學 2015
[3]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Ⅰ》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審美特征研究[D]. 張懷兵.山東師范大學 2015
[4]他者眼光與影像中國—安東尼奧尼紀錄片《中國》研究[D]. 韓佳.湘潭大學 2013
[5]電視紀錄片《電影傳奇》的敘事研究[D]. 樊斯文.江西財經(jīng)大學 2013
[6]紀錄片構建文化中國形象的啟示[D]. 熊力穎.暨南大學 2013
[7]央視《看見》欄目的敘事藝術研究[D]. 黃璐.湖南師范大學 2013
[8]偏見與雙重偏見[D]. 江哲.華中師范大學 2013
[9]NHK《新絲綢之路》的敘事研究[D]. 陳桃.蘭州大學 2013
[10]電視紀錄片敘事藝術研究[D]. 宋曉雪.西北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289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72896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