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生成與轉化
發(fā)布時間:2022-12-09 21:42
法國哲學家米歇爾·?拢∕ichel Foucault)曾告誡我們,“寫—部話語對象的歷史,不是把這些話語的對象深深地插入到它們共同的來源地,而是要展示支配著它們分散規(guī)律性的連接!币虼苏f,高考作文的價值并非在于設身處地地提醒考生如何作好文章,而是在于揭示其字里行間所嵌套的主觀意識、政治理念和社會文化;同時,話語的權力性驅動了高考作文的歷史性被政治化和符號化;诖,本文認為高考作文是透視中國政治發(fā)展的絕佳“鏡面”。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生成與轉化分析是一項綜合運用政治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學科知識和研究方法的跨學科研究。在規(guī)范性分析維度,本文立足語言哲學和政治傳播學等對“話語”的分析重新厘定和構造了政治話語的基礎概念和理論體系,從而為“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相關研究提供整體性的分析框架;在經驗性分析維度,在高考作文語境中政治話語的具體內涵、基本類型及其生成與轉化的基本理論之上,本文對1951-2017年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演變和特質盡心梳理。依此基礎,本文認為在生成路徑上,高考作文的政治話語具體有自上而下的內生式、社會底層建構的外生式和敘事規(guī)則的衍生式三種類型的敘事邏輯,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
【文章頁數】: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文的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一) 論文的選題緣由
(二) 論文的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回顧
(一) 對高考及高考作文的研究回顧
(二) 對政治話語的研究回顧
三、論文研究的方法與技術
四、論文研究的邏輯思路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一) 論文研究的邏輯思路:
(二) 論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政治話語的闡釋
第一節(jié) 政治話語的概念
一、語言學語境;政治話語的起源
二、傳播學語境:政治話語的發(fā)展
三、類型學語境:政治話語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政治話語的功能
一、政治話語的政治本位功能
二、政治話語的社會本位功能
三、政治話語的人本主義功能
第三節(jié) 政治話語的生成
一、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認知性成分
二、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情感性成分
三、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評價性成分
第四節(jié) 政治話語的轉化
一、政治話語轉化的根本驅動:權力整合
二、政治話語轉化的直接驅動:困境消弭
三、政治話語轉化的根本指向:政治當代化的現實
第二章 高考作文:一部鮮活的“政治話語史”
第一節(jié) 左傾時代:高考作文話語政治本位的描述期(1951-1978)
一、作文命題角色預設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
二、對科考策試關注時勢的現實話語的繼承
三、對解放區(qū)思想改造傳統的繼承
第二節(jié) 過渡時代:高考作文話語社會本位的轉型期(1979-1989)
一、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的話語主題
二、作文命題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的主旋律
三、精神文明建設與哲學思辨色彩的充分流露
第三節(jié) 多元時代:高考作文話語人本主義的發(fā)展期(1990以降)
一、人道德世界的理性追問與思考
二、高考作文對考生主體與自我價值的彰顯
三、高考作文對個體情感與主觀認知的測量
第三章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生成策略
第一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動態(tài)運行邏輯
一、動態(tài)運行的基礎: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政治文化基礎
二、動態(tài)運行的通道:高考作文——官方媒介與大眾媒介
當代性轉化"> 三、動態(tài)運行的框架:文化+媒介—>當代性轉化
第二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敘事策略
一、政治話語自上而下的直接文本投射
二、大眾話語的底層建構與政治化
三、文本話語敘事規(guī)則的間接烘托
第四章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發(fā)展困境
第一節(jié) 高考作文命題者話語構建的轉型困境
一、政治話語灌輸的效用弱化
二、作文命題知識本位的個性壓抑
第二節(jié) 考生與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互動難題
一、作文話語表達受到文體規(guī)范的隱性約束
二、大眾對話語旨趣的服從慣性
第三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敘述困境
一、高考作文命題價值陷入“甄選”陷阱
二、作文評判中的滿分“套路”與“失語”
三、命題取向中農村話語的邊緣化
第五章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當代性轉化
第一節(jié) 當代性:中國政治話語的現實依歸
一、政治話語生成的當代性目標
二、當代化過程中的當代性價值模式
第二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現代性增勢
一、傳統文化話語的繼承與現代創(chuàng)新
二、高考作文中農村話語的“祛魅”
第三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人文性詮釋
一、話語“國家本位”到“個人本位”的轉變
二、開放性作文中自由空間的延展
第四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公共性建構
一、話語組織者的多元社會主體參與
二、政治話語的理性批判與輿論監(jiān)督
結論
附錄: 1951-2017年高考作文題及其規(guī)范
參考文獻
后記
碩士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fā)表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法終結的現代性——關于中國文學的“當代性”的思考[J]. 陳曉明. 學術月刊. 2016(08)
[2]治理語境下我國政治傳播的現代轉型:理念、話語和模式[J]. 鞠麗華. 東岳論叢. 2016(05)
[3]政治傳播內容中政治信息與政治話語的區(qū)分及其意義[J]. 施惠玲,杜欣. 南京社會科學. 2016(03)
[4]階級意識: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精神實質[J]. 張志丹. 社會科學. 2015(11)
[5]政治話語和權力關系:對《蛙》的解讀[J]. 嚴婧琨.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5(03)
[6]馬克思主義灌輸論的理路與踐行——對歷史文本的現實解讀[J]. 舒新. 社會主義研究. 2014(06)
[7]斯圖亞特·霍爾與“文化表征”理論[J]. 鄒威華,伏珊. 當代文壇. 2013(04)
[8]“解放”與“翻身”:政治話語的傳播與觀念的形成[J]. 袁光鋒.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3(05)
[9]話語政治的分析框架及其意義[J]. 唐青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3(03)
[10]原始語言中的意義問題[J]. 布倫尼斯洛·馬林諾夫斯基,趙肖為,黃濤.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碩士論文
[1]高中寫作“失語”現象調查及應對策略[D]. 何蓉蓉.華中師范大學 2016
[2]百年高考作文命題演變研究[D]. 閆雅婷.浙江師范大學 2015
[3]我國高考作文的價值取向研究[D]. 孫歡歡.南京師范大學 2013
[4]新時期以來我國高考作文命題價值取向研究[D]. 黃志軍.華東師范大學 2012
[5]高考作文命題的人文價值研究[D]. 楊興芳.華中師范大學 2008
[6]從國家本位到個人本位[D]. 紀誠.蘇州大學 2003
[7]天津近代服飾初探——1840—1919年[D]. 李彥芳.天津工業(yè)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715426
【文章頁數】: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論文的選題緣由與研究意義
(一) 論文的選題緣由
(二) 論文的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回顧
(一) 對高考及高考作文的研究回顧
(二) 對政治話語的研究回顧
三、論文研究的方法與技術
四、論文研究的邏輯思路與創(chuàng)新之處
(一) 論文研究的邏輯思路:
(二) 論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政治話語的闡釋
第一節(jié) 政治話語的概念
一、語言學語境;政治話語的起源
二、傳播學語境:政治話語的發(fā)展
三、類型學語境:政治話語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政治話語的功能
一、政治話語的政治本位功能
二、政治話語的社會本位功能
三、政治話語的人本主義功能
第三節(jié) 政治話語的生成
一、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認知性成分
二、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情感性成分
三、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評價性成分
第四節(jié) 政治話語的轉化
一、政治話語轉化的根本驅動:權力整合
二、政治話語轉化的直接驅動:困境消弭
三、政治話語轉化的根本指向:政治當代化的現實
第二章 高考作文:一部鮮活的“政治話語史”
第一節(jié) 左傾時代:高考作文話語政治本位的描述期(1951-1978)
一、作文命題角色預設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
二、對科考策試關注時勢的現實話語的繼承
三、對解放區(qū)思想改造傳統的繼承
第二節(jié) 過渡時代:高考作文話語社會本位的轉型期(1979-1989)
一、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的話語主題
二、作文命題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的主旋律
三、精神文明建設與哲學思辨色彩的充分流露
第三節(jié) 多元時代:高考作文話語人本主義的發(fā)展期(1990以降)
一、人道德世界的理性追問與思考
二、高考作文對考生主體與自我價值的彰顯
三、高考作文對個體情感與主觀認知的測量
第三章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生成策略
第一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動態(tài)運行邏輯
一、動態(tài)運行的基礎: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政治文化基礎
二、動態(tài)運行的通道:高考作文——官方媒介與大眾媒介
當代性轉化"> 三、動態(tài)運行的框架:文化+媒介—>當代性轉化
第二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敘事策略
一、政治話語自上而下的直接文本投射
二、大眾話語的底層建構與政治化
三、文本話語敘事規(guī)則的間接烘托
第四章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發(fā)展困境
第一節(jié) 高考作文命題者話語構建的轉型困境
一、政治話語灌輸的效用弱化
二、作文命題知識本位的個性壓抑
第二節(jié) 考生與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互動難題
一、作文話語表達受到文體規(guī)范的隱性約束
二、大眾對話語旨趣的服從慣性
第三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敘述困境
一、高考作文命題價值陷入“甄選”陷阱
二、作文評判中的滿分“套路”與“失語”
三、命題取向中農村話語的邊緣化
第五章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當代性轉化
第一節(jié) 當代性:中國政治話語的現實依歸
一、政治話語生成的當代性目標
二、當代化過程中的當代性價值模式
第二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現代性增勢
一、傳統文化話語的繼承與現代創(chuàng)新
二、高考作文中農村話語的“祛魅”
第三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人文性詮釋
一、話語“國家本位”到“個人本位”的轉變
二、開放性作文中自由空間的延展
第四節(jié) 高考作文政治話語的公共性建構
一、話語組織者的多元社會主體參與
二、政治話語的理性批判與輿論監(jiān)督
結論
附錄: 1951-2017年高考作文題及其規(guī)范
參考文獻
后記
碩士在讀期間相關成果發(fā)表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法終結的現代性——關于中國文學的“當代性”的思考[J]. 陳曉明. 學術月刊. 2016(08)
[2]治理語境下我國政治傳播的現代轉型:理念、話語和模式[J]. 鞠麗華. 東岳論叢. 2016(05)
[3]政治傳播內容中政治信息與政治話語的區(qū)分及其意義[J]. 施惠玲,杜欣. 南京社會科學. 2016(03)
[4]階級意識:馬克思意識形態(tài)概念的精神實質[J]. 張志丹. 社會科學. 2015(11)
[5]政治話語和權力關系:對《蛙》的解讀[J]. 嚴婧琨.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2015(03)
[6]馬克思主義灌輸論的理路與踐行——對歷史文本的現實解讀[J]. 舒新. 社會主義研究. 2014(06)
[7]斯圖亞特·霍爾與“文化表征”理論[J]. 鄒威華,伏珊. 當代文壇. 2013(04)
[8]“解放”與“翻身”:政治話語的傳播與觀念的形成[J]. 袁光鋒.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3(05)
[9]話語政治的分析框架及其意義[J]. 唐青葉.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3(03)
[10]原始語言中的意義問題[J]. 布倫尼斯洛·馬林諾夫斯基,趙肖為,黃濤.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碩士論文
[1]高中寫作“失語”現象調查及應對策略[D]. 何蓉蓉.華中師范大學 2016
[2]百年高考作文命題演變研究[D]. 閆雅婷.浙江師范大學 2015
[3]我國高考作文的價值取向研究[D]. 孫歡歡.南京師范大學 2013
[4]新時期以來我國高考作文命題價值取向研究[D]. 黃志軍.華東師范大學 2012
[5]高考作文命題的人文價值研究[D]. 楊興芳.華中師范大學 2008
[6]從國家本位到個人本位[D]. 紀誠.蘇州大學 2003
[7]天津近代服飾初探——1840—1919年[D]. 李彥芳.天津工業(yè)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7154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71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