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形象” ——以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互動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21-07-08 14:12
大眾文化領域的“中美電影影響研究”是近年來學術界探討的熱點。國內(nèi)學者傾向于從西方霸權話語的角度探討好萊塢中國(華人)形象生成與發(fā)展。從全球化的視野出發(fā)探討中美雙方電影領域的互動影響,對于大陸學術界而言,這是一片有待深度開拓的沃野。傳統(tǒng)學術界認為對“中華形象”的言說權掌握在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強勢媒介手中?我們不禁要反思這一結論是否正確?華人電影工作者是否有言說自身的權利?如果有,那么華人影者如何塑造又是向世界傳遞了怎樣的“自塑中華形象”?華人通過影像發(fā)出了自我言說的聲音,這種聲音之于好萊塢是被吸收,還是曲解,或者是遮蔽?這是本文要關注的第二個問題。傳統(tǒng)學術觀點認為好萊塢立足于西方文化對東方的想象與闡釋,通過中華這面鏡子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欲望,卻忽視了被反映者之于形象生成的能動作用。然而通過考察中美電影之間的互動影響可以發(fā)現(xiàn),一旦“自塑中華形象”在國際上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便獲得了在某種程度參與、修整、乃至重塑“好萊塢中華形象”的權力!與西方文化內(nèi)部固有的東方傳統(tǒng)一道成為了好萊塢言說中華的重要資源。本文以歷史的線性發(fā)展為經(jīng),以中美雙方的電影交互影響為緯,經(jīng)緯交錯立體而非片面地勾勒出以電影為載...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30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二節(jié) 研究內(nèi)容、方法及關鍵詞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和創(chuàng)新價值
第一章 單方言說—1896-1973年間的好萊塢"中華形象"
第一節(jié) 不間斷地凝視—好萊塢中國情結(1896-1973)
第二節(jié) 妖魔化的負面敘事
第三節(jié) "禮贊化"的正面肯定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自塑中華形象(1973~1999)(上):"功夫中國"—香港電影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一節(jié) "邵氏"開啟的海外中國功夫熱
第二節(jié) 中華大丈夫—李小龍反"好萊塢華人男子形象"建構
第三節(jié) 全球"小人物"—成龍影片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四節(jié) 黑色江湖的"道義"與"暴力"—香港黑幫片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五節(jié) 古典中國的現(xiàn)代精神—論徐克電影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自塑中華形象(1973-1999)(下):(大陸、臺灣及海外)
第一節(jié) 第五代、第六代大陸電影中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二節(jié) 臺灣新電影中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三節(jié) 好萊塢語境下的華裔自塑中華形象
第四章 好萊塢整編"自塑中華形象"(1973~至今)
第一節(jié) 資源整編
第二節(jié) 整編策略
第五章 全球化語境中的中美電影互動的反思
第一節(jié) 從《落花》到《2012》—變化中的好萊塢中華形象
第二節(jié) 二十一世紀中國式大片的全球戰(zhàn)略
第三節(jié) "差異性"和"普世性"—尋找全球化語境中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基點
第六章 結論
附錄1 電影片名
附錄2 民國七十六年臺灣電影宣言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符號暴力:好萊塢的中國形象流行橋段[J]. 吳衛(wèi)華. 當代文壇. 2010(06)
[2]用電影傳播中國文化的精神——吳宇森導演訪談錄[J]. 吳宇森,賈磊磊,許力勇. 當代電影. 2010(10)
[3]論“暴力美學”的本質(zhì)與美學意味[J]. 張蜀津. 當代電影. 2010(10)
[4]漸行漸變,漸行漸遠——談香港動作片價值理念的演變[J]. 許樂. 電影藝術. 2010(04)
[5]香格里拉:登陸好萊塢的中國神話[J]. 世界知識. 2010(13)
[6]“與狼共舞”:中國式電影“大片”的前世今生——談好萊塢模式的形成及其對中國電影的影響[J]. 曹立行. 電影評介. 2010(10)
[7]《海角七號》:臺灣身份的認同和確認[J]. 郭亮亮,段鳴鳴.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8]追尋東方主義的緣由——由“蝴蝶”想到的[J]. 商宏瑾.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0(04)
[9]中國式大片的傳播與接受[J]. 李亦中.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0(04)
[10]生態(tài)危機:關于中國式商業(yè)大片的美學反思[J]. 孫霄. 湖北社會科學. 2010(02)
博士論文
[1]當今美國電影里的中國資源與中國形象[D]. 周文萍.暨南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在“看”與“被看”之間[D]. 陳蕾.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李小龍電影的美學特色與工業(yè)機制[D]. 類成云.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7
[3]文化與產(chǎn)業(yè):邵氏電影的雙重解讀[D]. 胡春景.山東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71725
【文章來源】: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30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文獻綜述
第二節(jié) 研究內(nèi)容、方法及關鍵詞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和創(chuàng)新價值
第一章 單方言說—1896-1973年間的好萊塢"中華形象"
第一節(jié) 不間斷地凝視—好萊塢中國情結(1896-1973)
第二節(jié) 妖魔化的負面敘事
第三節(jié) "禮贊化"的正面肯定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自塑中華形象(1973~1999)(上):"功夫中國"—香港電影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一節(jié) "邵氏"開啟的海外中國功夫熱
第二節(jié) 中華大丈夫—李小龍反"好萊塢華人男子形象"建構
第三節(jié) 全球"小人物"—成龍影片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四節(jié) 黑色江湖的"道義"與"暴力"—香港黑幫片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五節(jié) 古典中國的現(xiàn)代精神—論徐克電影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自塑中華形象(1973-1999)(下):(大陸、臺灣及海外)
第一節(jié) 第五代、第六代大陸電影中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二節(jié) 臺灣新電影中的自塑中華形象
第三節(jié) 好萊塢語境下的華裔自塑中華形象
第四章 好萊塢整編"自塑中華形象"(1973~至今)
第一節(jié) 資源整編
第二節(jié) 整編策略
第五章 全球化語境中的中美電影互動的反思
第一節(jié) 從《落花》到《2012》—變化中的好萊塢中華形象
第二節(jié) 二十一世紀中國式大片的全球戰(zhàn)略
第三節(jié) "差異性"和"普世性"—尋找全球化語境中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基點
第六章 結論
附錄1 電影片名
附錄2 民國七十六年臺灣電影宣言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符號暴力:好萊塢的中國形象流行橋段[J]. 吳衛(wèi)華. 當代文壇. 2010(06)
[2]用電影傳播中國文化的精神——吳宇森導演訪談錄[J]. 吳宇森,賈磊磊,許力勇. 當代電影. 2010(10)
[3]論“暴力美學”的本質(zhì)與美學意味[J]. 張蜀津. 當代電影. 2010(10)
[4]漸行漸變,漸行漸遠——談香港動作片價值理念的演變[J]. 許樂. 電影藝術. 2010(04)
[5]香格里拉:登陸好萊塢的中國神話[J]. 世界知識. 2010(13)
[6]“與狼共舞”:中國式電影“大片”的前世今生——談好萊塢模式的形成及其對中國電影的影響[J]. 曹立行. 電影評介. 2010(10)
[7]《海角七號》:臺灣身份的認同和確認[J]. 郭亮亮,段鳴鳴.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8]追尋東方主義的緣由——由“蝴蝶”想到的[J]. 商宏瑾.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0(04)
[9]中國式大片的傳播與接受[J]. 李亦中. 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0(04)
[10]生態(tài)危機:關于中國式商業(yè)大片的美學反思[J]. 孫霄. 湖北社會科學. 2010(02)
博士論文
[1]當今美國電影里的中國資源與中國形象[D]. 周文萍.暨南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在“看”與“被看”之間[D]. 陳蕾.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李小龍電影的美學特色與工業(yè)機制[D]. 類成云.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7
[3]文化與產(chǎn)業(yè):邵氏電影的雙重解讀[D]. 胡春景.山東師范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2717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327172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