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中外人文論文 >

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殉道與政治合法性

發(fā)布時間:2017-03-23 05:07

  本文關(guān)鍵詞: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殉道與政治合法性,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以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基督教殉道者形象的角度分析和解讀后來基督教對異教施加的宗教暴力,因此本文的主要觀點是基督教在帝國早期遭受異教皇帝迫害而殉道的經(jīng)歷,,對后來基督教合法后教會對異教施加的宗教暴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以此作為切入點解釋帝國晚期政治上,特別是政教關(guān)系上的重要變化。 首先第一章介紹了暴力的定義、羅馬世界的暴力、宗教與暴力的關(guān)系以及基督教在帝國前期遭受的迫害經(jīng)歷,這在教會史上誕生了第一批殉道者,引起了殉道者崇拜和圣人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基督教關(guān)于殉道和迫害的獨特意識形態(tài)。 第二章是論文的主要部分,隨著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化,基督教的宗教暴力也進而席卷了整個帝國,本章主要以卡里尼庫姆和阿莫尼烏斯等事件作為切入點,探討殉道者形象與宗教暴力的關(guān)系,帝國早期遭受迫害的經(jīng)歷決定了后來基督徒在四五世紀使用暴力的方式,而殉道和迫害的理論也成了基督教對抗政府的有力手段。之后尤利安扶持異教的宗教政策則迫使基督教改變了自己的殉道理論,殉道者標準也發(fā)生了變化,逐漸具有了較強的暴力性質(zhì),教暴力成了一種對抗任何信仰之敵的合理手段,并得到了教會的認可。 第三章以宗教暴力作為切入點分析這個時期帝國內(nèi)的重要變化,論述了帝國政府抑制宗教暴力以此維護法律和秩序的合理手段,但另一方面又因為古代晚期帝國政教關(guān)系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基督教主教們逐漸取得了原先在異教時代身為大祭司的皇帝才擁有的宗教權(quán)力,所以在維護帝國政府的合法性和正統(tǒng)性方面,主教有了重大的影響力,再加上基督教對殉道和迫害的靈活定義,使他們掌握了宗教上的話語權(quán),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時政府也不得不忍受無秩序的宗教暴力,允許基督徒采取暴力手段對抗信仰的敵人。
【關(guān)鍵詞】:古代晚期 宗教暴力 殉道 政治合法性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12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導言9-21
  •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9-10
  • 二、相關(guān)學術(shù)史回顧10-19
  • 三、寫作思路和方法19-21
  • 第一章 羅馬帝國早期的宗教與暴力21-35
  • 第一節(jié) 暴力的定義21-23
  • 第二節(jié) 羅馬世界中的暴力23-26
  • 第三節(jié) 宗教與暴力26-30
  • 第四節(jié) 早期的基督教與暴力30-35
  • 第二章 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與殉道者形象35-53
  • 第一節(jié) 古代晚期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化35-37
  • 第二節(jié) 基督教的“不寬容”與宗教暴力37-40
  • 第三節(jié) 殉道者在宗教暴力中的角色40-46
  • 第四節(jié) 尤利安和殉道者46-50
  • 第五節(jié) 基督教的殉道者標準與宗教暴力50-53
  • 第三章 古代晚期的宗教暴力與政教關(guān)系53-64
  • 第一節(jié) 帝國政府應(yīng)對宗教暴力的合理手段54-56
  • 第二節(jié) 帝國政教關(guān)系的變化56-60
  • 第三節(jié) 宗教暴力與帝國政府的政治合法性60-64
  • 參考文獻64-71
  • 后記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樹森;元代基督教在江蘇的傳播[J];江海學刊;2001年04期

2 邱樹森;元代基督教在蒙古克烈、乃蠻、汪古地區(qū)的傳播[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2年02期

3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對話”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J];開放時代;2002年06期

4 曹增友;基督教傳播與中國科學的關(guān)聯(lián)和影響[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1期

5 陶飛亞;東亞基督教的再詮釋:近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述評[J];歷史研究;2003年01期

6 何虎生;基督教與近代中國——讀《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國史實述評》一書[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7 李向平;“本色化”與社會化——近代上!昂E苫浇獭钡纳鐣瘹v程[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卓新平;復(fù)雜的歷史 當前的警醒——讀《臺灣基督教史》[J];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01期

9 李傳斌;;20世紀基督教在華醫(yī)療事業(yè)研究綜述[J];南都學壇;2006年04期

10 李雙幼;;近代閩南基督教會的發(fā)展特點[J];閩臺文化交流;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飛亞;楊衛(wèi)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研究[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J·謝和耐;陸秉君;;《中國文化與基督教的沖撞》[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3 黃劍波;孫曉舒;;歷史的另一種寫法——從《基督教的興起》看社會學家筆下的早期基督教史[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五輯[C];2007年

4 張鎮(zhèn)環(huán);何錫華;;基督教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傳教動機、傳播情況及影響[A];云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C];2009年

5 陶飛亞;楊衛(wèi)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基督教史研究[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6 鄭爭文;;公民社會的困境和基督教的應(yīng)對[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三輯[C];2006年

7 張鐘鑫;;新加坡華人基督教史初探(1819—1949)[A];中外關(guān)系史論叢第19輯——多元宗教文化視野下的中外關(guān)系史[C];2010年

8 陶飛亞;楊衛(wèi)華;;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范式的新探索:《奮進的歷程——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讀后[A];基督教思想評論第二輯[C];2005年

9 任繼愈;;讀徐懷啟遺著《古代基督教史》[A];時代與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10 耿f;;中外學者對大秦景教碑的研究綜述[A];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國中外關(guān)系史學會第六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延黎;基督教研究的學科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樂峰;改革開放以來的基督教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3 夏洞奇;走出意識形態(tài)的基督教簡史[N];東方早報;2010年

4 陶飛亞 上海大學文學院;西方學者視域中的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范式轉(zhuǎn)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5 徐炳三;華西基督教文獻資料的開拓之作[N];中華讀書報;2014年

6 上海大學歷史系 肖清和;新世紀中國基督教史研究動態(tài)[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7 樸承之(學者);中國人的天,基督教的上帝[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8 張志鵬;兩岸基督教論壇開辟互信互利新渠道[N];中國民族報;2013年

9 陳祖武 鄭振清;致力跨學科研究的新成果[N];福建日報;2005年

10 北京大學哲學系 朱競e

本文編號:26297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jls/26297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47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