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的鄉(xiāng)村人類學研究——以武陵山區(qū)GM小河溝移民點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2-07-08 16:30
易地扶貧搬遷是我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路徑和保障,扶貧搬遷解構了移民原有的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的"老家"存在,同時又在"新家"的建立過程中重塑了新的生活、生計方式和社會關系。武陵山區(qū)GM小河溝移民點的形成更多地展現(xiàn)了移民作為個體的主體能動性和自愿選擇性,移民的社會關系從"熟人社會"轉變到"陌生人社會",再過渡到"半熟人社會",最終又形塑起鄉(xiāng)土中的"熟人社會"。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GM小河溝移民點的形成
三、GM小河溝移民的社會適應現(xiàn)狀
(一)經(jīng)濟生產方式適應
(二)社會生活方式的適應
(三)文化與心理的適應
四、GM小河溝移民社會關系的疏離與重塑
(一)親緣關系
(二)地緣關系
(三)業(yè)緣關系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實踐及其完善[J]. 肖銳,徐潤.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02)
[2]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經(jīng)濟適應的影響因素——基于西南民族地區(qū)的調查[J]. 吳曉萍,劉輝武. 貴州社會科學. 2020(02)
[3]武陵山區(qū)跨縣(區(qū))遠程安置移民的文化適應——貴州銅仁萬山河坪安置點案例[J]. 陳靜梅. 凱里學院學報. 2019(05)
[4]貴州民族地區(qū)扶貧移民中的社會適應研究[J]. 辛麗平. 貴州民族研究. 2019(03)
[5]從布迪厄實踐與資本理論看當代白族的“擬親屬”關系發(fā)展[J]. 馬騰嶽. 思想戰(zhàn)線. 2018(05)
[6]移民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斷裂與重建[J]. 盧義樺,陳紹軍,李曉明. 文化縱橫. 2018(03)
[7]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演進特征——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王宏新,付甜,張文杰.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7(03)
[8]政策實踐與資本重置: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經(jīng)驗表達[J]. 葉青,蘇海.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9]“嵌入”:移民社會系統(tǒng)重建的新視角——以江西省W水利樞紐工程為例[J]. 陳紹軍,田鵬.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10]集中居住區(qū)移民社會網(wǎng)絡的變遷與重構[J]. 葉繼紅. 社會科學. 2012(11)
本文編號:3657363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二、GM小河溝移民點的形成
三、GM小河溝移民的社會適應現(xiàn)狀
(一)經(jīng)濟生產方式適應
(二)社會生活方式的適應
(三)文化與心理的適應
四、GM小河溝移民社會關系的疏離與重塑
(一)親緣關系
(二)地緣關系
(三)業(yè)緣關系
五、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實踐及其完善[J]. 肖銳,徐潤.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02)
[2]易地扶貧搬遷移民經(jīng)濟適應的影響因素——基于西南民族地區(qū)的調查[J]. 吳曉萍,劉輝武. 貴州社會科學. 2020(02)
[3]武陵山區(qū)跨縣(區(qū))遠程安置移民的文化適應——貴州銅仁萬山河坪安置點案例[J]. 陳靜梅. 凱里學院學報. 2019(05)
[4]貴州民族地區(qū)扶貧移民中的社會適應研究[J]. 辛麗平. 貴州民族研究. 2019(03)
[5]從布迪厄實踐與資本理論看當代白族的“擬親屬”關系發(fā)展[J]. 馬騰嶽. 思想戰(zhàn)線. 2018(05)
[6]移民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斷裂與重建[J]. 盧義樺,陳紹軍,李曉明. 文化縱橫. 2018(03)
[7]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演進特征——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 王宏新,付甜,張文杰.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7(03)
[8]政策實踐與資本重置: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經(jīng)驗表達[J]. 葉青,蘇海.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5)
[9]“嵌入”:移民社會系統(tǒng)重建的新視角——以江西省W水利樞紐工程為例[J]. 陳紹軍,田鵬. 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10]集中居住區(qū)移民社會網(wǎng)絡的變遷與重構[J]. 葉繼紅. 社會科學. 2012(11)
本文編號:36573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36573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