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社會哲學的構建條件與研究范式
本文選題:海洋社會 + 社會哲學; 參考:《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02期
【摘要】:海洋社會哲學是從哲學視域揭示和闡發(fā)海洋社會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的理論體系。海洋社會哲學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據(jù):海洋環(huán)境危機和人類視野轉(zhuǎn)向是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動因,海洋社會實踐、海洋社會科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耦合是其誕生的基礎條件,研究范式的明朗化是其產(chǎn)生的基本標志。隨著海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海洋社會更表現(xiàn)為一種顯性的社會哲學形態(tài)。
[Abstract]:The philosophy of marine society is a theoretical system that reveals and elucidates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y of marine society has its rational basis: the crisis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he turn of human vision are the realistic reasons for its emergence. The practice of marine society, the coupling of marine social science and Marxist philosophy ar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its birth. The clarity of research paradigm is the basic sign of its emerg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marine society has become a dominant social philosophy.
【作者單位】: 浙江海洋學院社科部;
【分類號】:C12;P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國楨;論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概念磨合[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總體社會、主體社會和社會建設[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2 曹望華,張治忠;實現(xiàn)社會整合的道德途徑[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薛克鵬;;經(jīng)濟法的實質(zhì)正義觀及其實現(xiàn)[J];北方法學;2008年01期
4 韓華;趙靜;;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三維視野[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5 楊競業(yè);;絕對道德建構的可能范式[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6 張澍軍;略論哲學本體論思維[J];東北師大學報;2004年01期
7 王續(xù)琨;龐玉珍;;海洋科學的學科結構和發(fā)展對策[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吳忠民;關于公正研究的進程[J];東岳論叢;2001年02期
9 李曉方;;以微博為媒介的官民互動特點分析——以新浪政務微博為例[J];電子政務;2011年09期
10 閆臻;;海洋社會如何可能——一種社會學的思考[J];文史博覽;2006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國玲;;和諧海洋社會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2 宋廣智;;海洋社會學:社會學應用研究的新領域[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3 唐國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社會學的視角[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4 崔鳳;;海洋與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研究視角與存在問題[A];山東省社會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李鵬程;;“資本”的文化哲學反思[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永勝;藍色經(jīng)濟區(qū)產(chǎn)業(yè)布局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2 亓光;政治詮釋學視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學;2012年
3 王映松;社會財政理論與我國財政改革[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1年
4 張彤;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可持續(xù)發(fā)展[D];廈門大學;2001年
5 秦元東;論藝術能力及其對兒童藝術教育的啟示[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賈中海;社會價值的分配正義[D];吉林大學;2004年
7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8 錢大軍;法律義務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9 王艷梅;公司社會責任的法理學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高靖生;政治的正義性:奧特弗利德·赫費政治哲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梁超;海洋開發(fā)對沿海地區(qū)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陳慧達;海島發(fā)展變遷的人類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慧翔;論古鐵雷斯的解放神學倫理思想[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楊廬峰;哈耶克的國家觀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5 霍麗欣;當代中美大學生價值觀比較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6 李媛;唯物史觀視野下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趨勢[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大文;就業(yè)機會平等法律制度研究[D];華僑大學;2011年
8 王傳猛;我國行政訴訟情況判決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巧蘭;論社會的歷史性——人、自然、價值視野的統(tǒng)一[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鄧春玲;論人的全面發(fā)展[D];湘潭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國楨;海洋迷失:中國史的一個誤區(qū)[J];東南學術;1999年04期
2 丁希凌;海洋文化學芻議[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3 楊國楨;關于中國海洋社會經(jīng)濟史的思考[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龐玉珍;;海洋發(fā)展與社會變遷研究導論[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蔣國先;;強化海洋綜合管理 推進海洋事業(yè)發(fā)展[J];海洋信息;1995年01期
3 欒維新 ,劉容子 ,王茂軍;海洋功能區(qū)劃與海洋發(fā)展規(guī)劃關系的研究[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2001年02期
4 楊國楨;;論海洋人文社會科學的興起與學科建設[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7年03期
5 張國玲;;和諧海洋社會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09年10期
6 周靜;;“2009海洋社會變遷與海洋社會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J];廣東海洋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7 王強;;中國:走向深藍色的海洋[J];商務周刊;2010年21期
8 國俊明;張開城;;我國現(xiàn)時期海洋社會問題與對策研究[J];濟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中國海洋論壇發(fā)起倡儀書[J];太平洋學報;2005年10期
10 ;中國海洋學會30年開拓創(chuàng)新 推進海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J];科技傳播;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曙光;;加強海洋發(fā)展研究,促進海洋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代序)[A];2008中國海洋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楊國楨;;海洋的概念與中國海洋發(fā)展[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方書甲;;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是海洋發(fā)展和維權的支撐[A];2011船舶電氣及通訊導航技術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孟妍;;弘揚先進海洋文化,促進海洋旅游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A];中國海洋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寧吉U,
本文編號:17952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795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