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福利國家養(yǎng)老服務體系發(fā)展歷程對比及啟示
本文選題:典型福利國家 切入點:養(yǎng)老服務體系 出處:《經(jīng)濟體制改革》2017年03期
【摘要】:養(yǎng)老服務體系受到福利類型差異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發(fā)展狀態(tài)。本文根據(jù)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對于福利國家類型的劃分,以瑞典、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為例,對不同福利類型下養(yǎng)老服務體系形成歷史和標志性事件進行系統(tǒng)梳理,將五國養(yǎng)老服務體系的發(fā)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而探索養(yǎng)老服務體系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界定我國養(yǎng)老服務體系的發(fā)展階段,并從明確養(yǎng)老服務體系戰(zhàn)略目標、加速邁進快速發(fā)展中期、平穩(wěn)銜接快速發(fā)展后期和完善過渡期老齡法律法規(guī)體系等方面提出加快我國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
[Abstract]:Pension service system is affected by different welfare types and presents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te.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welfare state by Costa Espin-Anderson, taking Sweden,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France as exampl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historical and iconic events of the formation of pension servic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welfare types.This paper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five countries'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to three stages, and then explores the gener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On this basis, it defines the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nd from defin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accelera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um-term.The measure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ld-age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smooth converg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law and regulations system for the aged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作者單位】: 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大規(guī)模保障性住房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研究”(14AJY013)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江蘇社會組織參與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模式和機制研究”(2014ZDIXM008)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大規(guī)模保障性住房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醫(yī)療保健體系構建”(KYLX15_0095)
【分類號】:C913.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乜琪;;淺議福利國家的產生[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劉麗偉;;論福利國家及其危機的實質[J];學術交流;2010年12期
3 彭宅文;;福利國家研究的指南針與工具箱——評The Oxford Handbook of the Welfare State[J];公共行政評論;2011年04期
4 李雪;;福利國家改革的理念、實踐與評析[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2年02期
5 楊立雄;;理性看待福利國家[J];中國社會保障;2013年06期
6 鄭子彬;福利國家的模式及改革更相似 更趨同[J];中國社會保險;1994年06期
7 楊玲;“第三條道路”與福利國家改革[J];長白學刊;2004年05期
8 朱貴昌;楊麗華;;歐洲福利國家的改革及其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J];科學社會主義;2007年02期
9 喬治·沃布魯伯;;全球化困境中福利國家的非可逆性[J];社會保障研究;2008年02期
10 楊剛;;連帶與承認——不容忽視的福利國家社會學視角[J];國外社會科學;2010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陳曉律 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福利國家的三部著作評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趙力濤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福利制度并非“福利國家危機”根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楊剛 東北財經(jīng)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結構與社會變遷視角下的福利國家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 任遠;北歐福利國家體制的啟示[N];東方早報;2013年
5 宋廣玉;建設一個“低福利模式”的小康型福利國家[N];南京日報;2006年
6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鄭功成;經(jīng)濟落后不應成為制約社會保障的理由[N];中國社會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維佳;瑞典福利國家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子超;社會契約理論視角下的西方福利國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尹玉梅;社會保障市場化改革的國際考察[D];河北大學;2001年
3 蔣子桓;積極老齡化理論及政策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7159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71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