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先生對當代中國社會學所做貢獻的再認識
本文選題:中國社會學 切入點:當代中國社會 出處:《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摘要】:正今年是費孝通先生和林耀華先生誕辰100周年。兩位先輩對中國社會學和中國人類學都做出了各自的巨大貢獻,值得我們回顧和隆重紀念,F(xiàn)在,不少紀念活動,如學術座談會、系列學術講座、有關著作的發(fā)行等已經開始,此后會陸續(xù)達到紀念的高潮。我已經接到好幾
[Abstract]:This year marks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Mr. Fei Xiaotong and Mr. Lin Yaohua.Their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are worth recalling and commemorating.At present, many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such as academic symposia, series of academic lectures, and the publication of related works, have already begun, and the climax of remembrance will be reached one after another.I've received several.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
【分類號】:C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杭生;;對中國社會學的巨大貢獻——紀念費孝通先生從事學術研究70周年[J];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2 曲凱音;禹江寧;;從文化自覺到文化和諧[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鄭杭生;新時期以來中國社會學發(fā)展的回顧與反思[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08期
4 朱曉陽;施惠原則、壘大戶與貓鼠共識[J];開放時代;2004年06期
5 吳增基;理性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及其在當代中國的意義[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符平;微觀社會資本研究的反思[J];南京社會科學;2004年11期
7 柳士彬;對教育學科學性的反思與重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田毅鵬;劉擁華;;社會學的人文屬性與社會學研究 兼論費孝通《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tǒng)界限》一文的理論意涵[J];社會;2006年02期
9 姚儉建;;社會行動、社會事實與社會學的起點——一種方法論的再探討[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10 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論定位與當代意義——兼論馬克思關于生活方式論述的當代價值[J];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肖先治;;社會和諧:現(xiàn)代社會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問題[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黃莉;;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對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的重要意義[A];首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翟巖;制度變遷中的行動模式轉換[D];吉林大學;2006年
2 王露璐;鄉(xiāng)村經濟倫理的蘇南圖像[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丁一平;1953-1966工業(yè)移民與洛陽城市的社會變遷[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莉;中華體育精神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5 黃娟;社區(qū)孝道的再生產:話語與實踐[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6 戴大明;“讀經”與文化自覺[D];西南大學;2008年
7 錢振華;科學:人性、信念與價值[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s,
本文編號:16927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gj/169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