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婚姻暴力受害因素的有效對稱研究
本文關鍵詞:農村婚姻暴力受害因素的有效對稱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立足農村家庭結構與中國特有的新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以湖南某縣級市的實證調查為依據,運用主成分分析、最小二乘回歸分析和bootstrapping法,探究婚姻暴力受害因素對不同性別的解釋力度。結果顯示:農村女性受暴總體高于男性,家庭規(guī)模的擴大與家庭關系滿意度的提升降低男性家暴的受害,社會支持網規(guī)模的擴大增加了兩性遭受家暴的風險,"新農保"與"新農合"制度成為降低女性家暴受害的保護性因素,家庭功能衰弱導致家暴的情況沒有出現(xiàn),農村男性與女性家暴受害因素呈有限對稱。
【作者單位】: 澳門大學社會學系;
【關鍵詞】: 婚姻暴力 家庭結構 社會支持網 農村社會保障 有限對稱
【分類號】:D422.6;D669.1
【正文快照】: 2014年11月25日至12月25日期間我國一項家暴調查顯示,超54%的人經歷過家暴,其中遭遇毆打的人數(shù)超過37%[1],最高人民法院《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審理指南》曾指出:我國家庭暴力發(fā)生率在29.7%到35.7%之間,其中90%以上的受害人是女性[2]。在對美國8 145個家庭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何芳;何慧;李精明;;轉型時期家庭結構變化下的社會保障應對[J];法制與社會;2009年05期
2 李實;;論我國的家庭結構及發(fā)展趨勢[J];法學研究;1983年05期
3 鄭振滿;;清代臺灣家庭結構的若干特點[J];臺灣研究集刊;1989年02期
4 熊小奇;;俄羅斯家庭結構的變化[J];蘇聯(lián)研究;1992年02期
5 單澤潤;;不妨體諒子女的用心[J];老同志之友;2011年07期
6 傅新球;;英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家庭結構[J];英國研究;2011年00期
7 格勒;;變化中的西藏家庭結構[J];西藏民俗;1996年03期
8 王化波,孟秋麗;日本的家庭結構現(xiàn)狀及變化趨勢分析[J];東北亞論壇;2000年01期
9 劉敏;“新新家庭”面面觀[J];檢察風云;2005年19期
10 楊震;;農村家庭結構變化對家庭成員心理的影響及其對策[J];桂海論叢;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潘曉明;卿海波;段曉慧;;漫談21世紀家庭結構及其性行為模式[A];中國性學會成立十周年首屆中國性科學高級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2 任樹芳;朱文源;;市場經濟發(fā)展給老年人家庭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及其應對措施[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韓孟;;高齡社會生態(tài)養(yǎng)老與生存發(fā)展[A];第五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傅典章;;家庭結構變化的宏觀應對策略[A];陜西老年學通訊·2013年第2期(總第94期)[C];2013年
5 王俊業(yè);;漫談家庭結構變化 營造家庭和諧氛圍[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邵德耀;;有關老有所養(yǎng)問題的思考[A];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C];2008年
7 張健;;現(xiàn)代家庭與健康長壽[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靜輝;;家庭結構、代際關系與老年人贍養(yǎng)——以皖北薛村為個案的考察[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9 王俊業(yè);;漫談家庭結構變化 營造家庭和諧氛圍[A];陜西省“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10 劉平;;活要活得健康些[A];充分利用老齡人才資源為科教興國做貢獻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武警總醫(yī)院 許建陽;家庭結構影響健康[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2 記者 曾晨路 通訊員 寧婷;我市家庭結構發(fā)生變化[N];衢州日報;2013年
3 晚秋;自助式家庭:誰解個中味[N];江蘇經濟報;2000年
4 唐燦;我國家庭結構發(fā)生了哪些變化[N];北京日報;2006年
5 魏萍;家庭結構變化挑戰(zhàn)社保體系[N];健康報;2004年
6 民族出版社編輯,博士,,云南大理人 張宏宏;從家庭結構與規(guī)模的變遷透視大理女性的家庭生活[N];大理日報(漢);2010年
7 傅迦天;社會經濟發(fā)展促動家庭結構小型化[N];江蘇科技報;2005年
8 關工;五市建安社區(qū)關工委 關愛青少年活動有聲色[N];黑河日報;2009年
9 社會學所 唐燦;我國城鄉(xiāng)社會家庭結構與功能的變遷[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10 李播 周小月;假期讓孩子單飛[N];黑龍江日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沈奕斐;個體化與家庭結構關系的重構[D];復旦大學;2010年
2 趙芳;結構式家庭治療的理論技術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鄒韶紅;夫妻暴力社會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預防性心理干預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杜娟;疊加的三角家庭結構模型:撫育模式的變遷與策略性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阿米都日拉;內蒙古牧區(qū)家庭結構與功能變遷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年
3 陳W氂
本文編號:4760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47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