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1 20:14
退役軍人是一個特殊群體。如何妥善安置退役軍人,是世界各國極為關注的問題,其事關軍心穩(wěn)定和國防鞏固的大局。在安置工作方面,美國是一個成功的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杜魯門政府面臨的首要難題是1000多萬退役軍人的安置。鑒于戰(zhàn)后的國內(nèi)經(jīng)濟轉型,以及復員引發(fā)的社會問題,杜魯門政府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之,杜魯門執(zhí)政期間正處于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以,在早期社會保障政策的基礎上,杜魯門政府新創(chuàng)了一項兼顧經(jīng)濟補償和社會效益的戰(zhàn)后調適政策,旨在幫助退役軍人成功過渡到平民生活,彌補因服役失去的教育、工作和其他機會。杜魯門政府針對退役軍人制定的保障政策涵蓋教育和培訓、文官錄用優(yōu)待、人壽保險、住房保障、貨幣福利以及其他保障。盡管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存有不足,但它的制定與實施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該保障政策不僅促進了戰(zhàn)后美國經(jīng)濟的膨脹性繁榮,還對戰(zhàn)后美國的教育理念和建筑業(yè)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既維持了社會穩(wěn)定與鞏固國家政權,又解決了戰(zhàn)后的失業(yè)問題?傊,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對世界各國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了范例。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綜述
三、相關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重難點
第一章 杜魯門政府頒布退役軍人保障政策的原因
第一節(jié) 戰(zhàn)后美國面臨的經(jīng)濟轉型問題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引發(fā)的社會問題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組織的政治影響力
第四節(jié) 對《1944年退役軍人權利法案》的繼承與延續(xù)
第二章 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保障政策(一)
第一節(jié) 退役軍人的教育和培訓政策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的就業(yè)保障政策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的人壽保險政策
第三章 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保障政策(二)
第一節(jié) 退役軍人的住房保障政策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的貨幣福利政策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的其他保障政策
第四章 對杜魯門政府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評價
第一節(jié) 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特征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成效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不足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戰(zhàn)后美國退伍軍人安置與房地產(chǎn)發(fā)展[J]. 李浩.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3)
[2]美國傷病殘退伍軍人權利及救濟[J]. 楊永康.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 2013(04)
[3]淺析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殘疾退伍軍人福利政策[J]. 曹景文.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1(04)
[4]美國軍人教育資助體系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趙曉聞,張彥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5]“美國最偉大的一代”與《1944年軍人再調整法》[J]. 李傳利. 歷史教學(下半月刊). 2010(03)
[6]轉型時期美國社會弱勢群體的住房保障政策——以二戰(zhàn)退伍兵為例[J]. 曹景文.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8)
[7]軍人退役安置立法比較研究[J]. 楊臨宏,申勁穎. 學術探索. 2008(02)
[8]美國政府安置退伍士兵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其啟示[J]. 續(xù)潤華,李建強.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2)
[9]論美國二戰(zhàn)退伍兵的就業(yè)政策[J]. 曹景文.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2)
[10]美國文官錄用中退伍軍人優(yōu)待政策的歷史演變[J]. 石慶環(huán). 東北師大學報. 2001(05)
博士論文
[1]美國退伍軍人權利法研究[D]. 宋大振.南京大學 2014
[2]在“公平施政”的旗幟下——杜魯門政府內(nèi)政研究[D]. 陳建平.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美國退役軍人教育幫扶策略的研究與啟示[D]. 張璐.河北師范大學 2019
[2]杜魯門政府時期美國退伍軍人社會保障政策探究[D]. 李靜.華東師范大學 2014
[3]美國退伍軍人就業(yè)支持法律制度研究[D]. 廖雅風.湖南大學 2013
[4]杜魯門時期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就業(yè)政策評析[D]. 鄭紹鵬.魯東大學 2012
[5]美國退伍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 馬金鴿.武漢科技大學 2011
[6]美國退役軍人教育援助研究[D]. 張雅瓊.河南大學 2011
[7]退役士兵安置制度研究[D]. 王巖.中國政法大學 2011
[8]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退伍軍人保障政策研究[D]. 陳璐.復旦大學 2010
[9]杜魯門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研究(1946-1953)[D]. 瞿茜.華中師范大學 2009
[10]戰(zhàn)后初期美國戰(zhàn)時經(jīng)濟向和平經(jīng)濟的轉變[D]. 楊維.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1170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綜述
三、相關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重難點
第一章 杜魯門政府頒布退役軍人保障政策的原因
第一節(jié) 戰(zhàn)后美國面臨的經(jīng)濟轉型問題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引發(fā)的社會問題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組織的政治影響力
第四節(jié) 對《1944年退役軍人權利法案》的繼承與延續(xù)
第二章 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保障政策(一)
第一節(jié) 退役軍人的教育和培訓政策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的就業(yè)保障政策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的人壽保險政策
第三章 杜魯門政府的退役軍人保障政策(二)
第一節(jié) 退役軍人的住房保障政策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的貨幣福利政策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的其他保障政策
第四章 對杜魯門政府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評價
第一節(jié) 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特征
第二節(jié) 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成效
第三節(jié) 退役軍人社會保障政策的不足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戰(zhàn)后美國退伍軍人安置與房地產(chǎn)發(fā)展[J]. 李浩.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03)
[2]美國傷病殘退伍軍人權利及救濟[J]. 楊永康. 西安政治學院學報. 2013(04)
[3]淺析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殘疾退伍軍人福利政策[J]. 曹景文.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11(04)
[4]美國軍人教育資助體系研究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 趙曉聞,張彥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5]“美國最偉大的一代”與《1944年軍人再調整法》[J]. 李傳利. 歷史教學(下半月刊). 2010(03)
[6]轉型時期美國社會弱勢群體的住房保障政策——以二戰(zhàn)退伍兵為例[J]. 曹景文.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8)
[7]軍人退役安置立法比較研究[J]. 楊臨宏,申勁穎. 學術探索. 2008(02)
[8]美國政府安置退伍士兵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其啟示[J]. 續(xù)潤華,李建強.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2)
[9]論美國二戰(zhàn)退伍兵的就業(yè)政策[J]. 曹景文.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2)
[10]美國文官錄用中退伍軍人優(yōu)待政策的歷史演變[J]. 石慶環(huán). 東北師大學報. 2001(05)
博士論文
[1]美國退伍軍人權利法研究[D]. 宋大振.南京大學 2014
[2]在“公平施政”的旗幟下——杜魯門政府內(nèi)政研究[D]. 陳建平.華東師范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美國退役軍人教育幫扶策略的研究與啟示[D]. 張璐.河北師范大學 2019
[2]杜魯門政府時期美國退伍軍人社會保障政策探究[D]. 李靜.華東師范大學 2014
[3]美國退伍軍人就業(yè)支持法律制度研究[D]. 廖雅風.湖南大學 2013
[4]杜魯門時期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就業(yè)政策評析[D]. 鄭紹鵬.魯東大學 2012
[5]美國退伍軍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D]. 馬金鴿.武漢科技大學 2011
[6]美國退役軍人教育援助研究[D]. 張雅瓊.河南大學 2011
[7]退役士兵安置制度研究[D]. 王巖.中國政法大學 2011
[8]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退伍軍人保障政策研究[D]. 陳璐.復旦大學 2010
[9]杜魯門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研究(1946-1953)[D]. 瞿茜.華中師范大學 2009
[10]戰(zhàn)后初期美國戰(zhàn)時經(jīng)濟向和平經(jīng)濟的轉變[D]. 楊維.湖南師范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4311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hehuibaozhanglunwen/34311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