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農村兒童村莊認同感的項目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24 07:18
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經(jīng)濟利益誘惑不斷加強,多數(shù)人們擠進大城市生活,一些農村正在失去建設力量,面臨著空心化與解體的威脅。農村兒童作為村莊未來建設的主力軍,深受城市化影響,加之兒童自身的認知特點,導致其家鄉(xiāng)認同感普遍呈現(xiàn)較低水平。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優(yōu)秀文化逐漸流失,農村的建設難以延續(xù)。因此,農村兒童的村莊認同感問題應得到充分重視。筆者借專業(yè)實習開展項目服務的契機深入江蘇省蘇州市江灣村,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觀察法收集資料,從村莊生活環(huán)境的滿意度、人際關系、社區(qū)參與、情感依戀、傳承傾向五個維度分析江灣村兒童的家鄉(xiāng)認同感水平狀況。經(jīng)過分析發(fā)現(xiàn)因兒童自身認知判斷能力不夠、家庭和學校功能缺失、農村社區(qū)支持力度弱導致其家鄉(xiāng)認同感水平低下。通過可行性及最優(yōu)性分析,本項目研究將改善兒童自身認知作為提高兒童家鄉(xiāng)認同感的主要方向,運用小組工作方法提升兒童對村莊的認同感。在社會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及村莊資源,進行內容設計,包括認識村莊環(huán)境、結構、文化,改善兒童在村內的人際關系,加強兒童的村莊參與,深化兒童對村莊的情感依戀等四個方面。最后經(jīng)過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表明兒童在村內的人際交往、社區(qū)參與、...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項目背景
一、項目緣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項目基本情況
(三) 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問題
二、相關社會工作實務研究現(xiàn)狀
三、實務價值
第二章 需要評估
一、文獻回顧
(一) 社區(qū)認同的相關概念及測量維度
(二) 關于農村社區(qū)認同研究
(三) 關于農村兒童村莊認同感研究
(四) 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二、研究設計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需求分析
(一) 江灣村兒童村莊認同感的基本情況
(二) 江灣村兒童村莊認同感欠缺的原因分析
(三) 可以改善的方向
第三章 方案目標與實務模式
一、方案目標
(一) 總體目標
(二) 具體目標
二、實務模式
(一) 理論基礎
(二) 實務方法:小組工作
(三) 實務模式:發(fā)展模式
三、活動設計
(一) 設計理念
(二) 設計思路
(三) 小組活動計劃
(四) 項目風險預估及應對策略
第四章 實務內容
一、準備階段
(一) 組員的招募及遴選
(二) 制定計劃
(三) 階段小結
二、開始階段
(一) 組員初相識
(二) 階段小結
三、中期轉折階段
(一) 認識家鄉(xiāng)基礎篇
(二) 家鄉(xiāng)文化學習篇
(三) 家鄉(xiāng)人際提升篇
(四) 階段小結
四、成熟階段
(一) 家鄉(xiāng)保護參與篇
(二) 家鄉(xiāng)情感培養(yǎng)篇
(三) 階段小結
五、結束階段
(一) 離別篇
(二) 階段小結
第五章 項目評估
一、過程評估
(一) 小組組員表現(xiàn)
(二) 社工自評估
(三) 家長與社區(qū)工作者的評價
二、結果評估
(一) 認同感自評量表前后測
(二) 活動意見反饋結果
第六章 總結、反思與建議
一、總結
(一) 項目主要完成工作
(二) 結論
二、反思
(一) 社會工作者介入層面單一
(二) 小組介入深度和廣度不足
(三) 評估缺乏嚴謹性
(四) 社會工作者服務技能不足
三、建議
(一) 多角度提升兒童的家鄉(xiāng)認同感
(二) 完善評估機制
(三) 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實務能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359544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項目背景
一、項目緣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項目基本情況
(三) 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和相關問題
二、相關社會工作實務研究現(xiàn)狀
三、實務價值
第二章 需要評估
一、文獻回顧
(一) 社區(qū)認同的相關概念及測量維度
(二) 關于農村社區(qū)認同研究
(三) 關于農村兒童村莊認同感研究
(四) 當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二、研究設計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需求分析
(一) 江灣村兒童村莊認同感的基本情況
(二) 江灣村兒童村莊認同感欠缺的原因分析
(三) 可以改善的方向
第三章 方案目標與實務模式
一、方案目標
(一) 總體目標
(二) 具體目標
二、實務模式
(一) 理論基礎
(二) 實務方法:小組工作
(三) 實務模式:發(fā)展模式
三、活動設計
(一) 設計理念
(二) 設計思路
(三) 小組活動計劃
(四) 項目風險預估及應對策略
第四章 實務內容
一、準備階段
(一) 組員的招募及遴選
(二) 制定計劃
(三) 階段小結
二、開始階段
(一) 組員初相識
(二) 階段小結
三、中期轉折階段
(一) 認識家鄉(xiāng)基礎篇
(二) 家鄉(xiāng)文化學習篇
(三) 家鄉(xiāng)人際提升篇
(四) 階段小結
四、成熟階段
(一) 家鄉(xiāng)保護參與篇
(二) 家鄉(xiāng)情感培養(yǎng)篇
(三) 階段小結
五、結束階段
(一) 離別篇
(二) 階段小結
第五章 項目評估
一、過程評估
(一) 小組組員表現(xiàn)
(二) 社工自評估
(三) 家長與社區(qū)工作者的評價
二、結果評估
(一) 認同感自評量表前后測
(二) 活動意見反饋結果
第六章 總結、反思與建議
一、總結
(一) 項目主要完成工作
(二) 結論
二、反思
(一) 社會工作者介入層面單一
(二) 小組介入深度和廣度不足
(三) 評估缺乏嚴謹性
(四) 社會工作者服務技能不足
三、建議
(一) 多角度提升兒童的家鄉(xiāng)認同感
(二) 完善評估機制
(三) 加強社會工作者的實務能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35954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sannong/335954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