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報刊編輯家趙樹理
發(fā)布時間:2017-04-11 05:18
本文關鍵詞:通俗報刊編輯家趙樹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趙樹理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報刊編輯家。 趙樹理共編過四報兩刊。分別為《黃河日報》副刊《山地》、《人民報》副刊《大家干》、《抗戰(zhàn)生活》半月刊、《中國人》周刊、《新大眾》和第一份全國性的大眾化文藝刊物《說說唱唱》。這些報刊都以其通俗化、大眾化的風格,受到群眾的喜愛。趙樹理在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介紹抗日根據(jù)地的建設成就,歌頌八路軍和民兵輝煌的戰(zhàn)績,揭露敵人的種種陰謀,激發(fā)敵占區(qū)同胞的抗日斗志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趙樹理的編輯思想大致可以概括為四個主要方面:第一,大力提倡通俗化、大眾化。第二,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政治服務。第三,鼓勵群眾創(chuàng)作,堅持內容至上,沙里淘金的選稿原則,嚴把審稿質量關。第四,發(fā)現(xiàn)并積極扶持文壇新人,給予他們無私地幫助。 趙樹理在提倡文藝作品通俗化、大眾化方面做出了不懈地努力,成績斐然。他認為通俗化應該是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先從群眾已有的基礎出發(fā),使群眾聽得懂,能接受,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并指出了“普及”與“提高”的關系,一方面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提高(普及也包括思想性和藝術性);另一方面是文章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結構、語言要通俗化,能讓廣大讀者接受,達到普及的目的。但通俗化、大眾化并不是要“迎合”一些人的低級趣味,“俗不是大眾化”。 趙樹理的報刊活動和編輯思想啟示我們:要全心全意地為大眾服務,心里要時刻想到讀者。辦刊要通俗化,要讓大眾能看得懂,受到教育。但通俗化絕不是低俗化,不能片面地迎合大眾,要堅決抵制低俗化之風。
【關鍵詞】:趙樹理 報刊活動 編輯思想 大眾化 通俗化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K825.6;G239.29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2
- 一、趙樹理生平及其報刊活動概述12-29
- (一) 編輯《黃河日報》和《人民報》副刊13-14
- (二) 參與編輯《抗戰(zhàn)生活》14-17
- 1. 配合斗爭,,解決實際問題15-17
- 2. 倡導大眾化、通俗化17
- (三) 主編《中國人》周刊17-26
- 1. 欄目各具特色19-22
- 2. 標題形式多樣22-24
- 3. 文體異彩紛呈24
- 4. 選稿緊扣時政24-26
- (四) 編輯《新大眾》26-28
- (五) 創(chuàng)辦《說說唱唱》28-29
- 二、趙樹理編輯思想研究29-41
- (一) 大力提倡通俗化、大眾化29-33
- (二) 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為政治服務33-36
- (三) 鼓勵群眾創(chuàng)作,堅持內容至上36-38
- (四) 發(fā)現(xiàn)和扶持文壇新人38-41
- 三、趙樹理編輯思想對當今的啟示41-46
- (一) 通俗而不媚俗41-43
- (二) 服務讀者43-45
- (三) 扶持新人45-46
- 結語46-48
- 注釋48-51
- 參考文獻51-55
- 致謝55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小英;祝東;;論趙樹理的編輯實踐與角色意識及其對文學的影響[J];唐山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趙婷;抗戰(zhàn)時期陪都重慶的媒介生態(tài)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本文關鍵詞:通俗報刊編輯家趙樹理,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840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29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