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閣遺珍:顧洛阜及其中國書畫鑒藏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894;K825.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羊草;;論中國山水畫的“虛靜”說——道家“虛靜”理論在中國山水畫中的滲透[J];書畫世界;2009年05期
2 蘇梅;趙本均;;尷尬中求發(fā)展——論當代工筆畫的形式語言[J];書畫世界;2012年01期
3 韓貽杰;楊藝;;彰顯心靈的形式——兩宋畫院花鳥畫的形式美[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0期
4 孫軍;邵航;;淺談魏晉時期玄學與繪畫的關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李yN;;河洛漢畫像磚內容探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6 鄒暢;楊帆;;淺析“皇帝藝術家”趙佶的藝術人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7期
7 廉寶蕊;淺談靜物油畫的人文色彩[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2期
8 廉寶蕊;;談風景油畫教學中的色彩訓練方法[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2期
9 馬紫薇;曾素梅;陳保軍;;《御題棉花圖》的繪畫藝術價值[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白巍;;從西方幾種藝術史研究方法看中國繪畫史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楊修紅;史勝翠;;漢代民間藝術贊助問題思考——以魯西南漢畫藝術為例[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魯明軍;;知識共同體:當代藝術學譜系的取向[A];2005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包茜;;無形的和聲——談當代藝術理解與闡釋中歷史意識的現(xiàn)時性[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4 趙炎;;解構的“新歷史主義”繪畫——對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象及批評歷史意識的一種反思[A];2010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0年
5 劉廣綿;李暢;;和諧文雅的藝術境界——談中國畫詩書畫創(chuàng)作形式的源流[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赫赫;中國古代人物畫“十八描”概念的歷史演進與畫史意義[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2 徐進波;中國山水畫裝飾性探微[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3 尹霄;喬治·魯奧的敘事藝術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4 李杰榮;元四家詩畫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邵金峰;中國畫論中的生態(tài)審美智慧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楊祥民;扇子的故事:傳統(tǒng)造物的禮儀性與審美性蠡測[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葉康寧;競尚清雅:明代嘉萬時期的書畫消費[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呂作用;傅雷與視覺藝術[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9 周飛強;博物館的悖論[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10 徐麗娜;米切爾的形象理論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天翔;費爾南多·波特羅藝術述評[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迪;制衡與錯位[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朱卉;彰顯漆藝的肌理美[D];蘇州大學;2010年
5 韓盛華;建筑美術課程體系理論教學研究與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肖業(yè)偉;清代官修書畫典籍的文獻學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廉婕;明式家具與洛可可式家具藝術風格的比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曹娉懿;壺型設計創(chuàng)新的市場化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9 林娜;陳子奮藝術道路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楊燁琳;元代米家山水繪畫的傳承與流變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7502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275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