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的老師_俞樾戲曲的分析.pdf
本文關鍵詞:俞樾戲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論文題目: 俞樾戲曲研究
專 業(yè): 戲劇戲曲學
碩士生: 李凌雪 簽名:
指導教y¨幣l:丁日寸孑X IJ: 楊飛 簽名: 手葡 斐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學術巨儒。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
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主要著述均收錄在近500卷的《春在堂全書》
里。俞樾少年時便聰慧好學,通過科舉入仕,可惜后來遭到罷免。俞樾歸鄉(xiāng)后便
開始著書講學,此間,他結識了大批朝廷官員、文人墨客、海外學者,所教學生
也數(shù)以千計,并不斷地進行學術與文藝交流。 成長在杭嘉湖畔的俞樾,自小就對戲曲有著特殊的情感,晚年的俞樾更是喜
愛俗文學,尤其是戲曲,與戲曲家劉清韻、陳娘等人的交往,更是讓他產生強烈
的創(chuàng)作欲望。俞樾所作戲曲存世三種,分別為傳奇《驪山傳》、《梓潼傳》和雜劇 《老圓》,傳奇以歷史題材為主,突出表現(xiàn)忠臣的人物形象,其語言通俗自然、
明白曉暢,場面描寫時而宏大、時而細膩。其內容豐富,包括文學、經學、史學、
地理、軍事等,是“以學為戲”的代表作品。兩劇中的主人公“驪山圣母"與“梓
潼文君",在當時民間傳說中充滿傳奇色彩,但卻與人物原型有很大差別,俞樾
更是以考據(jù)學作為創(chuàng)作出發(fā)點,力求給予民眾正確的歷史導向。雜劇創(chuàng)作雖然篇
幅短小,卻將人物的情感表達的淋漓精致,故事雖虛構,卻將自己晚年對命運和
國家興衰的感嘆投注到劇中人物身上,傳遞著激憤的情緒,再通過出家人的點化,
用以勸誡、教化當世處于動蕩不安社會中的百姓。劇中深奧的佛家用語,也彰顯
著俞樾深厚的文化底蘊。 雖然俞樾的戲曲作品名聲不大,在當時的社會上也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但
本文關鍵詞:俞樾戲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09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wzj/17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