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突破”中的孫子
發(fā)布時間:2022-02-26 09:53
在眾多的孫子研究中存在一個不足之處,即未能深入探討挖掘孫子思想的淵源,似乎孫子那些精辟的思想只是出自他個人的靈光乍現(xiàn)。孫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繼承者與發(fā)揚者,研究孫子必須闡明其思想的淵源,只有這樣才能對孫子有深刻的認識,也才能了解孫子為什么對后代有如此重大的影響。本文認為,孫子“必取于人”的人本說,“因敵而制勝"的因變觀,“修道而保法”的德政觀,“唯民是!钡谋C裾摚菍ο惹貢r期“哲學突破”中形成的文化精神——疑天而惟人的人本精神、因革變易的因變精神、德刑相合的和合精神、保民惠民的民本精神——的繼承和發(fā)展。孫子的理論建樹,使得傳統(tǒng)禮樂文化精神有了更為豐富的理論表現(xiàn)形態(tài)和更多的載體,其哲學思想與兵學理論對后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彌補了各家理論上的不足,具有積極的社會效應。因此,孫子在中國“哲學突破”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是中國哲學發(fā)展史中不可或缺和不可逾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論:中國"哲學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一章 孫子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選題意義
第二章 中國先秦時期的"哲學突破"
一、殷周之際的"哲學突破"
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突破"
第三章 中國"哲學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孫子其人其書以及與齊文化的關系
本論:中國"哲學突破"的文化精神在《孫子兵法》中的體現(xiàn)
第一章 取人
一、"天者,陰陽、寒暑、時制"的自然天論
二、"不可取于鬼神"而"必取于人"的人本說
第二章 因變
一、從"以禮為固"到"兵以詐立"
二、"兵無常勢"的變易觀
三、"因敵而制勝"的能動觀
四、"爭于天下"的整體觀
五、《易經》象數變易思維與《孫子兵法》的"廟算"之"數"
第三章 重德
一、"主孰有道"的君德論
二、"智信仁勇嚴"的將德論
三、行"法令"而明"賞罰"的"保法"論
四、孫子之"德"與孔子之"德"之比較
第四章 保民
一、"唯民是保"的保民論
二、"合之以文,齊之以武"的練卒論
三、孫子之"治心""治氣"與克勞塞維茨之"武德"
第五章 全勝
一、全"知"全"謀"而"全勝"
二、"全勝"的實質是軍事功利主義與軍事人道主義
三、從邊沁、密爾功利主義看孫子軍事功利主義之特點
結論:"哲學突破"中的孫子與孫子在"哲學突破"中的貢獻
第一章 "哲學突破"的孫子
第二章 孫子在中國"哲學突破"中的貢獻
附錄 孫子兵法》若干理論問題研究概述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尚書》“德”范疇的形上義蘊——兼論中國哲學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J]. 孫熙國,肖雁. 哲學研究. 2006(12)
[2]孫子兵學與中國智慧[J]. 張全新. 濱州學院學報. 2006(05)
[3]《孫子兵法》的哲學精髓及其現(xiàn)代價值[J]. 黃樸民. 濱州學院學報. 2006(05)
[4]縱論古今——第七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綜述[J]. 鐘少異,王桂芳. 軍事歷史. 2006(08)
[5]先秦兵家人文主義精神特征探析[J]. 李桂生. 中華文化論壇. 2006(03)
[6]《孫子兵法》與老子[J]. 丁原明. 中華文化論壇. 2006(03)
[7]《易經》與《孫子兵法》比較研究[J]. 金玉國. 軍事歷史研究. 2006(02)
[8]《師》卦之兵法及其對《孫子兵法》的影響[J]. 于國慶. 周易研究. 2006(03)
[9]中國“哲學突破”中的問題意識[J]. 楊澤波.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10]春秋時期倫理政治價值觀的轉向[J]. 王杰. 文史哲. 2006(01)
本文編號:3644414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論:中國"哲學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一章 孫子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選題意義
第二章 中國先秦時期的"哲學突破"
一、殷周之際的"哲學突破"
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突破"
第三章 中國"哲學突破"的文化精神
第四章 孫子其人其書以及與齊文化的關系
本論:中國"哲學突破"的文化精神在《孫子兵法》中的體現(xiàn)
第一章 取人
一、"天者,陰陽、寒暑、時制"的自然天論
二、"不可取于鬼神"而"必取于人"的人本說
第二章 因變
一、從"以禮為固"到"兵以詐立"
二、"兵無常勢"的變易觀
三、"因敵而制勝"的能動觀
四、"爭于天下"的整體觀
五、《易經》象數變易思維與《孫子兵法》的"廟算"之"數"
第三章 重德
一、"主孰有道"的君德論
二、"智信仁勇嚴"的將德論
三、行"法令"而明"賞罰"的"保法"論
四、孫子之"德"與孔子之"德"之比較
第四章 保民
一、"唯民是保"的保民論
二、"合之以文,齊之以武"的練卒論
三、孫子之"治心""治氣"與克勞塞維茨之"武德"
第五章 全勝
一、全"知"全"謀"而"全勝"
二、"全勝"的實質是軍事功利主義與軍事人道主義
三、從邊沁、密爾功利主義看孫子軍事功利主義之特點
結論:"哲學突破"中的孫子與孫子在"哲學突破"中的貢獻
第一章 "哲學突破"的孫子
第二章 孫子在中國"哲學突破"中的貢獻
附錄 孫子兵法》若干理論問題研究概述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尚書》“德”范疇的形上義蘊——兼論中國哲學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J]. 孫熙國,肖雁. 哲學研究. 2006(12)
[2]孫子兵學與中國智慧[J]. 張全新. 濱州學院學報. 2006(05)
[3]《孫子兵法》的哲學精髓及其現(xiàn)代價值[J]. 黃樸民. 濱州學院學報. 2006(05)
[4]縱論古今——第七屆孫子兵法國際研討會綜述[J]. 鐘少異,王桂芳. 軍事歷史. 2006(08)
[5]先秦兵家人文主義精神特征探析[J]. 李桂生. 中華文化論壇. 2006(03)
[6]《孫子兵法》與老子[J]. 丁原明. 中華文化論壇. 2006(03)
[7]《易經》與《孫子兵法》比較研究[J]. 金玉國. 軍事歷史研究. 2006(02)
[8]《師》卦之兵法及其對《孫子兵法》的影響[J]. 于國慶. 周易研究. 2006(03)
[9]中國“哲學突破”中的問題意識[J]. 楊澤波.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1)
[10]春秋時期倫理政治價值觀的轉向[J]. 王杰. 文史哲. 2006(01)
本文編號:36444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uzj/364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