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歷史地理與中國社會變遷——2012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Abstract]:It is commissioned by the Special Committee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China Geographic Society, hosted by t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Geographic Society, and th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 of Nankai University.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North China and China" co-sponsored by the School of City and Environment,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單位】: 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928.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威;徐少華;;“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2 陳碧笙;;也談臺灣歷史地理中的幾個問題——與周維衍同志商榷[J];學術月刊;1979年06期
3 一飛;一部實用的工具書——《簡明歷史辭典》[J];史學月刊;1983年04期
4 丹化沙;渤海歷史地理研究情況述略[J];北方文物;1983年01期
5 劉家和;讀《古代荊楚地理新探》[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0年04期
6 民檔;《中國歷史地理簡編》已出版[J];民國檔案;1992年03期
7 卓嚴;古地今注,錯得離譜[J];咬文嚼字;1997年02期
8 華林甫;200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2001年09期
9 葛劍雄,華林甫;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J];歷史研究;2002年03期
10 ;歷史地理[J];中國地理與資源文摘;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怡;;韓國東亞大學召開中國新詩“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2 ;“‘現(xiàn)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征文通知[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3 ;“2004年全國強場激光物理會議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結[A];2004年全國強場激光物理會議論文集(二)[C];2004年
4 蘇雪冰;余辭新;;關于第三屆漢語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5 王希杰;;第三屆漢語修辭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周光召;;在“郭沫若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7 段懷清;;“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十七年文學歷史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霍彥儒;;“炎帝與漢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研討會資料專輯[C];2003年
9 錢谷融;;一點啟示[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10 何元文;;豎沙煮鹽歷史地理考[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宏;推動20世紀初中國歷史轉變時期的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田垣;繼承優(yōu)秀節(jié)日傳統(tǒng) 營造和諧文化空間[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記者 林艷;深化學術思想研究 弘揚民主科學精神[N];福建日報;2006年
4 陳喬見 程潔;走進“釋古”時代[N];社會科學報;2006年
5 郭強;傅山中醫(y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并舉行[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6 記者 孫龍;“儒學經(jīng)籍與詮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7 記者王瑋;第十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市召開[N];鄂爾多斯日報;2011年
8 記者 趙洪波;伊春地質古生物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開幕[N];伊春日報;2011年
9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10 記者 杲文川;“東方哲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鐵程;多思麥歷史地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2 李文睿;試論中國古代海洋管理[D];廈門大學;2007年
3 高凱;地理環(huán)境與中國古代社會變遷三論[D];復旦大學;2006年
4 倪文君;西方人“塑造”的廣州景觀(1517-1840)[D];復旦大學;2007年
5 李文濤;氣候視野下的北朝農業(yè)經(jīng)濟與社會[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胡素萍;李佳白與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D];中山大學;2006年
7 宋卿;唐代營州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陳劍;先秦時期縣制的起源與轉變[D];吉林大學;2009年
9 張金蓮;發(fā)展與變遷[D];暨南大學;2006年
10 程弘毅;河西地區(qū)歷史時期沙漠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喜樂;許昌歷史地理三論[D];鄭州大學;2010年
2 孔艷;明清時期湘江長沙段歷史地理問題探討[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史紅帥;明清時期西安城市歷史地理若干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方旭峰;明清之際浙江禪宗寺院地理分布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5 高一萍;秦漢馬邑歷史地理若干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6 安娜;漢賦與漢代地理[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姍;貴州地捫侗寨的歷史地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姚瑤;小區(qū)域研究視野下的遼代S坪恿饔騕D];北方民族大學;2009年
9 肖愛玲;徐州城市歷史地理淺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駱一峰;古史山東郡縣命名規(guī)律探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4528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245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