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人文地理學》新教材評析與教學方法改革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textbooks of Human Geography (2000 Edition and 2006 Ed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Human Geography" by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The four major differences of the old version and the four features of the new edition of Human Geograph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uman geograph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人文地理研究所;
【分類號】:K90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胡文海;新形勢下高師人文地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池州師專學報;2002年03期
2 張海鷹;;高師人文地理野外實踐教學的必要性探究[J];理論觀察;2008年05期
3 陸林,凌善金王莉;試論高校地理專業(yè)人文地理學的教學改革[J];人文地理;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英,張家紅;物理模型在地理學中的應用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2 吳立;劉紅葉;;黃山市區(qū)域旅游系統(tǒng)空間結構模式與優(yōu)化[J];安徽農學通報;2008年01期
3 郭凱峰;陳琳;;宿遷市經濟與環(huán)境互動發(fā)展機制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1期
4 夏玢;黃成林;;黃梅戲文化區(qū)的演變[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齊莉莉;張啟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調查與分析——以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盧松,陸林,徐茗;高等學校地理專業(yè)人文地理學野外實習課程建設研究——兼論蕪湖市實習基地的建立[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7 張理華;;安徽建省初期的人口規(guī)模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張理華;周葆華;;人文地理學實踐課程教學改革初論——兼談黃梅戲形式文化區(qū)實踐教學設計[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焦士興;王安周;;河南省2003年生態(tài)足跡的計算與分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10 郭影影;李永文;;區(qū)域旅游系統(tǒng)空間結構模式與優(yōu)化——以中原城市群為例[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董曉莉;楊英;;南京夫子廟游憩者地方依戀研究[A];江蘇省旅游發(fā)展30年學術論壇暨江蘇省旅游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尹占娥;王建梅;;基于GIS的上海銀行網(wǎng)點及區(qū)位研究[A];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專輯[C];2005年
3 余國揚;;人文地理學視角下的專業(yè)鎮(zhèn)研究[A];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暨“全球化與中國區(qū)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廖繼武;;地理邊緣與聚落過程的耦合及其機制[A];2009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會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丹;旅游規(guī)劃案例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張楠;作為社會結構表征的中國傳統(tǒng)聚落形態(tài)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肖亮;城市休閑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4 彭澤潤;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陳隆文;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金屬鑄幣的空間特征與地理基礎[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婁曉黎;產業(yè)轉移與欠發(fā)達區(qū)域經濟現(xiàn)代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曹傳新;大都市區(qū)形成演化機理與調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丁萬鈞;大都市區(qū)土地利用空間演化機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田國行;城市綠地景觀規(guī)劃的理論與方法[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5年
10 張林;學習型區(qū)域發(fā)展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結構效率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紀召雷;我國土地儲備法律制度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冷顯鵬;基于空間視角的哈爾濱冰雪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樹欣;長三角船舶工業(yè)布局特征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呂瓊藝;漳州鄉(xiāng)村民俗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0年
6 丁德光;旅游在陽朔反貧困中的角色與功能[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景妍;新疆貧困地區(qū)縣域經濟發(fā)展影響因素綜合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8 蕭翠齡;影響秦皇島戶外徒步運動的因素分析及基本線路設計[D];沈陽體育學院;2010年
9 方遠平;多元文化空間沖突與融合的理論分析與區(qū)域實證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劉文秀;長春市城市景觀地域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陳慧琳;南方巖溶區(qū)人地系統(tǒng)的基本地域分異探討[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2 呂宜平;代合治;;地理野外實習的教學模式與評價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2期
3 吳傳鈞;論地理學的研究核心——人地關系地域系統(tǒng)[J];經濟地理;1991年03期
4 李同升,趙榮;國內外人文地理學教材的特點分析——兼論我國人文地理學教材改革問題[J];人文地理;2000年04期
5 鄭耀星;人文地理學課程建設與高?缡兰o教學改革[J];人文地理;2000年05期
6 王民;我國新頒初中、高中地理教學大綱內容的結構分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向紅;;論英語翻譯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06年36期
2 張黎;;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教學方法探索[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肖忠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大學英語分課型教學改革可行性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年29期
4 周德軍;謝仁海;朱小龍;;創(chuàng)新與探索:專業(yè)型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的思考——以公共選修課《知識產權法》課程教學改革為視角[J];滄桑;2010年10期
5 蔡荷芳;;應用型本科院!堆葜v與口才》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池州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6 王必惠;;淺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S1期
7 于立梅;馮衛(wèi)華;;基于應用型人才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英語教學改革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年10期
8 王小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有關分層教學的反思[J];考試周刊;2011年70期
9 韓秋鳳,曹琳,王承詩;工廠參觀記要[J];物理;1959年05期
10 徐維耀;在哲學課教學改革的道路上[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8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學峰;;談以就業(yè)能力為導向的商品學教學改革與實踐[A];商品學發(fā)展與教育高級論壇暨中國商品學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羅軍;劉飛;;軍!稊(shù)字信號處理》實驗教學改革探討[A];2009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高紅亮;劉金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研究[A];第6屆全國高等學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4 溫海燕;;試論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應遵循的幾點原則[A];中國會計學會第四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5 郝育聞;林秋華;商云晶;巢明;;對模擬電子線路教學中若干“矛盾”的探討[A];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9年
6 楊頻;;動靜相宜,教學相長——情景教學在《中醫(yī)護理》教學中的應用[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7 葛劍虹;;強化實踐教育——“光電子學”課程教改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09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彭芳;李輝;杜一民;張華明;楊再康;方春生;賴泳;劉曉波;;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A];第五屆全國藥理學教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9 時銀英;白玉昊;;中醫(yī)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討[A];首屆中國中醫(yī)藥實驗動物科技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2年
10 狄紅衛(wèi);張永林;;光電信息類人才培養(yǎng)的教改與實踐[A];大珩先生九十華誕文集暨中國光學學會2004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通訊員 江教處;江蘇理工大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化[N];光明日報;2000年
2 鐵寶;“2+1”的育人模式[N];中國建設報;2005年
3 張婷;大觀區(qū):堅持以校為本 全面推進教學改革[N];安慶日報;2006年
4 潘光;教學改革已成職校發(fā)展內在需求[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李 磊 宋丹寧;院長謀劃中藥教學改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6 焦世東;教學改革,瞄準信息化[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7 特約記者 張躍林;鄭州指揮學院教學改革緊盯部隊練兵需要[N];人民武警;2007年
8 魏雷增 李羨海 李衛(wèi)平;在探索中前進[N];人民武警;2004年
9 侯尚琴;堅持“以人為本”推動教學改革[N];貴州政協(xié)報;2004年
10 ;教學改革促質量提高[N];科技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全禮;我國大學本科教育理念與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肖正德;農村中小學教學改革中的文化沖突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徐建星;GX實驗教學原則的形成與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張利榮;大學研究性學習理念及其實現(xiàn)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王玲;美國知識觀轉型與大學本科教學模式變革之關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夏敏;我國大學知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評價與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吉標;規(guī)范與自由[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曹樹真;“引導”中“生成”[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家政;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10 谷志忠;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鈺;創(chuàng)新學習及其在中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莊妍;基于大學生信息素質培養(yǎng)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逯維;社會建構理論與任務型語言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杜祥培;女子大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6年
5 肖起清;試論素質教育大趨勢下中小學的教學改革[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6 蔣欣;開展STS教育實現(xiàn)高中物理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吳蘊珊;閩臺鞋業(yè)教育比較研究及發(fā)展趨勢[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薛濤;我國部分高校體育俱樂部現(xiàn)狀與發(fā)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曹國軍;師,F(xiàn)代漢語教學的困境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黃玉;《標準》引導下的高師教育技術公共課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379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243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