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激情燃燒的紅土地
本文選題:紅土 + 天人合一; 參考:《綠色中國》2006年21期
【摘要】:紅土地極為奇特,連綿起伏、大小不一的山地溝壑縱橫,層層疊疊的耕地形成了既有變化又統(tǒng)一的田園風光,展示出一種天人合一的壯美景觀,豐富的色彩、優(yōu)美的線條在陽光的照耀下,如火如荼的鮮艷的色彩在強烈的反差中產生出無窮的魅力,充滿了活力和張力。
[Abstract]:The red earth is very strange, undulating, mountainous gulli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the layers of cultivated land form both changing and unified pastoral scenery, showing a magnificent landscape and rich colors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Beautiful lines in the sun, bright colors in full swing in the strong contrast produced infinite charm, full of vitality and tension.
【分類號】:K928.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小平;;追尋激情燃燒的紅土地[J];綠色中國;2006年21期
2 胡小平;;彩云之南——激情燃燒的紅土地[J];絲綢之路;2008年08期
3 胡小平;;激情四射的東川紅土地[J];中國西部;2006年08期
4 李瑛;;紅土地之戀(組詩)[J];詩刊;1992年04期
5 劉智遠;;色彩誘惑[J];摩托車信息;2008年18期
6 曉雪;;東川吟(三首)[J];揚子江詩刊;2007年02期
7 阿拉旦·淖爾;;紅塌洼[J];中華散文;2004年05期
8 洋洋;;紅土天王納達爾[J];初中生學習(English閱讀新概念);2008年07期
9 許勇;;紅土地之西南(外一首)[J];邊疆文學;1994年04期
10 易敏;占寬;;紅土地上寫春秋[J];湖北審計;199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晉豫;楊華舒;陳剛;殷小林;邵洛;;氯離子侵蝕筑壩紅土的試驗研究[A];現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2 龍紹都;;湖南省巖溶地區(qū)紅土的地質災害問題[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選集(一)[C];1992年
3 王清;劉瑩;;結構性土的先期固結壓力力學效應[A];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上冊)[C];2003年
4 吳亞平;;“道法自然”生態(tài)倫理思想初探[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C];2009年
5 鄧姍;曹延慧;;淺析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色[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7卷)[C];2007年
6 彭淑貞;郭正堂;;西峰晚第三紀紅土記錄的亮度學特征[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與災害)[C];2003年
7 李志群;陳耀光;李偉中;;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q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健;張水;孟慶勤;孔升;寇曉明;;消煙除塵車的改造經驗[A];蘇魯皖贛四省金屬學會第十三屆焦化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謝宛珍;;中醫(yī)發(fā)展不離宗[A];全國中醫(yī)藥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討會專輯[C];2005年
10 高影;;中醫(yī)藥的研究思路[A];全國中醫(yī)藥研究生專輯[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孟建柱;抓住機遇 乘勢而上 加快紅土地的崛起[N];中國信息報;2002年
2 新華社記者 焦然 劉菁;紅土地的吶喊[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3 記者 吳鐸思;龍巖工會叫響“紅土”品牌[N];工人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李成生;紅土地孕育的文學新軍[N];云南日報;2000年
5 新華社記者 鄧全施 金敏 柳昌林;紅土地上創(chuàng)奇跡[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6 新華社記者 劉偉 王勉 周華;紅土地上的奇跡[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7 江子華 福建省龍巖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龍巖實施“紅土清風”品牌戰(zhàn)略[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8年
8 李軍;在紅土地上奔馳[N];人民郵電;2002年
9 記者 姚晨奕 通訊員 熊文凱;江西:植根紅土地續(xù)寫新篇章[N];人民法院報;2002年
10 郭姬;紅土場的宿命抗爭[N];深圳商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金鴻;粵西新生代紅土組分特征與定量遙感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2 呂變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3 陳相強;關于中國園林與生態(tài)園林的新思維與實踐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陳勝;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擬多相(反應)流動[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金身佳;敦煌寫本宅經葬書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朱昌吉;車用柴油機電控EGR系統(tǒng)設計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7 陳四光;德性之知[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8 黃超;論托馬斯·阿奎那理性化的激情思想[D];武漢大學;2005年
9 王忠恕;邊界條件對柴油機瞬態(tài)工況下燃燒的影響及數值模擬[D];吉林大學;2006年
10 邱建偉;走向“天人合一”[D];天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洪林;海南某紅土強度變形及結構性研究[D];海南大學;2010年
2 陳剛;紅土大壩病害的氯離子侵蝕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3 王細芳;中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學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4 楊兆華;論古代彝族的人學思想[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珍;中學古詩文教學中“天人合一”傳統(tǒng)自然觀的傳承[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6 呂玉霞;荀子“天人合一”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李明杰;《黃帝內經》的自然哲學——“天人合一”思想[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8 張文英;試論董仲舒的天人觀[D];吉林大學;2005年
9 王巧慧;自然返魅之追思[D];重慶大學;2005年
10 董彩榮;中國傳統(tǒng)“天人合一”自然生態(tài)觀及其現代價值[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5177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wendili/205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