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對儲蓄率的影響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savings rate by using three generations overlapping model.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 on savings rat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pendency ratio of the elderl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avings rate, 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ld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savings rate is no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 and the two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data of different region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increasing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labor productivity will reduce the effec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excessive reduction of the savings rate.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分類號】:F832.22;C924.2;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志剛;章貴軍;;人口結構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基于修正OLG模型的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年04期
2 王諾揚;;勞動要素報酬、人口結構與中國居民儲蓄[J];經濟問題;2011年11期
3 邱曉華;鄭京平;萬東華;馮春平;巴威;嚴于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及前景分析[J];經濟研究;2006年05期
4 ;中國國民儲蓄和居民儲蓄的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1999年05期
5 董麗霞;趙文哲;;人口結構與儲蓄率:基于內生人口結構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6 鄭長德;;中國各地區(qū)人口結構與儲蓄率關系的實證研究[J];人口與經濟;2007年06期
7 王德文,蔡f ,張學輝;人口轉變的儲蓄效應和增長效應——論中國增長可持續(xù)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8 孫琳琳;任若恩;;中國資本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J];世界經濟;2005年12期
9 賀菊煌;個人生命分為三期的世代交疊模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年04期
10 林玲;王虹;;中國居民儲蓄的影響因素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年1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文林;我國居民儲蓄與GDP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安徽機電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2 羅崇華;;世界經濟波動對中國影響的實證研究[J];北方經濟;2008年24期
3 張琳;;我國居民儲蓄問題的實證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5期
4 王建國;;中國居民健康對勞動參與的影響——基于多維健康指標的實證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蔡f ;王美艷;;How will Population Aging Affect Economic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1期
6 王毅;石春華;;A comparison of Chinese,U.S.savings rat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7 藺夢陽;;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分析之投資[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14期
8 顏哲;論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完善[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01期
9 鄭博;;影響我國居民儲蓄的收入與利率實證分析——基于1996~2008年的數據研究[J];財經界;2010年05期
10 裴春霞,孫世重;流動性限制與居民儲蓄行為分析[J];財經科學;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品;林芳;;中國“人口紅利”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基于儲蓄和勞動力供給的實證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從抑制消費到刺激消費——人口轉變與中國消費制度變遷[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楊作毅;;朝陽區(qū)經濟增長潛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統(tǒng)計科學討論會獲獎論文集[C];2009年
4 鄭偉;劉永東;;中國保險業(yè)中長期增長潛力分析——基于世界保險業(yè)增長規(guī)律曲線[A];風險管理與經濟安全:金融保險業(yè)的視角——北大CCISSR論壇文集·2006[C];2006年
5 干春暉;鄭若谷;;改革開放以來產業(yè)結構演進與生產率增長研究——對中國1978~2007年“結構紅利假說”的檢驗[A];上海市經濟學會學術年刊(2009)[C];2009年
6 劉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說的中國儲蓄率研究——中國城鄉(xiāng)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A];2009年全國博士生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單豪杰;沈坤榮;;轉型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一個激勵導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8 張立;;論我國人口結構轉變與城市化第二次轉型[A];城市規(guī)劃和科學發(fā)展——2009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黃永香;;對國外及東亞地區(qū)人口轉變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簡論[A];2007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年會論文集(3)[C];2007年
10 朱承亮;岳宏志;;環(huán)境約束下的中國經濟增長效率研究[A];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與經濟規(guī)律[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玉香;人口老齡化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士杰;人口轉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李成武;中國房地產財富效應的地域性差異及空間特征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姚引妹;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的經濟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張曉寧;產業(yè)集聚的技術溢出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6 馬少康;資產價格對動態(tài)效率的影響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廖立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增長效應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8 謝勇;中國居民儲蓄率的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徐升艷;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0 郭柯;經濟增長中的“比較優(yōu)勢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巨;初次收入分配、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潛力[D];湘潭大學;2010年
2 谷雪;我國養(yǎng)老保險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丁鳴杰;基于企業(yè)高儲蓄的分析談擴大消費問題[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孟望生;基于世代交疊模型的人力資本投資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5 李薇;不安全感、預防性儲蓄與我國居民消費不足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6 陳明鑫;浙江省基礎設施的溢出效應和優(yōu)化[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7 何澤慧;日本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滕菲;中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產業(yè)結構調整[D];吉林大學;2011年
9 任云;中國人口結構轉型與政府教育投入[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章亞男;人口老齡化對我國消費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波;中國居民儲蓄傾向的實證分析[J];商業(yè)研究;2004年13期
2 汪偉;;中國居民儲蓄率的決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際動態(tài)面板數據的分析[J];財經研究;2008年02期
3 李揚;殷劍峰;陳洪波;;中國: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研究[J];財貿經濟;2007年01期
4 唐東波;;人口老齡化與居民高儲蓄——理論及中國的經驗研究[J];金融論壇;2007年09期
5 孟毅;李永曉;;基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居民儲蓄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和產業(yè);2009年03期
6 齊天翔;中國居民儲蓄的倒“U”曲線假說——不確定性與居民儲蓄研究[J];管理現代化;2000年02期
7 蘇基溶;廖進中;;中國城鎮(zhèn)居民儲蓄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三類儲蓄動機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10年01期
8 杜本峰;;人口老齡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2007年06期
9 何楓,陳榮,何林;我國資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關分析[J];經濟學家;2003年05期
10 保羅·舒爾茨;;人口結構和儲蓄:亞洲的經驗證據及其對中國的意義[J];經濟學(季刊);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濤;;從“人口紅利”消逝的預警談我國的人口政策[J];西北人口;2009年03期
2 連明偉;;福建省人口老齡化社會現象分析及對策[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戴廉;;“未富先老”向我們走來[J];中國商界;2004年06期
4 賈素平;;人口老齡化與贍養(yǎng)問題的醫(yī)學社會學分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張翼;;小康社會前20年就業(yè)壓力大后30年養(yǎng)老負擔重[J];福建勞動和社會保障;2003年10期
6 劉維;;居家養(yǎng)老模式的社會學分析[J];前沿;2010年09期
7 周運糧;任德曦;朱常春;胡正東;;老齡化的挑戰(zhàn)與戰(zhàn)略取向研究[J];西北人口;2006年01期
8 蘇躍輝;鄭思海;;“未富先老”與養(yǎng)老儲蓄[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9年01期
9 吳春蓉;聶珊;;人口結構對產業(yè)結構的影響研究綜述[J];知識經濟;2010年06期
10 李鎏勛;潘澤泉;;老齡化社會與醫(yī)療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湘潮(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婉云;彭莉萍;;老年人健康與疾病護理[A];全國第九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李達順;武克璽;;探索新型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模式——大連首創(chuàng)“家庭養(yǎng)老院”[A];全國老齡產業(yè)理論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桂斯卿;;日本家庭訪問護理制度——應對老齡化社會措施之一[A];全國第八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4 陳得章;;試論家庭和睦與養(yǎng)老[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泠一;;多開些適合老齡化社會需求的茶館[A];上海國際茶文化節(jié)論文選[C];2000年
6 張云玲;;淺談“空巢”家庭問題[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谷子;;淺談家庭孝道[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曾文彬;;做一個健康的老人[A];2005全國首屆壯醫(yī)藥學術會議暨全國民族醫(yī)藥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婁探奇;;老年人中的CKD和高血壓[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專題講座[C];2006年
10 毛學軍;張瑞新;;老年護理應重視的幾處細節(jié)[A];全國傳染病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陳孟陽、姜敏;中國將迎來三大人口高峰[N];人民日報;2006年
2 李雯;人越來越長壽,,也許有天得85歲退休[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3 本報記者 付清;“養(yǎng)老”:公民有義務政府有責任[N];深圳特區(qū)報;2005年
4 張杰;新浪創(chuàng)新峰會:學者、大腕把脈中國地產業(yè)[N];中國房地產報;2007年
5 傅勇;人口紅利消失的另一面[N];上海證券報;2007年
6 本報評論員 熊仁宇;抓住機遇、改善人口結構[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7 尚未遲;從“以錢買房”到“以房換錢”[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6年
8 記者 孫智 見習記者 程景亮;沈陽欲借“銀發(fā)經濟”應對老齡化[N];中華工商時報;2010年
9 記者 李惠子 崔清新;中國應對老齡化2033年前是機遇期[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10 宋時飛;誰來告訴我們如何養(yǎng)老[N];中國經濟導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鄒達川;資產價格、資本流動與人口結構[D];復旦大學;2008年
2 于晨光;儲蓄率差異對中美經濟失衡的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1年
3 李銀珩;韓國人口結構變化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賈穎;轉型時期中國居民消費分析及宏觀政策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年
5 孫永勇;社會保障對儲蓄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6 姚海明;中國金融路徑的儲蓄向投資轉化結構與效率[D];蘇州大學;2005年
7 鄭純雄;中國最優(yōu)儲蓄率的決定及宏觀經濟效應[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8 珠颯;清代內蒙古東三盟移民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9 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孝俊;遼代人口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裕潔;中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9年
2 張艷;甘肅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經濟效應分析[D];蘭州大學;2009年
3 宋媛媛;常態(tài)社會化住區(qū)新型養(yǎng)老模式初探[D];天津大學;2006年
4 張?zhí)旆?基于非參數回歸的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支出的動態(tài)關系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張葉蓁;老年人助行產品無障礙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07年
6 宋磊;養(yǎng)老院和社區(qū)公共空間設計初探[D];天津大學;2008年
7 張博;老齡化社會的城市公共休閑空間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6年
8 姜珊;我國城市社區(qū)養(yǎng)老保障體系探索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9 朱文衛(wèi);基于老齡化社會的計算機通用設計[D];南昌大學;2006年
10 王新奇;中國社會基本養(yǎng)老保險管理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387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213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