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住狀況視角的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09:45
本文關鍵詞:基于居住狀況視角的流動人口社會融合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流動人口 居住條件及環(huán)境 社會融合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迅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家鄉(xiāng),到大城市尋找就業(yè)機會和發(fā)展空間。隨著流動人口數(shù)量的增多和新的特點的出現(xiàn),以及和諧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成為必然趨勢。而住房作為流動人口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其居住狀況的好壞必定會對其社會融合產生影響。本文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對流動人口及其社會融合情況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已有的經驗。根據2008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提供的數(shù)據,主要研究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對流動人口獲取住房的方式進行了統(tǒng)計,并將流動人口與當?shù)鼐用竦木幼∵x擇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流動人口多以租賃來獲取住房,而當?shù)鼐用褚再徺I為主。第二,用二維列聯(lián)表分析了流動人口的婚姻、收入、戶口、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狀況等因素與其居住選擇的關系,其中,婚姻、戶口和受教育水平是主要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用多元Logistic分析法分析這些因素影響其住房選擇的原因。第三,統(tǒng)計分析了流動人口的住房面積及其自身對住房福利的滿意程度,發(fā)現(xiàn)流動人口人均居住面積比當?shù)鼐用裥?且自身對住房福利的滿意度不高。第四,對流動人口的居住模式及外部基礎設施狀況分析,發(fā)現(xiàn)流動人口的聚居模式使人口產生居住隔離,其外部基礎設施條件也配備不足。最后,通過收集資料,呈現(xiàn)流動人口居住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說明改善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和環(huán)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研究流動人口居住狀況的基礎上,指出流動人口目前較差的居住條件和聚居模式會不利于其社會融合,并分析產生不利影響的原因,指出從改善流動人口居住狀況方面促進其社會融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結合國內外已有的對流動人口聚居區(qū)整治的相關經驗,從戶籍制度、租賃市場、居住模式、流動人口自身和當?shù)鼐用竦榷喾矫嫣岢隽烁纳扑麄兊木幼l件和環(huán)境的相關措施?茖W可行的策略在實際生活中能有效地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對于解決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問題,推動城市化發(fā)展,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流動人口 居住條件及環(huán)境 社會融合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C924.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緒論10-17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流動人口的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10
- 1.1.2 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況堪憂10
- 1.1.3 流動人口融入城市社會是大勢所趨10-11
- 1.2 研究意義11
- 1.2.1 理論意義11
- 1.2.2 實踐意義11
- 1.3 文獻綜述11-15
- 1.3.1 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況研究11-13
- 1.3.2 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研究13-15
- 1.4 研究內容15-16
- 1.4.1 研究目標15
- 1.4.2 研究內容15-16
- 1.4.3 難點與創(chuàng)新16
- 1.5 研究方法16-17
- 1.5.1 文獻分析法16
- 1.5.2 統(tǒng)計分析法16-17
- 2 理論基礎17-20
- 2.1 相關理論17-18
- 2.2 相關概念18-20
- 2.2.1 流動人口18
- 2.2.2 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18-19
- 2.2.3 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19-20
- 3 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況20-36
- 3.1 流動人口的基本情況20-21
- 3.1.1 人口流動狀況20
- 3.1.2 人口流動的動力機制20-21
- 3.1.3 現(xiàn)階段流動人口的基本特征21
- 3.2 流動人口的居住條件及影響因素21-30
- 3.2.1 數(shù)據說明21-22
- 3.2.2 流動人口的住房方式22-23
- 3.2.3 流動人口住房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23-29
- 3.2.4 流動人口的住房面積29-30
- 3.2.5 流動人口的住房滿意度30
- 3.3 流動人口的居住模式及影響因素30-32
- 3.3.1 流動人口的居住模式30-31
- 3.3.2 影響流動人口居住模式的主要因素31-32
- 3.4 流動人口居住地的外部環(huán)境32-36
- 4 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況對其社會融合的影響36-39
- 4.1 流動人口的聚居模式阻礙其社會融合36-37
- 4.2 流動人口與當?shù)鼐用竦木幼〔町惒焕谏鐣诤?/span>37-39
- 5 改善流動人口居住條件及環(huán)境的對策39-43
- 5.1 改革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和戶籍制度39-40
- 5.2 完善住房租賃市場,保障住房供給40
- 5.3 實現(xiàn)混合居住,做好社區(qū)管理40-41
- 5.4 促進流動人口素質的提高41-42
- 5.5 發(fā)揮當?shù)鼐用窈兔耖g組織的作用42-43
- 6 結語43-44
- 6.1 基本結論43
- 6.2 展望43-44
- 參考文獻44-47
- 致謝4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郭星華,儲卉娟;從鄉(xiāng)村到都市:融入與隔離——關于民工與城市居民社會距離的實證研究[J];江海學刊;2004年03期
2 段成榮;我國的“流動人口”[J];南方人口;1999年01期
3 雷敏;張子珩;楊莉;;流動人口的居住狀態(tài)與社會融合[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夏青;孫雯雯;;天津市流動人口中弱勢群體居住狀態(tài)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楊菊華;;從隔離、選擇融入到融合:流動人口社會融入問題的理論思考[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6 張結海;;外地白領移民上海文化適應影響因素研究[J];社會科學;2011年11期
7 李培林;流動民工的社會網絡和社會地位[J];社會學研究;1996年04期
8 王春光;新生代農村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與城鄉(xiāng)融合的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年03期
9 馬西恒;童星;;敦睦他者:城市新移民的社會融合之路——對上海市Y社區(qū)的個案考察[J];學海;2008年02期
10 黃匡時;嘎日達;;社會融合理論研究綜述[J];新視野;2010年06期
,本文編號:101184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renkou/101184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