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制度競爭推動中國全面發(fā)展
本文選題:制度競爭 + 地方政府。 參考:《理論學習》2012年02期
【摘要】:正在民主法治尤其是憲法的"頂層"大框架內,充分放手讓各地自行探尋發(fā)展之路,或是未來地方政府制度競爭的必由之路。這種良性競爭已有跡可循。比如,始于1999年一場"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論壇的官民互動,最終發(fā)展為著名的浙江溫嶺民主懇談,在征地、拆遷、財政支出
[Abstract]:Under the framework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especially the "top level" of the constitution, it is necessary to let all regions search for their own way of development, or the only way to the competi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system in the future. This healthy competition has been followed. For examp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which began in 1999 with a forum on "Agricultural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eventually developed into a famous democratic conversation in Wenling, Zhejiang Province, where land requisition, demolition,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were carried out.
【分類號】:D6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艷艷;;論新農村建設中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J];法制與社會;2008年31期
2 李東升;李蕾;;新農村建設中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探討[J];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10期
3 藍光喜;聶愛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政府責任[J];中國行政管理;2007年07期
4 劉於清;;論新農村建設視野下地方政府服務能力建設[J];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5 劉於清;;論新農村建設視野下地方政府服務能力建設[J];農業(yè)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安慧林;;觀點搜索[J];理論與當代;2006年03期
7 鄭再喜;;海南新農村建設中科教單位和地方合作互動機制研究[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年08期
8 孟祥艷;;略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政府主導作用[J];世紀橋;2008年09期
9 姜作培;費凡;;論地方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導作用[J];嶺南學刊;2007年02期
10 謝麗娟;;淺議新農村建設與地方政府[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07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藍光喜;聶愛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政府責任[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郭寶亮;;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地方政府職能發(fā)揮[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華;;探索大學農業(yè)科技推廣新模式 增強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能力[A];《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專家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胡北華;胡紅;;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2007經(jīng)濟發(fā)展與構建和諧陜西論文集[C];2007年
5 ;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A];中國老科協(xié)第二次服務三農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jīng)驗交流研討會材料匯編[C];2007年
6 孫永寧;;新農村建設與社會主義農業(yè)發(fā)展的幾個問題[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吳莉婭;;基于城鄉(xiāng)建設的村莊現(xiàn)代化和科學發(fā)展探索——以蘇州為例[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韋紹行;;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合力 推進貧困地區(qū)新農村建設[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志文;;科學發(fā)展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A];貴州省科學社會主義暨政治學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鄭輝;楊恒雨;;地方政府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問題的對策研究——兼述“中國勞務大省”四川的有益探索[A];“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范利祥 實習記者 王潔;“這仍是地方政府的政績觀問題”[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2 唐建設 文偉;零陵“四村建設”構筑新農村[N];永州日報;2007年
3 顧新勝 李玉美;農發(fā)行開陽支行與地方政府聯(lián)手支持新農村建設[N];經(jīng)濟信息時報;2006年
4 鄧清波;地方政府應強化“法治爭先”意識[N];中國改革報;2008年
5 邱峰 趙奇;構建和諧農村的問題及對策[N];農民日報;2006年
6 州黨校 高江;提高農民民主法治素質 發(fā)揮建設新農村主體作用[N];昌吉日報;2008年
7 記者 蔣永利;全面推進農村民主法治建設[N];延邊日報;2006年
8 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 張德元;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N];社會科學報;2007年
9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 鄭萬軍;地方政府推進新農村建設中錯位現(xiàn)象的解析[N];中國改革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趙曉輝;共建新農村建設示范縣[N];中國證券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春安;我國地方政府經(jīng)濟競爭的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2 陳國申;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英國地方治理變遷[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明;東北振興中地方政府經(jīng)濟職能轉變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4 劉俊華;轉型期地方財政風險的經(jīng)濟分析與防范[D];西北大學;2006年
5 王勇;地方因素對美國外交的影響[D];外交學院;2009年
6 宋煜萍;生態(tài)型區(qū)域治理中地方政府執(zhí)行力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7 劉偉忠;我國地方政府協(xié)同治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王彩霞;地方政府擾動下的中國食品安全規(guī)制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邱昕;從新農村到小城鎮(zhèn)[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10 馬增明;中國西部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新農村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弓順芳;地方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角色定位與職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2 謝飛;地方政府在城鄉(xiāng)統(tǒng)籌戰(zhàn)略中的職能深化[D];重慶大學;2007年
3 段東華;地方政府鄉(xiāng)鎮(zhèn)行政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鄭需勇;農村環(huán)境問題中的地方政府責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艷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地方政府職能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6 鄢洪濤;地方政府農村公共事業(yè)管理制度的績效分析與創(chuàng)新途徑[D];湘潭大學;2008年
7 強偉娟;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公路供給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8 劉沖;新農村建設與公共財政[D];吉林大學;2007年
9 劉龍;新農村建設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縣級政府職能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10 楊中華;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我國地方財政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911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89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