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的“社會結社”理論及其民主法治價值
研究托克維爾的結社理論對理解他筆下的民主法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此概念的產生與發(fā)展是以美國和法國的民主革命為基礎,通過對比兩國情況后得出的。他將結社分為政治結社和市民結社,兩種結社互相結合和作用,才能在社會生活中形成民主法治發(fā)展所需要的因素。是否切斷了結社的傳統(tǒng),有無結社的自由,對一個國家的社會情況和思想、社會制度和文化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并直接關系到其民主法治的進程。結社是眾多向往民主法治的國家必修的一門課程,不僅可以使國家權力與社會、公民權利保持共同良性的發(fā)展,而且能夠以社會為本位,自下而上培育民主法治的因子,對于民主法治建設有著理論上和實踐上雙重的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09.1
【目錄】: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15
- 一、托克維爾對結社理論的認識7-9
- 二、研究的綜述9-13
- 三、研究的相關方法13-15
- 第一章 托克維爾結社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15-25
- 第一節(jié) 托克維爾所處的時代15-16
- 第二節(jié) 民主運動差異引發(fā)的思考16-23
- 一、法國17-21
- 二、美國21-23
- 本章小結23-25
- 第二章 托克維爾關于結社發(fā)展環(huán)境的分析25-34
- 第一節(jié) 結社發(fā)展的過程25-29
- 一、產生的時代和原因26-27
- 二、發(fā)展的過程和趨勢27-29
- 第二節(jié) 通過對比法、英、美三國探討結社發(fā)展的條件29-33
- 一、法國的烏托邦29-31
- 二、英美的政治經驗論31-33
- 本章小結33-34
- 第三章 托克維爾結社理論的民主法治意義34-46
- 第一節(jié) 結社對社會制度的影響34-38
- 一、多元權力的產生34-36
- 二、共和主義憲政36-38
- 第二節(jié) 結社對社會情況的影響38-41
- 一、對民主的影響38-39
- 二、對民情的影響39-40
- 三、對法治的影響40-41
- 第三節(jié) 結社對社會文化的影響41-45
- 一、結社與民主法治文化基礎42-44
- 二、中觀與微觀的角度透視社會44-45
- 本章小結45-46
- 第四章 托克維爾結社理論的學術影響及實踐意義46-56
- 第一節(jié) 結社理論的學術影響46-50
- 一、社會資本理論46-48
- 二、市民社會理論48-50
- 第二節(jié) 對民主法治建設的實踐意義50-54
- 一、結社促進平等、信任和公共精神50-52
- 二、結社是民主法治道路的最佳選擇52-54
- 本章小結54-56
- 結論56-57
- 參考文獻57-61
- 致謝61-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邢榮;;從市民社會到公共領域——西方現代性的自我悖反與自我救贖[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劉北成;托克維爾關于法國大革命起因的解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胡玉鴻;;結社自由與人的聯合[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2期
4 蔡玲存;;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原因淺析——讀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的一點認識[J];巢湖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5 王貴松;解析結社自由的體系與界限[J];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03期
6 楊曉東;;托克維爾政治哲學思想探微[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9期
7 郭為桂;;平等與自由的調諧——托克維爾民主思想探究[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海曉君;;烏托邦的民主與道德和諧價值觀重述[J];法制與社會;2009年18期
9 李曉麗;;淺論中法兩國的中央集權制[J];法制與社會;2009年26期
10 彭潤金;上官曌;;托克維爾論法國中央集權政治傳統(tǒng)[J];經營管理者;2009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程繼紅;結社權理論模式[D];吉林大學;2007年
2 孫曉燕;社會資本視角下英國進化理性法治模式的成因[D];黑龍江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萬紹紅;民主的路徑: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視界[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2 楊澤章;;托克維爾與自由的正當性[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3 楊海坤;;中國走向憲政之路——兼論“三個代表”理論和我國憲法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4 寧立志;曹亞玲;;從經濟法視角看社會團體的法主體地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2期
5 章敬平;;民意表達機制的實證分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6 胡玉浪;;勞動報酬談判權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1期
7 金文杰;;后危機時代全球信用評級機構監(jiān)管的改革及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2期
8 鄭曉華;達爾經濟民主思想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9 強昌文;;權利:社會公平的“阿基米德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楊光飛;;社會資本的經濟學詮釋:限度及反思[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本文編號:13779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