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行政視角下S市農村征地補償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公共行政視角下S市農村征地補償研究
【摘要】: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城市化邁入了高速發(fā)展期,城市規(guī)模逐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城市及其周邊的土地被政府征用。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補償機制,大量農民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加入了“三無”人群的行列,即“種田無地、就業(yè)無崗、社保無份”,成為游離于城鄉(xiāng)社會之間的新的弱勢群體,嚴重制約著城鄉(xiāng)一體化的發(fā)展步伐。正因如此,農村失地農民的征地補償問題已演變?yōu)楹椭C社會建設的核心問題。本文以征地補償?shù)墓秸x為切入路徑,力求在新公共行政的理論框架下,分析目前S市農村征地補償中的現(xiàn)實問題,探討問題產(chǎn)生的深層次原因,結合S市的實際,力圖為實現(xiàn)農村征地補償?shù)墓秸x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議。 本文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主要闡述了研究農村征地補償?shù)囊饬x以及論文基本框架等;第二部分,主要闡述了征地補償、新公共行政理論的內涵以及理論借鑒意義;第三部分,對S市農村征地補償?shù)默F(xiàn)狀進行表述并提出問題;第四部分,S市農村征地補償問題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S市農村征地補償問題的解決對策。結合新公共行政的理論,對現(xiàn)存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在結合S市實踐的基礎上,提出規(guī)范農村征地補償行為,落實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的核心價值;使政府在征地補償過程中實行民主行政,尊重人民權利,鼓勵農民群眾參與其中;構建靈活性和回應性的政府組織形態(tài);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增強政府的自律性等措施,這對于完善中國的征地補償?shù)谋O(jiān)督體制,維護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對于征地補償?shù)牡囊?guī)范化、法治化、常態(tài)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新公共行政理論 農村征地補償 失地農民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F323.211;F323.89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圖表錄9-10
- 緒論10-16
- 1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論闡述16-19
- 1.1 基本概念16
- 1.1.1 征地補償16
- 1.1.2 失地農民16
- 1.2 弗雷德里克森的的新公共行政理論16-19
- 1.2.1 新公共行政理論產(chǎn)生的背景16
- 1.2.2 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理論的內涵16-17
- 1.2.3 新公共行政理論對 S 市農村征地補償問題研究的借鑒意義17-19
- 2 S 市農村征地補償?shù)默F(xiàn)狀及問題19-33
- 2.1 S 市農村征地補償?shù)默F(xiàn)狀19-25
- 2.1.1 征地補償標準19-23
- 2.1.2 征地補償范圍23-24
- 2.1.3 征地補償方式24
- 2.1.4 征地補償程序24-25
- 2.2 S 市農村征地補償中存在的問題25-33
- 2.2.1 征地補償法律制度不完善25-26
- 2.2.2 征地補償標準不合理26-28
- 2.2.3 征地補償程序不完善28
- 2.2.4 地方土地財政嚴重,對農民土地權益的侵害28-29
- 2.2.5 缺乏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29
- 2.2.6 農民自我維權意識不強,缺乏法律救濟29-30
- 2.2.7 政府職能和角色錯位30-31
- 2.2.8 失地農民處境艱難31-33
- 3 S 市農村征地補償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33-37
- 3.1 社會公平與社會正義的核心價值理念的缺失33-34
- 3.2 沒有切實踐行民主行政,對人民權利和意愿尊重不足34
- 3.3 政府組織形態(tài)過于剛性,缺乏靈活性和回應性34-35
- 3.4 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性質的缺失,政府自律性不強35-37
- 4 S 市農村征地補償?shù)膶Σ哐芯?/span>37-48
- 4.1 規(guī)范農村征地補償行為,落實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的核心價值37-40
- 4.1.1 健全和完善相關征地補償法律法規(guī)37-39
- 4.1.2 加強公正的征地補償宣傳教育,提高征地補償工作人員的素質39
- 4.1.3 規(guī)范地方政府在征地補償中“自由裁量權”的使用39-40
- 4.1.4 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40
- 4.2 實行民主行政,尊重人民權利和意愿,,完善公民參與機制40-43
- 4.2.1 建立征地補償?shù)墓穹答仚C制41
- 4.2.2 確立征地補償過程中的公民參與理念41-42
- 4.2.3 建立農村征地補償?shù)墓癖O(jiān)督機制42-43
- 4.3 構建靈活性和回應性的政府組織形態(tài)43-45
- 4.3.1 整合農村征地補償?shù)慕M織結構43
- 4.3.2 建立農村征地補償部門間的協(xié)作機制43-44
- 4.3.3 建立農村征地補償機動處理部門44
- 4.3.4 加強村委會組織建設44-45
- 4.4 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增強政府的自律性45-48
- 4.4.1 給予“公共利益”范圍合理界定45
- 4.4.2 認清政府在農村征地補償中的職能和角色45-46
- 4.4.3 完善征地補償中的聽證制度,加強公民全過程參與46
- 4.4.4 加強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規(guī)范政府在征地補償中的行為46-48
- 結束語48-49
- 參考文獻49-52
- 附錄52-55
- 致謝55-5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論文以及參加科研情況56-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敏露;;淺談我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完善[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5期
2 高君;;關于失地農民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程同順,李秋蘭;論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職能錯位[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1期
4 劉艷;高興民;;農地制度中的公平與效率研究[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12期
5 葛永明;在農村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關心“失土農民”[J];調研世界;2002年03期
6 鮑海君,吳次芳;論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7 朱林興;完善征地制度是控制耕地非農化的關鍵[J];國土經(jīng)濟;2002年01期
8 喬桂銀;對農村征地拆遷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和建議[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年08期
9 史娟,姜開勤;對失地農民財產(chǎn)權益問題的思考[J];農業(yè)經(jīng)濟;2004年06期
10 陳望新;;淺談征地拆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7年2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贛州;中國資本配置優(yōu)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宋增偉;制度公正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麗娟;制度倫理視野下的農村征地補償制度[D];吉林大學;2011年
2 高素清;我國農村征地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晶晶;健全我國征地補償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6年
4 龐建廣;論我國地方政府土地征收的法律限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5 李晶;城市化進程中征地補償機制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6 李微;制度變革是土地征用過程公平合理的保障[D];吉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879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87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