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誠信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誠信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馬克思在其著作中表達了豐富而深刻的誠信思想。馬克思誠信思想的形成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他們站在無產(chǎn)階級立場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的時候,剖析資產(chǎn)階級誠信思想的本質,展望共產(chǎn)主義對誠信的實現(xiàn)。馬克思吸取以往思想家的理論精華,包括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以及空想社會主義者的諸多誠信思想,經(jīng)過實踐探索與深邃思考,最終形成了科學的誠信思想。無論是《1844年經(jīng)濟學手稿》還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資本論》或者主編《萊茵報》中都體現(xiàn)了他們對人類社會誠信思想的研討。馬克思誠信思想由政治誠信論、經(jīng)濟誠信論、文化誠信論組成,闡述了這三方面內部的邏輯聯(lián)系,馬克思誠信理念的解讀系統(tǒng)得以初步建立。馬克思誠信思想具有實踐性、科學性、階級性的特點,并以實踐性、辯證性、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貫穿于他們誠信思想的學說,滲透于他們的各個組成部分。馬克思誠信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在理論上,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誠信思想的形成奠定理論基礎。在實踐上,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運行中實現(xiàn)誠信經(jīng)濟指明了方向、為我國誠信政府的打造提供理論依據(jù)、為制定合理穩(wěn)定的社會結構,建設和諧社會開創(chuàng)了道路。
【關鍵詞】:馬克思 誠信思想 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A811;D64
【目錄】: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5
- 1.1 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9-11
- 1.1.1 選題背景9-10
- 1.1.2 研究意義10-11
- 1.2 文獻綜述11-13
- 1.2.1 國內學者相關研究11-12
- 1.2.2 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12-13
-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創(chuàng)新點14-15
- 第2章 馬克思誠信思想解析15-29
- 2.1 馬克思誠信思想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15-17
- 2.1.1 社會經(jīng)濟條件15-16
- 2.1.2 社會階級條件16-17
- 2.2 馬克思誠信思想的基本內容17-24
- 2.2.1 經(jīng)濟誠信論17-20
- 2.2.2 政治誠信論20-21
- 2.2.3 文化誠信論21-24
- 2.3 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理論特征24-29
- 2.3.1 顯著的實踐性25-26
- 2.3.2 嚴謹?shù)目茖W性26-27
- 2.3.3 鮮明的階級性27-29
- 第3章 中國共產(chǎn)黨三代領導人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29-41
- 3.1 黨的第一代核心領導人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29-33
- 3.1.1 誠實守信的革命品質應是共產(chǎn)黨的試金石29-31
- 3.1.2 共產(chǎn)黨的黨員干部應作為誠信的典范31-32
- 3.1.3 關注并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誠信素養(yǎng)與水平32-33
- 3.2 黨的第二代核心領導人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33-36
- 3.2.1 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誠信與市場競爭的關系33-34
- 3.2.2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誠信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34
- 3.2.3 誠信建設的途徑34-36
- 3.3 黨的第三代核心領導人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36-41
- 3.3.1 社會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36-37
- 3.3.2 基層誠信組織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37-39
- 3.3.3 誠信教育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39-41
- 第4章 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41-50
- 4.1 胡錦濤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41-45
- 4.1.1 誠信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41-42
- 4.1.2 社會主義榮辱觀對誠信的發(fā)展42-44
- 4.1.3 馬克思誠信思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44-45
- 4.2 習近平對馬克思誠信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45-50
- 4.2.1 誠信教育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精神食糧45-46
- 4.2.2 誠實勞動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46-48
- 4.2.3 誠信政府事關中國夢的生死存亡48-50
- 第5章 結論50-52
- 5.1 馬克思誠信思想的解讀50-51
- 5.2 馬克思誠信思想在中國的發(fā)展51-52
- 參考文獻52-54
- 致謝54-55
- 作者簡介55-56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著及獲獎情況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培恩;淺析我國傳統(tǒng)的誠信思想[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02年03期
2 唐賢秋,周懷紅;《禮記》中的“誠信”思想及其特征淺析[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6期
3 白梅,孔凡芳;關于誠信美德再認識的幾點看法[J];邯鄲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詹小琦;“四書”中的誠信思想及其現(xiàn)代轉換[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5年07期
5 王丹;;當代西方誠信思想對我國誠信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索;2008年07期
6 屈蓮華;;對誠信思想歷史演變的考察[J];人民論壇;2010年35期
7 俞曉婷;;論作為生活方式的誠信[J];教育文化論壇;2012年01期
8 陳霽霞;李紅革;;《論語》蘊涵的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04期
9 唐賢秋;試論荀子的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桂海論叢;2004年04期
10 劉書正;;儒家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省直分校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羅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一種誠信經(jīng)濟[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古日瀚;;成吉思汗的誠信思想淺談[A];中華民族復興與民族哲學發(fā)展研究——2013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年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0周年校慶學術研討會文集[C];2013年
3 劉海君;;學術創(chuàng)新 誠信為本[A];孔學研究(第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王章才;;要全面理解儒家的誠信思想[A];孔學研究(第十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一次暨海峽兩岸第七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者麗艷;;淺談中國市場中的誠信問題[A];孔學研究(第十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劉海君;;學術創(chuàng)新 誠信為本[A];孔學研究(第九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九次暨海峽兩岸第六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德市委黨校法學教研室副主任 湖南協(xié)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陳小明;誠信是重要的社會資本[N];常德日報;2014年
2 曾凡華;江蘇雨潤老總談誠信(下)[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5年
3 羅麗萍;誠信不立 百業(yè)難興[N];光明日報;2011年
4 孫祖文;誠信與社會保障[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4年
5 曹海波 (作者 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主任);以誠信筑起發(fā)展基石[N];秦皇島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于建坤;杜絕作弊,,從培育誠信開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高媛媛;誠信之花綻放宿遷[N];宿遷日報;2014年
8 吳大新;會計誠信從哪里來[N];中國會計報;2012年
9 孔凡芳 趙梅元;傳統(tǒng)誠信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N];河北日報;2004年
10 張玉;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德[N];和田日報(漢);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白春雨;儒家誠信之德及其現(xiàn)代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2 王公山;先秦儒家誠信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3 蘇士梅;唐代誠信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淼;韓非誠信思想研究[D];安徽財經(jīng)大學;2015年
2 溫利蕊;馬克思誠信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3 吳哲;《論語》誠信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汪濤;先秦儒家誠信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蕾;儒家誠信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董敏;馬克思恩格斯經(jīng)濟誠信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南華大學;2014年
7 謝鋒;我國非營利組織誠信缺失的治理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5年
8 陳霽霞;《論語》誠信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9 白鴿;佛教誠信思想初探[D];山西大學;2010年
10 林潔;論曾文正公的誠信思想[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誠信思想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54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1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