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延安整風運動——紀念延安整風運動70周年
本文關鍵詞:毛澤東與延安整風運動——紀念延安整風運動70周年
【摘要】:2012年是延安整風運動70周年。延安整風運動的緣起,要從黨的歷史背景和當時中國的整個歷史背景來說明。就其評價而言,延安整風運動至少有五大歷史功績:第一,空前地提高了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第二,基本弄清了黨的歷史問題的路線是非,初步地達到了思想的統(tǒng)一;第三,加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步伐;第四,促進了毛澤東思想成為全黨指導思想;第五,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起了決定性作用?隙ㄑ影舱L運動有偉大歷史功績,并不是說它沒有缺點錯誤。整風運動的缺陷主要有三個:第一,路線斗爭出現(xiàn)過過火批判;第二,"搶救運動"出現(xiàn)過嚴重混淆兩類矛盾的情形;第三,因歷史和認識的局限,"歷史決議"過分突出個人。延安整風運動過去70年了。它的一個偉大功績,就是使全黨廣大干部學會了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分類號】:A841
【正文快照】: 2012年是延安整風運動70周年,我在參與寫作《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的過程中,,對延安整風運動的全過程有所了解。鑒于目前的黨史出版物對延安整風運動雖然大多數(shù)是正面論述和評價的,但個別出版物和坊間議論加以貶斥的不少,有的甚至認為這是毛澤東打擊別人、抬高自己,踩著別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釗;百團大戰(zhàn)歷史地位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王光照,章建;試論李維漢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的幾個特點[J];安徽史學;2005年01期
3 羅玉明;董麗霞;;陳獨秀對湖南早期黨史人物群體成長的影響[J];安徽史學;2011年01期
4 李衍增;;王明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功過再探[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5 朱家梅;李靜雅;;20世紀90年代以來胡喬木中共歷史研究述評[J];北京黨史;2010年04期
6 余小勇;;毛澤東應對重慶談判的高超謀略藝術[J];才智;2011年12期
7 王真;;開創(chuàng)偉業(yè)奠磐石——建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執(zhí)政風險的成功化解[J];長白學刊;2008年03期
8 祝天智;;“聯(lián)合政府”口號的博弈論分析[J];長白學刊;2009年02期
9 石福洲;;《共同綱領》未寫“社會主義”原因探析[J];滄桑;2009年01期
10 韓亮;王安平;;楊尚昆軍隊建設思想芻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鑄就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黨領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與經(jīng)驗[A];新中國60年黨的執(zhí)政成就與經(jīng)驗[C];2009年
2 程珂;;中國學者對建國前后中共對美政策研究述評[A];國史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述評:第七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時存魯;王守福;;中共中央一枝筆——胡喬木[A];中國當代秘書群星文選[C];1999年
4 梁中堂;;毛澤東人口思想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8年
5 張素華;;關于回憶毛澤東的史料述評[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6 劉景釗;;世界觀何以就是方法論?——毛澤東實踐哲學的方法論解讀[A];毛澤東研究——“現(xiàn)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翁有為;;抗戰(zhàn)初期劉少奇力對華北局勢和中共在華北中心工作的思考——讀《楊尚昆回憶錄》札記[A];紀念七七事變爆發(fā)7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東;國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2 趙可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制度變遷的理論闡釋[D];復旦大學;2005年
3 許彬;從“民族自決”到“民族區(qū)域自治”[D];蘭州大學;2007年
4 張俊國;毛澤東國家利益觀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勇;毛澤東執(zhí)政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林懷藝;馬克思主義政黨民主建設的考察與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8年
7 魯書月;胡喬木晚年對中共重大政治理論問題的研究和再認識[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8 顏琳;以階級的名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立中;中蘇論戰(zhàn)與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模式的選擇[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盧少求;延安時期中共執(zhí)政文化建設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靳東明;皖南事變嚴重損失的原因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2 唐艷華;任弼時的黨建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04年
3 肖嫻;1940-1950年代毛澤東對資本主義生命力的認識與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林夢;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關于富農(nóng)的理論與政策[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5 艾丹;對建國前后中共從革命向建設轉(zhuǎn)變的歷史考察[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6 解瑞平;桂林市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原昭;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前后的國內(nèi)政治走向[D];蘭州大學;2007年
8 王麗;淺析毛澤東晚年錯誤的原因[D];河南大學;2007年
9 李東方;長征:政治社會化視角的分析[D];浙江大學;2007年
10 張曉波;延安整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文科;延安整風運動與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2 溫濟澤 ,鄭海天;延安整風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為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3年03期
3 徐興旺;; 延安整風運動與馬列主義中國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4 鄒紹華;;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確立的原因和條件[J];咸寧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王建眾;延安整風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J];江西社會科學;1982年04期
6 葉洪添;;學習延安整風基本經(jīng)驗的體會[J];惠州學院學報;1985年01期
7 李建勇;;有經(jīng)有權(quán):對毛澤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評價[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張榮;;毛澤東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S2期
9 陳來應;;略論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思想[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10 陳云剛;;時刻不忘加強思想建設[J];國土資源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1992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斱秀;;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A];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和思考——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研究會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會論文集(二)[C];2005年
2 劉西芳;;鄧小平繼承發(fā)揚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對待傳統(tǒng)文化[A];孔學研究(第六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六次暨海峽兩岸第四次孔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許全興;;學習毛澤東的創(chuàng)新精神[A];毛澤東研究總第1輯2006年第1輯[C];2006年
4 金長城;;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A];新境界·新成果——黑龍江省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劉櫻;;時代的產(chǎn)物,恒久的魅力——毛澤東思想當代價值的體現(xiàn)[A];《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理論與實踐[C];2003年
6 吳敏;;注重宣傳和實踐毛澤東民主思想[A];毛澤東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思想座談會文集[C];2003年
7 張北根;;毛澤東的國際戰(zhàn)略思想[A];紀念毛澤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王盛澤;;毛澤東關于人的改造與社會改造的思想及實踐[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9 王承就;;毛澤東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析[A];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下)[C];2006年
10 何云峰;;毛澤東:一個真誠的理想主義者[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仲泉;糾正一個不準確的說法[N];北京日報;2004年
2 石仲良;毛澤東思想何時載入憲法?[N];社會科學報;2004年
3 侯松濤;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N];學習時報;2001年
4 沈?qū)毾?“七大”論毛澤東思想的形成[N];學習時報;2000年
5 王長林;毛澤東思想在市場經(jīng)濟中充滿活力[N];中國建材報;2001年
6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研究網(wǎng)[N];光明日報;2003年
7 逯貴峰;弘揚毛澤東思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N];廣西日報;2004年
8 崔祿春;首都學者研討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N];光明日報;2000年
9 李清資;毛澤東思想有重大的理論研究價值[N];廣西日報;2004年
10 潘琦;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思想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N];廣西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運鋒;列寧東方理論與毛澤東思想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權(quán)宗田;人民觀視角下毛澤東執(zhí)政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3 張正光;延安知識分子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4 周太山;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鄧伯軍;《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在中國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6 黃保紅;毛澤東戰(zhàn)略思維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7 成林萍;毛澤東民主政治思想及實踐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張愛民;毛澤東戰(zhàn)略決策思想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9 董蕾;鄧小平德育思想發(fā)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張春榮;毛澤東國情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河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D];蘭州大學;2010年
2 楊萍;列寧黨內(nèi)民主思想及現(xiàn)實思考[D];山東大學;2005年
3 沈賢嵐;論毛澤東的人口素質(zhì)觀[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4 侯永亮;中國共產(chǎn)黨對毛澤東思想認識的歷史發(fā)展[D];河南大學;2010年
5 王登登;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新論[D];河南大學;2010年
6 常婧;毛澤東思想中的和平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蘭州商學院;2011年
7 侯解放;胡喬木對完整準確理解毛澤東思想的貢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陽;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毛澤東思想的關系[D];湖南科技大學;2011年
9 趙昊;試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1年
10 李紅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系研究[D];西華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2178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1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