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推理的轉換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7-08-26 15:22
本文關鍵詞:類比推理的轉換機制
更多相關文章: 狹義類比推理 映射轉換 推理過程轉換 關系結構轉換
【摘要】: 在以往的研究中,類比推理時而是一種邏輯意義上的比較類推法;時而是一種推理心理的加工過程;時而是一種問題解決和學習的遷移過程。這使得該領域的研究呈現(xiàn)紛繁復雜的狀態(tài)。然而,心理學界研究類比推理的初衷是想弄清楚科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所依托的核心認知機制——類比推理的心理加工機制。盡管國內外關于類比推理的研究成果已經頗為豐富,但大部分研究仍然是建立在對類比推理的傳統(tǒng)理解之上,這種傳統(tǒng)的理解是不利于了解這種獨特的思維機制。 研究將類比推理的概念區(qū)分為廣義類比推理和狹義類比推理。并認為,狹義類比推理所具有的特點,與這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加相符。所謂狹義類比推理(analogical reasoning, reason by analogy),是指通過類比比較發(fā)現(xiàn)兩個不同事物間共有的本質關系,并通過比較之后的科學思維活動,產生出創(chuàng)新意義的成果。狹義類比推理側重于相當難度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活動,是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是一種需要更多認知努力的由已知推導未知的心智活動。它認為發(fā)現(xiàn)關系固然重要,但使本質關系得以正確的運用和轉換,保證創(chuàng)新成果的實現(xiàn)則更重要。我們知道,科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大多是復雜而模糊界定的。即便是發(fā)現(xiàn)了本質關系,但是要想正確的運用相似關系,得出創(chuàng)新成果,仍然需要具備特定的能力。這其中就包含了研究所要關注的類比推理的轉換能力。 根據上述理論構想,研究對類比推理過程中涉及到的轉換過程進行分類,并在分類的基礎上,對與狹義類比推理關系密切的:映射轉換、推理過程轉換、關系結構轉換這三類轉換進行實驗研究。 映射轉換的研究結果表明:1)瑞文高級推理測驗的第二組題確實要難于第一組題;被試在轉換題上的得分低于非轉換題上的得分,轉換題的設計效果明顯,且表明是否需要進行心理上的轉換確實影響了被試的解題成績;不論題目難度的高低都不影響轉換與非轉換之間的差異。2)存在著基于能力的映射轉換,并且映射轉換能力與析出關系能力之間呈中等程度的線性相關。實驗可以區(qū)分出析出關系能力高、低的被試和轉換能力高、低的被試。 推理過程轉換的研究結果表明:1)以四卡問題為代表的假設檢驗的推理過程在特定的實驗條件下,表現(xiàn)出推理過程轉換的心理加工過程。2)改善問題的陳述形式,使之和樣例問題一樣,能夠降低推理過程轉換的難度,促進推理過程轉換的成績。3)多個樣例歸納的圖式促進同形同型或異形同型的解答,卻對推理轉換過程有抑制作用。 關系結構轉換的研究結果表明:1)日常生活中,人們更多地使用關系結構進行檢索,但表面相似性的作用仍然比較重要。2)立場偏好的情感因素影響了類比源的產生。觀點立場一致的條件比觀點立場不一致的條件,產生更多數(shù)量的類比源和共同的關系結構。兩種條件在語義相似程度、結構轉換的清楚度這兩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在語義范疇類別上存在差異。3)反對與支持兩種條件,在不同的實驗情境下表現(xiàn)不同。4)結構轉換模糊的被試,其產生無效類比源的可能性越大。這也意味著,這類被試關系結構的轉換能力更低些。而結構轉換清楚的被試,其產生有效類比源的可能性更大,這類被試關系結構的轉換能力更高些。 研究的意義在于:1)提出狹義類比推理的概念,將科學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當中的類比推理與其它廣義意義上的類比推理概念,比如:類比遷移、類推,相區(qū)分。2)首次對類比推理加工機制中的轉換過程進行分類。并對與狹義類比推理密切相關的三類轉換過程進行實驗研究。3)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映射轉換能力的存在,并將這一能力與基于知識經驗的轉換相區(qū)分。4)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對教育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狹義類比推理 映射轉換 推理過程轉換 關系結構轉換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B812
【目錄】: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7
- 目錄7-11
- 第一章 導論11-17
- 1 引言11-12
- 2 類比推理的基礎—相似性12-13
- 2.1 心理距離模型12
- 2.2 基于特征的比較模型12
- 2.3 結構匹配的對比模型12-13
- 2.4 相似性覆蓋模型13
- 3 類比推理研究的發(fā)展歷史13-17
- 3.1 哲學領域的研究13
- 3.2 心理學領域的研究13-15
- 3.3 計算機領域的研究15-17
- 第二章 類比推理的理論基礎17-28
- 1 早期理論17-19
- 1.1 差異理論17
- 1.2 信息加工理論17-18
- 1.3 成分理論18-19
- 2 經典理論19-28
- 2.1 結構映射理論19-21
- 2.2 實用圖式理論21-25
- 2.3 增強類比理論25-26
- 2.4 總結性評論26-28
- 第三章 類比推理的影響因素28-33
- 1 概述28
- 2 不同理論對表面和結構相似性的界定28-29
- 2.1 Gentner結構映射理論的定義28-29
- 2.2 Holyoak實用圖式理論的定義29
- 2.3 Ross樣例理論的定義29
- 2.4 概括總結29
- 3 表面和結構相似性對類比推理各階段的影響29-30
- 3.1 人工問題材料的實驗29-30
- 3.2 學科問題材料的實驗30
- 4 表面和結構相似性影響類比推理的個體差異研究30-31
- 4.1 利用比例式問題的縱向發(fā)展的變化性30
- 4.2 利用學科問題的橫向比較的差異性30-31
- 5 兩個以上源問題的不同相似性對類比推理的影響31
- 5.1 故事問題31
- 5.2 學科問題31
- 6 程序相似性31
- 7 相似性研究的評析31-33
- 第四章 國內關于類比推理的研究33-37
- 1 類比推理研究的變化趨勢33-34
- 2 對研究內容的分析34-36
- 2.1 理論研究的內容34-35
- 2.2 實證研究的內容35-36
- 3 國內研究的問題36-37
- 第五章 問題的提出37-47
- 1 兩組概念的辨析37-40
- 1.1 類比、類推與類比推理37-39
- 1.2 類比遷移和類比推理39-40
- 2 類比推理的廣義與狹義之分40-42
- 3 擬研究的問題42-47
- 3.1 引言42
- 3.2 轉換過程的分類42-45
- 3.3 擬進行的實驗研究45-47
- 第六章 映射轉換的實驗研究47-58
- 1 引言47
- 2 研究的總體思路47-48
- 2.1 研究目的47-48
- 2.2 研究總體設計48
- 3 對瑞文高級推理測驗的定性分析48-52
- 3.1 第一組題關系特點48
- 3.2 第二組題關系特點48-49
- 3.3 第三組題關系特點49
- 3.4 綜合分析49-51
- 3.5 轉換題型的設計51-52
- 4 實驗152-54
- 4.1 實驗目的與假設52
- 4.2 被試52
- 4.3 實驗材料52-53
- 4.4 實驗設計與程序53
- 4.5 結果與分析53-54
- 4.6 討論54
- 5 實驗254-57
- 5.1 實驗目的與假設54
- 5.2 被試54-55
- 5.3 實驗材料55
- 5.4 實驗設計與程序55
- 5.5 結果與分析55-57
- 5.6 討論57
- 6 結論57-58
- 第七章 推理過程轉換的實驗研究58-65
- 1 引言58-59
- 2 研究設計59-60
- 3 實驗160-62
- 3.1 實驗目的60
- 3.2 被試60
- 3.3 實驗材料60
- 3.4 實驗程序60
- 3.5 結果與分析60-61
- 3.6 結果與討論61-62
- 4 實驗262-64
- 4.1 實驗目的62
- 4.2 被試62
- 4.3 實驗材料62-63
- 4.4 實驗程序63
- 4.5 結果與分析63-64
- 4.6 討論64
- 5 結論64-65
- 第八章 關系結構轉換的實驗研究65-80
- 1 引言65-66
- 2 實驗166-74
- 2.1 實驗設計和目的66-67
- 2.2 被試67
- 2.3 實驗材料67-68
- 2.4 實驗程序68
- 2.5 編碼規(guī)則68-69
- 2.6 實驗結果與分析69-72
- 2.7 討論72-74
- 3 實驗274-79
- 3.1 實驗目的74
- 3.2 被試74
- 3.3 實驗材料和程序74
- 3.4 實驗程序74-75
- 3.5 編碼規(guī)則75
- 3.6 實驗結果與分析75-78
- 3.7 討論78-79
- 4 結論79-80
- 第九章 綜合討論與研究展望80-87
- 1 基于能力的映射轉換80-81
- 2 推理過程轉換的特點81-82
- 3 關系結構轉換的特點82-85
- 3.1 檢索依據表面特征還是結構特征82-83
- 3.2 關系結構轉換的過程83-84
- 3.3 研究啟示84
- 3.4 教育啟示84-85
- 4 總結85-87
- 參考文獻87-96
- 附錄96-101
- 致謝101-102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102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邱琴;;基于能力的類比推理映射轉換的實驗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2年06期
2 邱琴;胡竹菁;;基于概念辨析的類比推理研究的新視角[J];心理學探新;2012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彭淑娜;比較和語言名稱對學前兒童類概念形成的作用[D];河南大學;2012年
2 王婷;4-6歲兒童數(shù)學情境下類比推理能力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421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7421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