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空間的當代建構及其實踐邏輯 ——以金華赤松黃大仙宮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19:02
民間信仰的當代變遷是當今民俗學關注的一個熱點。改革開放以后,民間信仰開始復興,隨之而來的是,從政府到民間掀起了廟宇重建的熱潮。在當代背景下,信仰空間的重建摻雜著各種力量的滲入,如國家、基層政府、民間團體、地方精英等等,空間也因此呈現出更大的復雜性。金華赤松黃大仙宮的重建由投資人、當地村民和政府三方力量促成,三方權力的相互作用形塑了其現有的空間形態(tài)。本文以赤松黃大仙宮為個案,以其在20世紀90年代的重建歷程為背景,嘗試從“空間生產”的理論視角分析這一信仰空間是如何建構的,并解釋其背后的權力互動以及內在的建構邏輯。首先,筆者梳理了黃大仙信仰及其信仰空間的歷史沿革和當代復興。改革開放后,民間信仰呈復蘇之勢,金華當地的黃大仙信仰開始復興,由此帶來了廟宇重修的熱潮,其中赤松黃大仙宮的重建得益于當地政府發(fā)展旅游經濟的訴求以及信仰慣習和“靈驗”機制的推動。其次,筆者從物質空間、信仰關系和信仰實踐三方面詳細闡述了赤松黃大仙宮這一信仰空間是如何被生產的。在資本和當地民眾的共同塑造下,赤松黃大仙宮在物質空間上表現出信仰空間和旅游空間相重合的特點。投資人在宮觀的管理上擁有絕對話語權。道眾的組織結構和宮觀的信...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赤松山地理位置示意圖
華東師范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節(jié) 物質空間:信仰與旅游休閑空間的雙重建構1997 年秋,羅道長以香港赤松黃大仙學會的名義捐資在二仙殿東北側高增建了元機洞、元辰殿、萬圣閣、三圣殿等道教文化建筑,除宗教建筑外,中還增建有休閑公園、茶樓、賓館等旅游配套設施,另修復了宋朝王淮丞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衰落與復興:黃大仙信仰歷程——以金華黃大仙信仰演變?yōu)槔齕J]. 陳華文. 民俗研究. 2017(03)
[2]黃大仙傳說的本真性研究[J]. 陰衛(wèi). 呂梁學院學報. 2016(05)
[3]亨利·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思想探究[J]. 楊芬,丁楊.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6(10)
[4]民間信仰復興中的空間政治——基于廣東省A市龍母信仰的研究[J]. 張曉藝,李向平. 廣西社會科學. 2016(08)
[5]民間信仰宮廟的當代發(fā)展探究——以泉州通淮關岳廟為例[J]. 肖健美. 文化遺產. 2016(02)
[6]個體、權力與秩序重構:福柯治理理論的空間表達[J]. 黃成亮,茹婧. 學習論壇. 2016(02)
[7]文化遺產旅游地的空間生產與認同研究——以無錫惠山古鎮(zhèn)為例[J]. 郭文,王麗. 地理科學. 2015(06)
[8]民間力量與鄉(xiāng)村廟宇重建——基于貴州北部兩座廟宇的研究[J]. 劉東旭. 世界宗教文化. 2015(02)
[9]民間信仰空間建構與認同邊界:廣東惠州巽寮灣案例[J]. 黃秀波,劉俊. 人文地理. 2014(05)
[10]廟宇重修與民間信仰復興[J]. 吳世旭. 文化學刊. 2012(05)
博士論文
[1]宗教文化中空間的符號表征和實踐[D]. 董琳.中央民族大學 2013
[2]嶺南黃大仙信仰研究[D]. 陳晨.中央民族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信仰及其“認同半徑”的建構[D]. 張曉藝.華東師范大學 2015
[2]民間信仰空間再造的社會學探析[D]. 劉婉霞.華中師范大學 2014
[3]民間信仰的當代建構[D]. 衛(wèi)文輝.河南大學 2012
[4]信仰空間的重建:對湘西老村觀音山腳庵的人類學考察[D]. 李長征.中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22237
【文章來源】: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赤松山地理位置示意圖
華東師范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第二節(jié) 物質空間:信仰與旅游休閑空間的雙重建構1997 年秋,羅道長以香港赤松黃大仙學會的名義捐資在二仙殿東北側高增建了元機洞、元辰殿、萬圣閣、三圣殿等道教文化建筑,除宗教建筑外,中還增建有休閑公園、茶樓、賓館等旅游配套設施,另修復了宋朝王淮丞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衰落與復興:黃大仙信仰歷程——以金華黃大仙信仰演變?yōu)槔齕J]. 陳華文. 民俗研究. 2017(03)
[2]黃大仙傳說的本真性研究[J]. 陰衛(wèi). 呂梁學院學報. 2016(05)
[3]亨利·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思想探究[J]. 楊芬,丁楊.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6(10)
[4]民間信仰復興中的空間政治——基于廣東省A市龍母信仰的研究[J]. 張曉藝,李向平. 廣西社會科學. 2016(08)
[5]民間信仰宮廟的當代發(fā)展探究——以泉州通淮關岳廟為例[J]. 肖健美. 文化遺產. 2016(02)
[6]個體、權力與秩序重構:福柯治理理論的空間表達[J]. 黃成亮,茹婧. 學習論壇. 2016(02)
[7]文化遺產旅游地的空間生產與認同研究——以無錫惠山古鎮(zhèn)為例[J]. 郭文,王麗. 地理科學. 2015(06)
[8]民間力量與鄉(xiāng)村廟宇重建——基于貴州北部兩座廟宇的研究[J]. 劉東旭. 世界宗教文化. 2015(02)
[9]民間信仰空間建構與認同邊界:廣東惠州巽寮灣案例[J]. 黃秀波,劉俊. 人文地理. 2014(05)
[10]廟宇重修與民間信仰復興[J]. 吳世旭. 文化學刊. 2012(05)
博士論文
[1]宗教文化中空間的符號表征和實踐[D]. 董琳.中央民族大學 2013
[2]嶺南黃大仙信仰研究[D]. 陳晨.中央民族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信仰及其“認同半徑”的建構[D]. 張曉藝.華東師范大學 2015
[2]民間信仰空間再造的社會學探析[D]. 劉婉霞.華中師范大學 2014
[3]民間信仰的當代建構[D]. 衛(wèi)文輝.河南大學 2012
[4]信仰空間的重建:對湘西老村觀音山腳庵的人類學考察[D]. 李長征.中南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32223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332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