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邏輯的現(xiàn)代研究——沈有鼎貢獻的意義
[Abstract]:The modern study of Mohist logic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Shen Youding, with his extensive knowledge and profound academic skills, exegesis of the original Book of Mohjis more accurately, fully affirmed the achievements and scientific value of Mohist logic, and distinguish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ogic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concrete analysis. It is the model of modern study of Mohist logic. Shen Youding's contribu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vival of Mohist logic. It is a milestone achievemen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ogic history and is worthy of careful explor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
【分類號】:B81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克喜;名學略說──為何中國古代未產(chǎn)生亞里士多德式的傳統(tǒng)邏輯[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2 孫中原;墨家邏輯研究的歷史轉(zhuǎn)型[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孫中原;中國古代有邏輯論[J];人文雜志;2002年06期
4 孫中原;論中國邏輯史研究中的肯定與否定[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5 孫中原;墨家邏輯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6 孫中原;中國邏輯史方法論[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孫中原;墨家邏輯產(chǎn)生與作用機理探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孫中原;墨家邏輯的性質(zhì)[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中原;;墨家邏輯的產(chǎn)生和作用[A];邏輯教學·知識創(chuàng)新·素質(zhì)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孫中原;;中西邏輯比較研究[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孫中原;;墨家邏輯是求真工具[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4 孫中原;;論中國邏輯[A];邏輯、語言與思維——周禮全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春勇;20世紀中國的邏輯爭辯與邏輯觀[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娟;《墨辯》中凸顯的中國邏輯思想[D];山西大學;2007年
2 趙發(fā)海;中西古代邏輯的個性差異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燕學敏;試論《墨經(jīng)》數(shù)學的邏輯基礎(chǔ)[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4 李積萍;近二十年國內(nèi)墨辯邏輯研究初探[D];河南大學;2003年
5 陳轉(zhuǎn)青;試論沈有鼎對《墨經(jīng)》邏輯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6 宋賽花;梁啟超的邏輯——方法論思想述評[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孫靚;《呂氏春秋》中的語用思想[D];浙江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培育;金岳霖同志從事哲學邏輯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五十六周年慶祝會在北京隆重舉行[J];思維與智慧;1982年06期
2 趙吉惠;關(guān)于公孫龍學派及其若干佚存辯題之試析——公孫龍研究之三[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3 ;《墨經(jīng)》的邏輯學[J];哲學動態(tài);1982年07期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舉辦因明學和中國、西方邏輯史進修班[J];哲學研究;1984年11期
5 杜辛可;關(guān)于“異形離心交喻,異物名實玄紐”注釋的探討——讀荀況《正名》札記[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6 王又今;沈有鼎先生和《墨經(jīng)的邏輯學》[J];思維與智慧;1984年05期
7 章沛;王經(jīng)倫;;《邏輯學辭典》評介[J];哲學動態(tài);1984年09期
8 龔啟榮;一項偉大的邏輯成果[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9 薛元;有關(guān)制約邏輯的一些情況[J];哲學動態(tài);1986年11期
10 一鷗;金岳霖學術(shù)基金會在北京成立[J];哲學研究;1987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克守;;墨辯、因明與亞里士多德演繹邏輯比較[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2 王麗娟;;試論沈有鼎《墨經(jīng)邏輯學》的貢獻[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3 馬全智;;二十世紀《墨經(jīng)》邏輯研究概觀[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4 董志鐵;;《公孫龍子·指物論》解譯[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5 劉培育;;沈有鼎研究先秦名辯思想的原則和方法[A];邏輯今探——中國邏輯學會第五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6年
6 王麗娟;;沈有鼎論《墨經(jīng)》名辭學說[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7 楊武金;;沈有鼎與墨家邏輯[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8 李永銘;;公孫龍論“指”[A];第一屆、第二屆東亞符號學國際會議論文集[C];1998年
9 張尚水;;沈有鼎的數(shù)理邏輯工作[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10 李小五;;沈有鼎論直觀與邏輯[A];“中國名辯學與方法論研討會、道家與西方研討會、馮友蘭哲學思想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精選[C];199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林圭;固有不然必無不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2 李學勤;中國哲學的走向[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
3 吳學昭;學者有師[N];中華讀書報;2004年
4 杲文川;哲學家談哲學所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5 哲學所 涂紀亮;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的金老[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清華大學 王路;哲學所的學術(shù)傳統(tǒng)[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7 王路;汪子嵩先生的學者情懷[N];中華讀書報;2005年
8 何中華;“治學”和“處世”[N];中國教育報;2006年
9 史軒;大師云集碩果累累的哲學系[N];新清華;2006年
10 李曦沐;西南聯(lián)大[N];中華讀書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轉(zhuǎn)青;試論沈有鼎對《墨經(jīng)》邏輯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2 卜衛(wèi)軍;沈有鼎對古代名辯學的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44191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244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