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研究的方法論問題——從中西邏輯的比較研究看
本文選題:比較研究 + 中西邏輯 ; 參考:《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8年02期
【摘要】:近代以來即已開展的中西邏輯比較研究,使中國古代邏輯成為世界三大邏輯體系之一。但在這種比較研究中,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厘清。如中西邏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問題、不同思維方式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本身的歷史文化精神、歷史文化意義等。因此,在中西邏輯比較研究中,怎樣進行比較研究,比較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即如何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始終是我們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
[Abstract]: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ogic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modern times, making ancient Chinese logic one of the three major logic systems in the world. However, in this comparative stud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clarified. Such as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ogic,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and its ow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piri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etc. Therefore,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ogic, how to carry out the comparative study and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at is, how to use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is always a probl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作者單位】:
【基金】: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6年度項目“中國古代邏輯思想與倫理思想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AS0610
【分類號】:B81-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曉芒;文化交往中的公理問題[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家林;“片面的共同正犯”若干問題探討[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王娟;翻譯研究中的歷時描寫[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3 郭昭昭;;抗戰(zhàn)期間國民參政會中女參政員群體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4 馬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試論《時務報》內訌[J];安徽史學;2006年01期
5 項念東;梁啟超的“詩史”觀——《飲冰室詩話》的若干詩學思想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6 楊濤;;析梁啟超的虛金本位制貨幣理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于沛;對近代大國崛起的文化思考[J];北方論叢;2005年01期
8 常永才,孟雅君;中國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文化人類學視角[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9 楊永林;從名實之爭到言無定論——語言與思維關系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楊孔熾;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的“他山之石”——從人類學研究的幾個特征談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中原;;中西邏輯比較研究[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2 陳世清;;“天人合一”與對稱邏輯——從馮友蘭中西邏輯觀看邏輯學的發(fā)展方向[A];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陳世清;;“天人合一”與對稱哲學——從馮友蘭中西哲學觀看中國哲學的發(fā)展方向[A];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崔波;吳彤;;地方性知識視野下的洋務派的翻譯出版[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lián)合年會清華大學論文集[C];2008年
5 翁銀陶;;簡論嚴復詩論與其詩作之關系[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6 肖忠生;;論嚴復與中國近代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7 王天根;朱從兵;;嚴復譯著時間考析三題[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8 劉曉琴;;嚴復與晚清海軍教育[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9 石文英;;嚴復論詩文[A];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誕辰150周年紀念論文集[C];2004年
10 顧濤;;漢唐經(jīng)學史料索隱——“(皇侃《論語義疏》)存漢晉經(jīng)學之一線”說繹析[A];第二屆傳統(tǒng)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曉原;文化生態(tài)演化與百年中國報告文學流變[D];蘇州大學;2001年
2 于語和;中國禮治與西方法治之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董恩林;唐代老學研究——以成玄英、李榮、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經(jīng)》注疏為個案[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美鳳;先秦儒家倫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6 王人博;中國近代憲政思潮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7 陳志燁;一般社會中的勞動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8 孫美貞;吳澄理學思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趙明;近代中國的自然權利觀[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向天淵;現(xiàn)代漢語詩學話語(1917—1937)[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曉軍;試論韓非的帝王之術——韓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晚成;曹植思想與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武增鋒;試論戊戌維新派西方文化觀的轉型[D];河北大學;2001年
4 杜衡;清末圖書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義[D];蘇州大學;2001年
5 彭樹欣;論梁啟超對文獻傳播的貢獻[D];蘇州大學;2001年
6 費秋香;論清末新政時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彭江;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歷程中的科學與人文之爭[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影;論元明清愛情婚姻劇的發(fā)展演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馬金華;論康有為的科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鄧紹根;《萬國公報》傳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世襄;《魯班經(jīng)匠家鏡》家具條款初釋[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03期
2 劉守華;民間童話之謎——一組民間童話的比較研究之二[J];外國文學研究;1980年02期
3 王云海;《宋會要輯稿》重出篇幅成因考[J];史學月刊;1980年03期
4 鐘桂芬 ,陸效用;公共英語教學與ESP[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0年05期
5 孫昌熙;;魯迅與《儒林外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6 Sartorius N;;跨文化精神病學[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1980年04期
7 李增貴;;瑤歌還是漢歌[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8 卡列斯·L·巴列特;李英才;;澳大利亞的原始藝術[J];世界民族;1980年06期
9 朱國忱;張?zhí)?魏國忠;吳文銜;;渤海國的族屬問題[J];學習與探索;1980年05期
10 趙毅衡;;是該設立比較文學學科的時候了[J];讀書;198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銘;;序[A];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韓振華;;關于利用航測內業(yè)加密點與地形圖明顯地物點作航片轉繪控制點的比較研究[A];中國土地學會1987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集[C];1987年
3 朱明均;;土地評價的數(shù)學方法及比較研究——以江蘇省南通縣土地生產(chǎn)力評價為例[A];中國土地學會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4 李百冠;;城市土地使用“雙軌制”的變化趨勢及其改革對策[A];中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國土地學會199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5 江山;王清;俞江;超軍文;;90年代國內外農產(chǎn)品加工科技發(fā)展水平的比較研究[A];'97北京國際食品加工及包裝技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6 杜潤鴻;劉文秀;吳剛;彭鑒君;;油炸薯片的工藝研究及其生產(chǎn)線[A];'99全國包裝與食品加工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7 王健博;;255例患者多項音樂感受性測查研究分析[A];第三屆全國康復醫(yī)學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徐蘇斌;;東亞洲建筑文化遺產(chǎn)保護之比較研究[A];建筑史論文集(第11輯)[C];1999年
9 宮長孚;劉淑玖;王津津;付天真;;北京城區(qū)及農村0-6歲兒童血鋅含量的比較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三屆婦幼營養(yǎng)學會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4年
10 葉大兵;葉麗婭;;徹底肅清典妻陋俗——閩浙山區(qū)典妻婚比較研究[A];閩臺婚俗——“福建婚俗的調查和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董毅然;中國人為何邏輯思維差[N];北京科技報;2004年
2 張秋梅;宗教倫理研究走向深入[N];中國民族報;2004年
3 北京師范大學 楊利慧;民間敘事的傳承與表演[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4 胡英澤;“區(qū)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簡述[N];光明日報;2004年
5 姜潔;α體甘草酸與β體甘草酸的比較研究[N];健康報;2004年
6 毛臻;兩因素推動長三角房價攀升[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04年
7 趙衛(wèi)、林tb;癌癥 臺灣民眾第一奪命“殺手”[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8 邢霞;中國式管理:由情入理的人性管理[N];社會科學報;2004年
9 陳遼;建構華文文學研究的新平臺[N];文藝報;2004年
10 戴皓;現(xiàn)代文學時代意義的理性探索[N];文藝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甘向陽;中外若干算法的比較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2 趙炳然;遠緣物種基因組DNA導入水稻的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尹守東;紅松和落葉松人工林養(yǎng)分生態(tài)學比較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4 余方圓;幾種構建組織工程關節(jié)軟骨方法的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4年
5 姬西團;人與小鼠神經(jīng)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的比較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6 寶龍;蒙醫(yī)學和中醫(yī)學的比較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7 王艷梅;東北梅花鹿茸主要成分系統(tǒng)性比較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8 肖劍南;東有啟明 西有長庚——周氏兄弟散文風格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9 白艷;歐美競爭法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王韶華;民事訴訟制度和行政訴訟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齊文浩;土層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比較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04年
2 楊瑞麗;荒漠旱生小灌木劈裂生長的形態(tài)發(fā)生及其適應機制的比較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4年
3 王艷娜;淡紫擬青霉異核現(xiàn)象、遺傳多樣性及不同菌株對根結線蟲卵寄生率差異的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登偉;秦嶺南北環(huán)境變化人類影響因素比較研究——以水資源為例[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朱振寶;不同方法提取核桃油脂比較研究及其V_E復合微膠囊的制備[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胡朋;內蒙沙麥鎢礦床地質與地球化學初步研究[D];西北大學;2004年
7 胡文琴;大豆蛋白與酪蛋白酶解物抗氧化作用比較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8 李海波;大豆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間蛋白質的比較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4年
9 毛衛(wèi)華;豬十二指腸生長軸基因的表達及其與形態(tài)發(fā)育的關系[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10 李明亮;長沙市稻田高產(chǎn)高效種植模式比較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408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84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