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蒯因批判邏輯經驗主義的重新審視
本文關鍵詞:對蒯因批判邏輯經驗主義的重新審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華南理工大學》 2013年
對蒯因批判邏輯經驗主義的重新審視
鄭麗巖
【摘要】:以兩個命題的區(qū)分和意義證實理論作為理論基石的邏輯經驗主義在20世紀初期盛極一時,但其理論自身無法克服的困難也一直受到邏輯經驗主義內部的不斷反思與外部的反復詰難。邏輯經驗主義者們通過不斷地補充與自我修正力圖對其理論加以改進,但始終無法盡如人意,以致出現許多具有代表性的替代性觀點,如批判理性主義學派和社會歷史主義學派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駁,以及提出相應的替代性論點,但他們對邏輯經驗主義的基本觀點的修正與改進似乎都是在邏輯經驗主義的基礎上的前進一小步,對其理論基礎仍未撼動,且這些觀點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蒯因發(fā)表《經驗論的兩個教條》一文,被西方學者認為是邏輯經驗主義的“完結篇”,動搖了邏輯經驗主義的理論基石。他對兩個命題區(qū)分及還原論的批判可謂是鞭辟入里、發(fā)人深省。蒯因將數理邏輯與實用主義的結合受到歡迎與推崇,所持有的自然主義立場被視作認識論發(fā)展過程中的標志性階段。然而,對于蒯因的自然化的認識論立場能否對邏輯經驗主義理論的存亡做終結性的結論的說法,人們仍是遲疑的,因為蒯因的自然主義認識進路在對邏輯經驗主義理論的一些問題的解決上也不能夠做到令人滿意。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邏輯經驗主義的最終衰落是來自于蒯因,還是邏輯經驗主義理論自身。本文認為,邏輯經驗主義的衰落源自于其理論內部。但需承認的是蒯因批判邏輯經驗主義的合理部分,只是自然主義的認識進路并不能夠如蒯因所期待的那樣解決邏輯經驗主義所遇到的那些問題。那么,蒯因的自然化進路行不通,是不是應當考慮其他的研究進路進而對蒯因的研究有所推進呢?通過對蒯因之后西方學者的研究發(fā)現,人們開始偏向于先驗進路的考察與研究,并提出相關理論對蒯因的自然化認識論加以改進。認識論的先驗進路被蒯因所拋棄后的重新思考是本文最終的落腳點。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B81-0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張灝;;從邏輯經驗主義的意義理論到蒯因“本體論承諾”[J];九江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2 張灝;;桀驁不馴的經驗——卡爾納普的語言架構理論和蒯因的本體論承諾理論比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郭貴春;奎因的自然主義與科學實在論[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7年04期
4 陳波;蒯因的自然化認識論綱領[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5年04期
5 陳波;蒯因哲學的體系、特征和缺陷(上)[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3年08期
6 楊長福;唐曉嘉;;蒯因“本體論承諾”思想的科學意義[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10期
7 陳曉平;先驗偶然命題與后驗必然命題——兼評蒯因和克里普克的意義和命名理論[J];哲學研究;2001年02期
8 翟玉章;;奎因和邏輯經驗主義[J];哲學研究;2009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漪;經驗中的先驗[D];浙江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永德;漢語句子理解進程中句法整合與語義解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2 歐元雕;王一雅;黃邦漢;;企業(yè)核心價值觀的范式轉換[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3 劉曉玉,童繼平;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之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2期
4 彭啟福;;波普爾科學客觀性理論的“社會學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5 張正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范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6 武威利;關巍;;近代科學哲學發(fā)展進程要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7 王靜;;“格”語法對TG標準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黃建軍;;視覺文化研究的三個范式[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張微;;從“語意整體論”看Of Study三個中譯本的翻譯[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蔡輝明;;美國公共行政學思潮的范式變遷——路徑、劃分和邏輯[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顧曉偉;;歷史學的中庸之道:融通“歷史解釋”與“歷史表現”的嘗試——重思“亨佩爾-德雷論戰(zhàn)”的現代意義[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謝名家;;文化經濟理論在宏觀社會學視野中的展現[A];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屆中國經濟論壇論文集(下)[C];2007年
3 周明海;亢世勇;;語義角色句法實現的詞匯語義制約信息庫的建設及其應用[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4 顏燁;;安全社會學作為學科研究的現狀與發(fā)展[A];第一屆全國安全科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柯華慶;;科斯命題的邏輯視角[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王銘玉;;談語言符號學理論系統(tǒng)的構建[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8 董天策;;民生新聞:中國特色的新聞傳播范式[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9 唐麗;陳凡;;美國工程倫理學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10 史阿娜;;“范式”涵義知多少——對庫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沈紅宇;中國行業(yè)特色研究型大學發(fā)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宗建;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權衡定律的機理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8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陳小鼎;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評估及其發(fā)展[D];南開大學;2010年
10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鑫;科學知識生產模式的轉變及其意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宋浩;民族性與比較科學哲學[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婷;生物技術發(fā)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思坤;影響力最大化與價值鏈增值[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黃衛(wèi)平;論庫恩語言學轉向的根源[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瑜;馬克·布勞格經濟學方法論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7 羅云;舍勒技術哲學思想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8 黃獻清;交往實踐視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李寧寧;馬克思哲學語境下的科學劃界[D];江南大學;2010年
10 鄭媛媛;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生成維度問題的思考[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趙汀陽;;再論先驗論證[J];世界哲學;2006年03期
2 盛曉明;康德的“先驗演繹”與“自相關”問題──評布伯納與羅蒂的爭論[J];哲學研究;1998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苑;孟建偉;;邏輯經驗主義的人文語境[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0年04期
2 郝苑;孟建偉;;論邏輯經驗主義的統(tǒng)一科學綱領[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陳建濤;消解邏輯經驗主義的方略——預設前提[J];哲學動態(tài);1992年04期
4 周福祥;邏輯經驗主義劃分科學與非科學的標準[J];成人高教學刊;1996年03期
5 李為;;圖爾明20世紀50年代初對邏輯經驗主義的批評[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梁志敏;;確定性的尋求:邏輯經驗主義的主要旨向[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7年12期
7 王浩;;邏輯經驗主義何以產生及其實質[J];信陽農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8 段秀芳;;論邏輯經驗主義對命題的分析[J];理論月刊;2008年07期
9 馬永軍;;邏輯經驗主義的產生及其精神內核[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7期
10 朱志方;;邏輯經驗主義死亡了嗎[J];學術研究;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大松;;理論確證的分析真與整體論——從邏輯經驗主義到格萊莫爾[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華杰;[N];中華讀書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安道玉;論意識與意義[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文海鴻;邏輯經驗主義的分析與綜合命題理論述評[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賽音巴亞爾;邏輯經驗主義思想多樣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3 鄭麗巖;對蒯因批判邏輯經驗主義的重新審視[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4 張麗;邏輯經驗主義學派的科學分界理論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年
5 周小水;論分析命題與綜合命題的區(qū)分[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李懷珍;康德的形而上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對蒯因批判邏輯經驗主義的重新審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6771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6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