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諼客孟嘗君句式分析_談“S是P”句式的邏輯分析.pdf 全文 文檔投稿網
本文關鍵詞:“S是P”句式的邏輯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廣西師范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
“S是P”句式的邏輯分析
姓名:熊曉建
申請學位級別:碩士
專業(yè):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指導教師:滕定明
座機電話號碼
“S 是P”句式的邏輯分析
姓名:熊曉建
導師:滕定明教授
專業(yè):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研究方向:邏輯與語言
年級:2005 級
內容摘要:“S 是P”句式是邏輯學科中使用頻度較高的一種句式,這種句式可以用
來表達命題,這是國內邏輯學界所普遍認同的觀點,但就其能夠用來表達何種命題以及
由此涉及到在概念的分類中到底有無“集合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可謂見
仁見智,迄今為止,尚無定論。本文試從語句與命題的關系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
對“S 是P”句式進行邏輯分析,進而認為:“S 是P”這種句式不僅能夠用來表達集稱
命題,而且能夠用來表達非集稱命題;不僅能夠表達全稱命題和單稱命題,,同樣也能夠
用來表達特稱命題;并且“S 是P”句式中的S 和P 可以由單獨概念或普遍概念來充當,
因此,“S 是P”句式是一個多義句,它究竟表達何種句式,則取決于S 前受何種量項特
征的控制;在概念的分類中,我們認為既然以概念的外延為標準,將其分為單獨概念和
普遍概念,也就不可能而且沒有必要再劃分出所謂的“集合概念” 來,因此,得出結
論:“傳統(tǒng)邏輯教科書必須拒斥‘集合概念’”。以上這些均為邏輯學學科的基礎問題,
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拓寬邏輯學的應用范圍、增強邏輯理論
本文關鍵詞:“S是P”句式的邏輯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3460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ljx/13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