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區(qū)元代墓葬形制探析
本文關鍵詞:南方地區(qū)元代墓葬形制探析
【摘要】:南方地區(qū)的元墓根據(jù)形制可以劃分為八個類別,根據(jù)不同類型墓葬的分布情況可劃分為五個文化區(qū),即長江上游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閩贛地區(qū)、云南地區(qū)、廣東地區(qū)。各文化區(qū)主要繼承了宋代以來的文化傳統(tǒng)而各具特點,同時也表現(xiàn)出一致性的趨勢,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各地區(qū)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軌跡相符合。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
【關鍵詞】: 南方地區(qū) 元代 墓葬形制
【分類號】:K878.8
【正文快照】: 從自然地理的范疇來說,南方地區(qū)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地區(qū),此線南北氣候、地理環(huán)境、生業(yè)方式等方面多有不同,宋金、宋元的對峙也大都沿此線展開。蒙古人進入南方地區(qū)較晚,統(tǒng)治時間也較短,南方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元墓數(shù)量較北方地區(qū)少,尤少于長城以北地區(qū),但分布仍具有一定規(guī)律,墓葬形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勁;元代新興場典史崔彬古墓發(fā)現(xiàn)記[J];東南文化;1988年06期
2 吳敬;;福建宋代葬俗的考古學觀察[J];福建文博;2010年04期
3 [k太初;;栻南西部的火葬墓[J];考古通訊;1955年04期
4 萬斯年;;云南劍川元代火葬墓之發(fā)掘[J];考古通訊;1957年01期
5 張才俊;袁明森;;四川華陽縣發(fā)現(xiàn)元代墓葬[J];考古通訊;1957年05期
6 匡遠瀅;;四川成都西郊元墓的清理[J];考古通訊;1958年03期
7 黎金;;廣州沙河雙燕崗發(fā)現(xiàn)元墓[J];考古;1960年04期
8 程應麟;彭適凡;;江西d莘⑾衷顯崮筟J];考古;1964年07期
9 莊為璣;陳達生;;福州新發(fā)現(xiàn)的元明時代伊斯蘭教史跡[J];考古;1982年03期
10 吳幼雄;;福建泉州發(fā)現(xiàn)的也里可溫(景教)碑[J];考古;1988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敬;南方地區(qū)宋代墓葬的區(qū)域性及相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原召;;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qū)瓷器的外銷[J];邊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趙永軍;李陳奇;;黑龍江金代考古述論[J];北方文物;2011年03期
3 蔣曉春;白九江;趙炳清;;川東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初探[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徐學琳;;元明龍泉青瓷的若干問題[J];東方博物;2007年02期
5 沈如春;;湖州鏡及兩宋官民鑄鏡業(yè)的互動[J];東方博物;2009年01期
6 詹嘉;;景德鎮(zhèn)陶瓷作坊的文化生態(tài)景觀研究[J];地理科學;2012年01期
7 趙向軍;;大理喜洲弘圭山磚室墓族屬初探[J];大理文化;2008年06期
8 顧蘇寧;邵磊;沈利華;馬濤;張建國;;南京市太新路宋墓發(fā)掘簡報[J];東南文化;2011年06期
9 薛艷芳;王紀平;;山西省博物院藏元代青花瓷賞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10 李輝柄;青花瓷器的起始年代[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劉慶柱;;關于中國古代都城考古研究中的幾個問題[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輯)——南越國遺跡與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夏春暉;;海鹽文化論[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夏春暉;;江淮東部沿海海鹽發(fā)展的歷史見證——串場河[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宋蓉;;元上都遺址出土瓷器及相關問題研究[A];論草原文化(第七輯)[C];2010年
5 趙君堯;;福建古代海洋文化歷史軌跡探微[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張蔚;;遼墓壁畫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A];耕耘錄:吉林省博物院學術文集2010-2011[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立軍;中國古代造像史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2 韓小囡;宋代墓葬裝飾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易晴;河南登封黑山溝北宋磚雕壁畫墓圖像構成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4 賈璽增;中國古代首服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5 吳敬;南方地區(qū)宋代墓葬的區(qū)域性及相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金鐘淳;中國印章的特征和藝術性[D];中國美術學院;2009年
7 黃登峰;宋代城池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8 趙永軍;金代墓葬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9 陳章龍;北方宋墓裝飾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10 李麗娜;龍山至二里頭時代城邑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鐵泰;元代崇福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吳蓀;出土元青花瓷器的形制與紋飾[D];吉林大學;2011年
3 劉輝;三峽庫區(qū)唐宋時期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陳永婷;唐宋時期饅頭窯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宋揚;宋代墓葬壁畫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樹國;內蒙古地區(qū)蒙元時期墓葬的初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7 許若茜;山西金墓分區(qū)分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羅丹;淮南地區(qū)宋金墓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9 和曉瑜;當代麗江九河納西族與白族的關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陳婷;絲路傳播與藍白之美[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凌慧;宋代“三教合一”思潮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5期
2 吳寶琪;試析宋代育婚喪俗的成因[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05期
3 楊華;論中國西南地區(qū)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兼論中國腰坑墓葬俗文化的起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4 黃炳煜;江蘇泰州北宋墓出土器物[J];東南文化;1987年03期
5 許周鶼;古代江南的火葬習俗[J];東南文化;1989年02期
6 方成軍;安徽隋唐至宋墓葬概述[J];東南文化;1998年04期
7 吳敬;;贛江流域宋代葬俗的考古學觀察[J];東南文化;2009年02期
8 周亞樂;浙江安吉尼姑岙宋墓清理簡報[J];東南文化;1994年05期
9 ;福建尤溪擁口村發(fā)現(xiàn)宋代壁畫墓[J];東南文化;1994年05期
10 汪衛(wèi)國;安徽郎溪縣發(fā)現(xiàn)二座唐、宋時期墓葬[J];東南文化;1994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蜀蕾;十國墓葬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玉坤;;淺談漢代墓葬形制的變化[J];知識經濟;2011年01期
2 吳存浩;商代墓葬形制和習俗研究[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3 鄭同修,楊愛國;山東漢代墓葬形制初論[J];華夏考古;1996年04期
4 方成軍;淮河流域漢代墓葬形制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5 陳元甫;;五代吳越王室貴族墓葬形制等級制度探析[J];東南文化;2013年04期
6 李虹;;從“制器尚象”觀念看漢代墓葬形制的變化[J];求索;2010年04期
7 李搤洙;;從墓葬形制的變化考察夫余歷史發(fā)展過程[J];邊疆考古研究;2012年01期
8 呂學明;吳炎亮;;遼寧朝陽隋唐時期磚構墓葬形制及演變[J];北方文物;2007年04期
9 張從軍;;從華府到洞天——東晉南朝墓葬形制解讀[J];民俗研究;2010年01期
10 宋公文;論楚國墓葬形制及其同中原的區(qū)別[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記者 李亞楠 汪平;洛陽邙山發(fā)現(xiàn)曹休墓,墓葬形制似曹操墓[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通訊員 湯潔邋記者 史潔;青色的香糕磚下藏著杭州最大的南宋古墓[N];杭州日報;2007年
3 記者 楊永林 張哲浩;陜西出土兩千多年前肉制品[N];光明日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耿雪;疑似北魏帝陵現(xiàn)身洛陽[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5 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束家平;倏忽的輝煌 千年的爭論[N];中國文物報;2014年
6 劉慶柱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歷史研究》編委;曹操墓的考古學證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王潤;史學專家齊聚安陽研討曹操高陵[N];中國文物報;2010年
8 記者 黃冠;考古是科學,不要急著為“經濟戲”搭臺[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9 王圣志;西漢六安王陵遺址國家應考慮原址保護[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愛麗思;中國北方地區(qū)蒙元時期墓葬形制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旭;西安地區(qū)東漢時期墓葬形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3 董永剛;太原北齊徐顯秀墓墓葬形制、壁畫等幾個問題的研究[D];山西大學;2011年
4 付昶;烏魯木齊薩恩薩依墓地出土人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望林;察汗烏蘇墓地察吾乎文化遺存及相關問題探析[D];西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362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93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