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中的巴文化:巴文化的開放性體系研究
本文關鍵詞:互動中的巴文化:巴文化的開放性體系研究
【摘要】:巴文化是一支發(fā)軔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綿至西漢初期,主要分布于今天的湖北西部重慶大部及四川東部和陜西漢水流域的區(qū)域文化。自20世紀40年代提出巴文化這一概念以來,通過半個多世紀的巴文化研究,大致可以認為巴文化就是一支以罐釜為主要炊器,經濟形態(tài)以漁獵為主的考古學文化,這一文化主要是由生活在該地區(qū)的眾多族群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外來文化因素而創(chuàng)造的先秦區(qū)域文化。本文主要以考古資料為依托,主要運用考古學類型學、文化因素分析法,文獻學、文化傳播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對巴文化的自身文化內涵的分析和比較,力求揭示巴文化中所包含的外來文化因素和巴文化對周邊文化的影響。 全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緒論。該部分簡要的介紹了巴文化的考古材料的基本情況,講述了本文的選題目的和意義,概述了對巴文化的研究現(xiàn)狀,尤其是巴文化文化因素和巴文化與周邊文化間的關系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 第二部分,涉及巴文化的考古材料的梳理。這一部分包含三個小節(jié):首先概述了夏商周時期和春秋戰(zhàn)國及秦漢初期的與巴文化相關的考古材料的情況。其次把早期巴文化按峽東、鄂西和峽西以及陜南三個地區(qū)分為路家河、上磨惱、塘房坪、中壩子、鎮(zhèn)安、雙堰塘和城固寶山七個類型,晚期巴文化則分為峽江地區(qū)的李家壩類型、川東地區(qū)的羅家壩類型和川東北地區(qū)冬筍壩、寶輪院船棺葬類型三個類型。最后總結巴文化在遺址和墓葬中所表現(xiàn)出的考古學特征。 第三部分,巴文化的文化內涵分析。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論述其文化內涵。以考古材料為基礎把物質文化分為代表性器物、青銅文化和生產活動三個方面。按地域分析了清江流域和峽江地區(qū)的釜在不同時期的特征和發(fā)展演變情況。概述了巴文化青銅文化的總體特征和巴人的生產活動。以考古材料和文獻資料結合劃分精神文化為原始宗教文化、藝術文化、符號文化、墓葬文化和民俗文化。 第四部分,巴文化中的外來文化因素分析。這一部分在前一部分的基礎上,對比周邊文化的文化內涵,剝離出其中的中原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秦文化等外來文化因素。 第五部分,周邊文化中的巴文化因素。從考古學文化、巫鬼文化、藝術文化及民俗文化的角度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文化傳播的理論分區(qū)域探討了巴文化對楚文化、蜀文化、中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影響。 第六部分,余論,在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梳理巴文化與周邊文化間的戰(zhàn)爭、民眾遷徙、商業(yè)活動三種互動形式,按時間先后講述其與周邊互動的歷史路線,總結巴文化的互動對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所作出的貢獻。
【關鍵詞】:巴 巴文化 文化因素 文化類型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872
【目錄】:
- 目錄3-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緒論9-19
- 一、選題目的與意義9
- 二、研究成果述略9-16
- 1. 與巴文化相關的實物材料的整理與研究成果9-10
- 2. 巴文化的起源、分期和類型研究10-12
- 3、巴文化的文化內涵的研究成果12-15
- 4. 巴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互動研究15-16
- 三、研究難點、方法及擬創(chuàng)新點16-19
- (一) 研究難點16-17
- (二) 研究方法17
- (三) 擬創(chuàng)新點17-19
- 第一章 涉巴文化的考古材料的梳理19-35
- 一、夏商西周時期的巴文化材料19-23
- 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巴文化材料23-25
- 三、秦漢時期的巴文化材料25
- 四、巴文化的類型及其分布25-35
- (一) 早期巴文化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25-32
- (二) 晚期巴文化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32-33
- (三) 巴文化的考古學特征33-35
- 第二章 巴文化的文化內涵分析35-54
- 一、巴文化物質文化的的考古學分析35-44
- (一) 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35-39
- (二) 青銅文化39-42
- (三) 生產活動42-44
- 二、巴文化的精神文化內涵分析44-54
- (一) 原始宗教文化44-49
- (二) 藝術文化49-50
- (三) 符號文化50-51
- (四) 墓葬文化51
- (五) 民俗文化51-54
- 第三章 巴文化中的外來文化因素分析54-62
- 一、巴文化中的中原文化符號54-56
- 二、巴文化中的蜀文化符號56-57
- 三、巴文化中的楚文化符號57-59
- 四、巴文化中的秦文化符號59-60
- 五、巴文化中的吳越文化、滇文化、百濮文化符號60-62
- 第四章 巴文化中對周邊文化的影響62-66
- 一、楚文化中的巴文化因素62-63
- 二、蜀文化中的巴文化因素63-64
- 三、中原文化中的巴文化因素64-65
- 四、秦文化中的巴文化因素65-66
- 余論66-69
- 參考文獻69-73
- 附錄73-84
- 致謝8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智輝;孫淑云;;巴蜀青銅兵器熱鍍錫工藝[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10期
2 屈小強;;古蜀魚崇拜與蜀人東進[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董其祥;古代的巴與越[J];重慶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4 董其祥;巴渝舞源流考[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4期
5 楊華;三峽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冶鐵業(yè)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兼論楚國對巴蜀地區(qū)冶鐵業(yè)的影響[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白九江;;巴楚關系探討[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鄧曉;;論巴人與“土船”[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8 于孟洲;蔣剛;;重慶峽江地區(qū)中壩文化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楊華;黃建華;張慶久;郭亮;;三峽庫區(qū)忠縣石匣子古墓群的考古發(fā)掘與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10 楊華;丁建華;;巴族崇“鳥”的歷史因由[J];重慶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2 蔣曉春;三峽地區(qū)秦漢墓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3 于孟洲;峽江地區(qū)夏商時期考古學文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276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92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