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西夏文碑銘互文見義修辭法舉隅
發(fā)布時間:2017-08-19 01:22
本文關鍵詞:《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西夏文碑銘互文見義修辭法舉隅
更多相關文章: 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 西夏文 互文見義
【摘要】:《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西夏文碑銘在寫作上與漢文碑銘一樣采用了互文修辭法;ノ氖腔ハ喟、互相補充的關系,可稱之為互文見義。認識這種規(guī)律性現(xiàn)象,可以利用來解決《感通塔碑》西夏丈碑銘在譯釋中的疑難問題,對完善《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西夏文碑銘翻譯,進一步理解其文本內(nèi)容,具有借鑒和啟發(fā)意義。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關鍵詞】: 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 西夏文 互文見義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夏通志”(項目批準號:15ZDB031)子課題“西夏通志·文獻志”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K246.3;K877.42
【正文快照】: 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育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作為蒙學讀物的傳統(tǒng)啟蒙識字教材,以“三百千”一、雜字的流傳(即《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為主,基本上雜字是我國古代社會流行于民間與“三百千”為官府所承認,編法比較雅馴。一路則主要流行在并行的一種非正規(guī)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狼山地區(qū)山石上刻下的西夏文、蒙文和藏文[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1980年02期
2 桑明\,
本文編號:6978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shekelunwen/kgx/697882.html